欢迎访问范文百科-您身边的写作助手!

终结者电影观后感

范文百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终结者电影观后感(精选5篇)

《终结者》是美国著名科幻电影系列,著名电影杂志《电影周刊》在评选20世纪最值得收藏的一部电影时,此片以最高票数位居第一。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关于终结者电影观后感最新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终结者电影观后感篇1

对于《终结者:黑暗命运》来说,影片面临的压力是不小的,一方面要满足多年来《终结者》粉丝们的期待,另一方面又要注入新的血液,吸引年轻的观众,如何在二者之间达到平衡,是创作者遇到的难题。

还好制片人卡梅隆和导演蒂姆·米勒头脑很活络,他们一方面请到了代表着《终结者》精神的两位标志性人物——施瓦辛格和汉密尔顿回归,另一方面又没有完全让他们担任唯一的主角,而是引入了一些新的战斗力量,这使得影片既算是正统的续作,又具备一种“重启”的精神。

我本人看过最经典的前两部《终结者》,后面由于口碑平平没有关注,这恰好为我看《黑暗命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我可以顺着第一部和第二部的思路来看待这个故事,所以并不会有不顺畅的感觉。再加上对于《终结者》的情结,看的时候自然也会更加投入。

所以当生出白须的施瓦辛格出现,以及容貌虽老但气场犹在的汉密尔顿走向战场时,唤起的不仅是对之前《终结者》作品的记忆,更会产生对逝去时光的眷恋,《黑暗命运》可以说在情怀这一部分展现的恰到好处。它没有刻意煽情追忆,而是将最直观的情怀点呈现在观众眼前。

前面几部《终结者》之所以没有获得太大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太在意世界观这些事情了,我觉得到了这一部创作者才真正明白观众想要的是什么:观众就是希望看到施瓦辛格拿起机枪对着镜头扫射、看到令人毛骨悚然的机器人反派,以及故事传达出的执着与勇敢的信念。

商业属性强其实并不是坏事,恰好在《黑暗命运》国内上映的这段时间,同档期没有好莱坞动作大片竞争,可能这就是今年国内上映的最后一部压轴的科幻动作电影了,这无疑给《黑暗命运》提供了更宽广的空间供其施展。

《黑暗命运》保持了前两部《终结者》的原汁原味,本质上回归到了“追逐”的模式,在“追逐”的过程中,团队不断磨合、共同成长。尤其这次团队中基本都是女英雄,正好应和了当下女权主义的潮流,赋予了故事一些新的时代意义。

这种情怀杀和原汁原味,其实从电影一开始就能看到。当莎拉和约翰在银幕上出现时,我一度陷入了恍惚的状态中,不知道这是怎么拍出来的?如果是以前的影像资料也不可能这么新啊,在看了几个动作之后,我才发现原来是用了《阿丽塔》的CGI技术,复刻出了康纳母子和施瓦辛格年轻时的样子,很有诚意。

为了满足观众的需求,《黑暗命运》可谓是从地上打到天上,再从天上打到水里,贡献了一场很全面的海陆空大战,我印象尤其深刻的是在空中飞机上打斗的那一场戏,称得上是今年看到的动作片里打的最酣畅的一场。

这里要特别向琳达·汉密尔顿致敬,今年63岁的她几乎参与了每一场动作戏,仍然保持了很“飒”的气质,麦肯兹·戴维斯站在她身边,很像年轻时的她,二人气场相近。导演这样安排,可能也是在体现一种精神的传承。

现如今,国内外各类打着“大女主”旗号的影视剧层出不穷。但如果寻找早期引领这一潮流的经典作品,《终结者》绝对榜上有名,汉密尔顿饰演的莎拉从只会尖叫着奔跑的服务生成长为人类反抗天网计划的女性领袖,再到《黑暗命运》中“宝刀不老”的女战士,这个角色可以解读的空间很大。

不过请到她出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汉密尔顿曾在采访时说“是卡梅隆前后四通电话最后说服了我,在这个年纪重新工作并且是这种类似女战士的角色,我付出了比之前多十倍的努力,好在完成的还不错。”尤其是在中国首映礼上,汉密尔顿和施瓦辛格一齐重新出现在舞台上,更是令不少粉丝泪目。

当然电影中最触动我的情节点,还是与施瓦辛格有关。电影中的设定颇具人情味,他在杀掉约翰后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渐渐地有了人类的情感与喜怒哀乐,我们看着熟悉的“终结者”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内心也会生出很多感慨。

