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范文百科-您身边的写作助手!

抗美援朝大片《金刚川》观后感悟

范文百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抗美援朝大片《金刚川》观后感悟(精选5篇)

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而这部三个月前开拍的《金刚川》正是作为纪念抗美援朝战争的献礼。今天小编整理了抗美援朝大片《金刚川》观后感悟供大家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抗美援朝大片《金刚川》观后感悟(精选篇1)

抗美援朝,是一个宏大且极端复杂的命题。

其中涉及到的历史、政治、军事、外交等各种问题,千头万绪、盘根错节,几辈子都研究不完。

所以,也不要指望一部120分钟的电影能展示它的全貌,能做的只是管中窥豹。

《金刚川》就是这样一部“窥一斑而知全豹,处一隅而观全局”的影片。

看它,就像观摩一场历史的微创手术。

电影通过“炸桥、修桥、守桥、过桥”这件小事,围绕金刚川上的一座简易桥,去窥视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残酷的牺牲。

牺牲——The Sacrifice,是《金刚川》电影的英文名。用这个词来概括抗美援朝战争极其恰当。

志愿军就是以前赴后继的血肉之躯,抵挡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的坦克飞机大炮,甚至以几个师的人海去抗击敌人一个营。

在惨烈战斗的同时,志愿军官兵还忍受着饥饿、寒冷和伤病。很多官兵并不是在战斗中英勇牺牲的,而是被冻死在朝鲜半岛的严寒中,或饿倒、累倒、病倒,或受伤得不到及时救治……

整个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后勤补给一直是困扰志愿军的一个巨大黑洞。

一口炒面一口雪,哈一口气融化一层土豆吃一层,再加上一身破烂单薄的军服,几乎就是每一个战士的全部后勤保障。

但如同电影中小胡说的:“我们那年都十七八岁,没有一个怕死的”。

正是一个个抱有这种视死如归精神的志愿军,在达到人体极限的艰苦条件下,以自我牺牲换来后代长达70年的和平和安宁。

详细解析《金刚川》之前,以2016年抗美援朝历史剧《三八线》中的一个耐人寻味的情节作为开始:

这部剧中,张国强饰演的新兵李长顺刚加入志愿军就参加了前线作战。

在第一次入朝作战的阻击战中,李长顺所在的1连死守阵地,牵制住美韩联军两个团。

但全连也付出了巨大伤亡代价,一个班在夜里待命时全员冻死牺牲,坚守阵地时又伤亡大半,整个二排全部阵亡。任务结束后,一百多人的连队就剩下三十几个人。

主角李长顺活了下来,并因为作战英勇,射击精准歼敌不少,成为战斗英雄。

连表彰大会结束后,师部派来的宣传干事想采访李长顺,让他谈谈成为战斗英雄的体会。