施瓦辛格台词不多,但都很有梗,比如州长拿“德州”开玩笑,而且肯定少不了经典台词:“I will be back.”不过这次他说的是“I won`t be back.”这似乎也在预示着这将是他最后一部《终结者》作品。作为这一系列的标志,他的使命已经完成,但他的经典形象会一直留在我们心中。

我看到一些评论说这一部的反派有点弱,但我觉得是前作尤其是第二部的反派太过于经典了,其实没必要分个高下,液态机器人这种设定本身就很恐怖,这一部的反派人狠话不多,而且有一种有趣的“绅士感”,使得这个反派每次出场的时候都会令人产生一种别样的恐惧。

在最后的大战中,施瓦辛格和反派同归于尽,牺牲得很悲壮,也将影片的情绪推向了制高点。在之前的《终结者》中,我们的英雄总是战无不胜的,但是这一次却选择用自己的死亡换来和平,从创作理念上来说,《终结者》也在将英雄主义不断丰富。

《终结者:黑暗命运》是一部兼具古典气质和创新气质的影片,这种感觉在当下浮躁的好莱坞流水线工业中显得颇为难得,它也为一些IP向的续集作品提供了新的思路:如何兼顾新老观众的感受,而不是一味地贩卖情怀?如何在成功前作的基础上进行更有价值的尝试?

可以预见的是,《终结者》系列之后可能还会有新版,比如外传、姊妹篇之类的作品出现,但能够像《黑暗命运》这样最正统的续作,只怕很难再会见到。希望影片可以取得好的成绩,也希望通过这部作品,能让更多年轻人爱上《终结者》系列。

终结者电影观后感篇2

《终结者》系列的电影是我小时候的最爱,当时施瓦辛格强壮的身体吸引了我,更是被终结者原形的恐惧形态所折服,每一颗子弹打在终结者身上只会留下一个窟窿,不久就会复原。如今的施瓦辛格已然老去,但这部(可能是最后一部)的《终结者6》让我大呼过瘾。

还是那个套路,在美国某个城市的夜晚,突然电光闪动,之后出现了一名半生化人,她就是格瑞斯,一名女战士,她是从未来世界穿越回来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女主角丹妮。随后又是一座城市里半空中出现闪电,穿越来一个男性终结者,他就是高阶终结者,来到这个时代的主要任务就是杀掉丹妮。高阶终结者杀死了丹妮的双亲后来到一座工厂,因为丹妮和她的哥哥在这里,就当高阶终结者准备下手时,被格瑞斯拦住了,格瑞斯虽然不是终结者,但她是被改造的生化人,战斗力很强,高阶终结者数次被击倒,虽然满身的伤口,不过液态金属汇合到一起就能恢复。格瑞斯带着丹妮和她的哥哥开了一辆汽车逃跑,可终结者也开了一辆大拖拉机碾压她们。

最终格瑞斯的车被毁坏了,丹妮的哥哥死了,就当丹妮要被杀掉的时候,突然马路上来了一辆汽车,下来一个老女人,她叫莎拉,莎拉用她的机枪把终结者打到桥下,并扔下一枚炸弹。她带着丹妮还有受伤的格瑞斯开车跑了,她们找了一个地方暂住下,帮助格瑞斯治疗,好了以后就决定去找提供她们纬度的信号的神秘人。后来她们在美墨边境被抓住了,原因是终结者控制了无人机和通信台,下达了她们是毒贩要逮捕她们的命令。终结者潜入了监狱,还没等找到丹妮时,被格瑞斯和莎拉带着丹妮乘坐直升机给逃脱了。

她们一行三人找到了神秘人的住所,原来神秘人就是隐居了二十年的老终结者,就是施瓦辛格扮演的卡尔。卡尔与她们商量如何除掉高阶终结者,最后决定让丹妮做诱饵。卡尔到武器库拿出了机枪等武器,并和她们一起离开了。高阶终结者通过特殊能力查到了他们四人的下落,并开着大型运输机追到了卡尔四人。在运输机上,卡尔与高阶终结者进行了激烈的战斗,但无奈高阶终结者能自身固体的内骨骼及液态金属外皮分离并自主行动。卡尔他们的运输机被这结者的运输机撞毁了,她们三人只能坐着有降落伞了汽车逃离,汽车不幸落入水中,卡尔和终结者在水里又是一场较量,丹妮三人侥幸逃上了岸,卡尔和她们会合进入了一个工厂。

真正的大决战开始了,高阶终结者并没有死,与四人进行了生死之战。最后卡尔几乎毁坏了,一条手臂折了。格瑞斯被打的毫无行动能力。莎拉也被打倒,索性无碍。丹妮没有受伤。高阶终结者被搅碎并发生爆炸,只剩液态金属体,在这危机时刻,丹妮听从了格瑞斯的话拿出了格瑞斯的能量体并给了终结者致命一击,随后卡尔用仅剩的一点能量控制住了终结者,可惜随着能量体的辐射被一同消灭。丹妮和莎拉得救了。

本片的故事情节很紧凑,120分钟的时间没有让人睡觉的想法,全程无尿点,但也几乎无笑点。从马路上的追击逃跑到空中的运输机大冲撞,再到水里的死里逃生,最后到决战工厂。可谓是一环接一环,丝丝入扣。施瓦辛格的终结者还是老样子。高阶终结者的能力让人眼前一亮。老女人依旧能打。半化人实力不俗。女主角不畏强敌,勇于反抗。施瓦辛格的收官之作仍旧看点多多,.这部影片算得上今年不错的大片之一了。

终结者电影观后感篇3

当施瓦辛格的“I won’t be back”定格情怀,人间是否再无“终结者”?

有一种情怀叫做《终结者》,有一种执着叫做"T-800"!

有一种燃烧叫做《终结者》,有一种坚毅叫做"施瓦辛格"!

而如果,有一种倔强叫做"I'll be back",那一定会有一种遗憾叫做"I won't be back"!

"终结"的情怀

到底是什么力量,催促着我们为2019年11月1日即将上映的《终结者:黑暗命运》不辞辛劳的捧场?又到底是什么让《终结者:黑暗命运》未播先火、人气高涨?

一切或许只因是"情怀"二字!

当《终结者》中,永远说着"I'll be back"的"T-800"扮演者施瓦辛格,真的说出那一句"I won't be back",一切"终结"或许都已成为定局,也似乎预示着《终结者》终将离我们而去。

他带走了一代人的记忆,带走了一代人的情怀,只留下无尽的伤感与不舍。而唯一的珍藏,也便只有这即将上映的《终结者:黑暗命运》。

"终结"的魔力

《终结者》为什么会有如此魔力?"T-800"以及他的扮演者施瓦辛格,为什么都有如此大的吸引力,一切似乎还得从1984年说起。

作为一个老少皆宜的美国著名科幻电影系IP,《终结者》可谓是不负众望。自第一部上映以来,就赢得如潮好评。而它也不断地将这一精神传承了下去,从而造就了今日堪称美国科幻电影界"不朽神话"的《终结者》。

对于我们90后来说,《终结者》似乎更像是一位"长者"。但观看了《终结者》之后,我们之间却更像是朋友,毫无隔阂与代沟,亲密无间。小到它的每一个场景,大到它的科幻特效巨制,一切都是那么的浑然天成。只需一眼,便将观者深深的吸引住。

那些超越时代的前卫梦境,也在瞬间便将我们情牵一处,将无数与它素不相识的观众牢牢锁定在大银幕之前。

"终结"的点睛

如果说,观众的支持是一部影片兴旺发展的强大动力。那么,一个好的剧本,甚至是一众优秀的演员,便是一部电影的核心内驱力。似乎也可以说,拥有一众优秀的演员,一部影片便成功了一半。

而说起《终结者》,他的演员阵容不可谓不强大。囊括了诸如阿诺德·施瓦辛格,迈克尔·比恩,琳达·汉密尔顿,爱德华·福隆,等诸多当下的一线影星。在这一众重量级明星当中,尤以阿诺最为著名。

但凡说起《终结者》,便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施瓦辛格。他所扮演的"T-800",成为了整部电影浓墨重彩的点睛之笔,早已深入人心。

当《终结者》一次又一次的登上"热搜",你也一定会在其中看见施瓦辛格的身影,似乎,施瓦辛格早已与《终结者》密不可分,他就是当之无愧的"T-800"。

"终结"的感伤

而今,当《终结者》再度登上"热搜",它所带来的却不仅是风靡一时的科幻浪潮,而是让人无限惋惜的感伤——《终结者》真的要"终结"了吗?这或许是无数观者曾经所疑惑的。而当这一天真的来临时,我们却是多么的不舍!

当施瓦辛格说出那一句"I won't be back",我们却只记得"T-800"的"I'll be back"言犹在耳。或许,我们还会不由自主地在无数个日子里,问自己:

《终结者》真的"终结"了吗?"T-800"真的"I won't be back"了吗?一代人的青春真一去不复返了吗?我们的"阿诺"真的再也"回不去"了吗?

或许是,或许不是,而我们只知道,在这短短的几年中,美国科幻电影界已经经历了太多的伤感:漫威"离开"了,碟中谍"收官"了,阿汤哥"远去"了,史泰龙与我们"告别"了……似乎是在一夜之间,一代人的青春,一代人的记忆,一部电影的情怀就这样悄然远去……

不错,陪伴了我们35年的"T-800"老了,《终结者》或许也到"终结"的时刻。当我们仍愿相信,他的"终结"不是离开,而是为了将更美好的记忆留在思维深处,以留给世人无限的遐想。

从"I'll be back"到"I won't be back",是否人间再无《终结者》?但人间依然会有"T-800",会有施瓦辛格,会有无数爱他的、也被他爱着的人。

终结者电影观后感篇4

由州长领衔、蒂姆·米勒执导、卡神监制的这部《终结者》,很可能是年底之前国内院线能看到的最后一部好莱坞科幻大片。

作为个人最早接触的科幻巨制,在我眼中,《终结者》系列的前两部,都能在“影史最佳科幻动作片”的最前列排得上号。它们不仅在当年风行全球,更是一代人心目中的科幻经典——美国电影杂志《电影周刊》在票选“20世纪最值得收藏的电影作品”时,《终结者》就在众多强有力的竞争者之中获得了最高票数,一举摘下了桂冠。

可惜,从第三部开始,没了卡梅隆的这个系列开始渐趋式微、口碑不佳。尤其是在电影院中观看的第四部和第五部,着实让我失望,感觉它们就是“为续集而续集”,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终结者》续集。

幸而,《黑暗命运》在卡梅隆的把控之下,重新回到了正轨。《黑暗命运》算是这个系列IP的第六部电影,但它实际上属于《终结者》的“正传三部曲”,是《审判日》的直接续集。不仅故事上直接抛弃了第三部到第五部,而且最初两部的主角施瓦辛格和琳达·汉密尔顿也都双双回归。

故事方面,紧接《审判日》之后,莎拉·康纳和约翰·康纳阻止了“审判日”的降临,约翰却没有逃过一批又一批终结者的追杀,一开始就领了便当。约翰的被杀,也让莎拉从此成为一名“终结者猎人”,其生活的最大乐趣,就是干掉一个又一个被派来执行任务的机器人。

没有了“审判日”,“天网”自然也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性质相似的“军团”。在一夜之间背叛人类的“军团”,为了彻底赢得和人类的战争,派遣了最新型号的终结者“REV-9”,前来刺杀另一位事关未来人类存亡的主人公丹妮——用片中莎拉·康纳的话来说就是“另一个莎拉·康纳”。

故事开场,随着电光石火降临的赤身的一男一女,瞬间就把我们带回到原汁原味的《终结者》故事当中。除却必要的一展身手,这出经典开场戏的另一个主要目的则是——抢一件合身的衣服。

整部《黑暗命运》的故事,可以说都回归到系列前两部那种经典的“追杀—反追杀”的叙事模式当中。当然,终结者的性能有了明显的升级,追杀和逃亡过程中的动作场面,也比前作有了一档明显的提升。

在动作戏的设计上,这一部也明显顺应当下潮流地加入了陆战、空战和海战等不同风格的动作戏。飞机上处于半失重状态下的那场打斗,尤其炫目。像《审判日》一样,性能强大的液态金属终结者依然是追杀的一方,而被派来保护主人公的,却不再是一个终结者,也不是一个纯粹的人类,而是经过改造的升级版人类格蕾丝。

这个彪悍的女性角色,由此前曾在《银翼杀手2049》和《塔利》等片中表现不俗的麦肯兹·戴维斯饰演。格蕾丝这个角色,也和莎拉、丹妮一起,完成了一出极具当代女权主义意味的好戏。

英姿飒爽的格蕾丝和莎拉两人,尤其吸引眼球。一个是高挑冷酷,不惧肉搏戏份的打女,一个则是老当益壮,动不动就举起重型武器炮轰对手的硬核领袖。对于熟悉《终结者》系列到的观众而言,暌违系列已久的琳达·汉密尔顿的回归,宣布一个原汁原味莎拉·康纳回归的同时,也意味着《终结者》精神的真正回归。

同时回归的阿诺·施瓦辛格,看上去虽然不再是戏份最重的主角,但依然扮演了整个故事里最重要的一个角色,是决定故事走向的“神秘X因子”。事实上,施瓦辛格的每一次出场,乃至每一次开口说话,都会让我们忍不住唏嘘感慨。

在施瓦辛格的这个角色身上,导演蒂姆·米勒也寄托了他最钟情的关于“机器与人”的思考。这个角色依然是一个机器人,更准确地说,是杀死约翰·康纳的那个终结者,但完成终极任务后的他,却成了一架没有新的指令输入的被遗弃的机器,他必须找到新的目标和生活动力。

当他逐渐融入普通人类的家庭生活,变得越来越像一个真正的人类时,他开始去体会和思考原本只有人类才具有的感情。而当他最终毅然决定帮助莎拉三人,干掉追杀她们的REV-9时,他完全像一个真正的人类那样,做出了一个人才能做出的主观选择。

可以说,这集故事的真正核心,就是这个终结者的自我觉醒和救赎,而他的觉醒和救赎,也意味着他完成了从一架机器到一个人的转变。最高级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依然要回归人性,这才是机器无法战胜人类的根本命题。人类与远比自己强大得多的机器对峙的希望,最后也系于此。

总而言之,这部电影挺适合进影院看的。

终结者电影观后感篇5

首先要说的是,在好莱坞这类商业动作/科幻片发展得已经有些疲乏的今天,基本上但凡重启/续作/翻拍类的都不太容易被看好,之后也十有____扑街了,就说今年的几个大IP:黑衣人/黑凤凰/狮子王/速激,在口碑上无一成功,包括这部终结者也是被mtc打了不及格。好像现如今,故事不能被讲出个花来就不是个故事,电影也不是个好电影。我认为一方面,是大家对于前作的经典产生了一种依恋之情,对难以超越前作的尝试都抱有不信任感(除非特别惊艳如<2049>);另一方面,与前作间的呼应和互文容易被简单冠以灵感匮乏、煽动情怀之名。就这部来说,就算约翰康纳没死,故事继续发展下去又能怎么样呢?我承认编剧不走这条路不失为一种保守之选,但保守并不等于没有创造和突破。想到前不久,安叔的《双子杀手》是以技术创新为出发点,寻求这类电影的出路;而《黑暗命运》则是在看似嵌套的故事中切入了新的命题,因而赋予了这部影片新的意义。在我看来,这两部电影的作者都是富有诚意的,而非屈从于好莱坞一贯的流水线制作工程。

下面就谈谈我对《黑暗命运》中的新意义的理解。我在短评中有说到:“这部终章的完美程度堪称今年的<狼3>。”当然在深度上来看肯定是不及的,但我从它们之中都看到了一种传承感,正是这种传承感给了故事一个有力的收尾——<狼3>中的传承是英雄迟暮的悲凉,而这部中的传承是宿命轮回的笃定。其不同时空、相同未来的设定本身就是对人类命运的一个有力发问,而在又一次与之前类似的自救过程里,老一辈与新一辈间的对话无疑将原先单一的文本发展出了不同层次。从一开始的摩擦、争执,到最终后来者迎接自身命运并获得成长,尤其萨拉和格蕾丝之间跨越两个不同时空的亲情是一条重要的纽带,也是这份传承中的关键一环。

而同为老一辈的T800,其命运和结局也在剧情的发展下显得顺理成章,这与前作可以说是一脉相承,而并非老调重弹。

退一万步来说,即便忽略剧作本身,这也是一部值得观赏的动作大片。其追车戏远胜今年的<速激>;空中失重打斗一段必然可以在年度动作场面占据一席;最后一段连续从天上打到水底再到地面(回到终结者的标准葬身场所工厂车间),众人轮番恶战REV9几乎没有松过一口气,让人直呼过瘾。这对于影片的观赏性而言也算是一种突破。

总的来说,《黑暗命运》虽然整体延续了前两部的套路,但有微妙的发挥和延伸。如果是真正喜欢《终结者》1和2的朋友,希望你也不要错过这一部,至少可以一睹老当益壮的汉密尔顿的风采呀。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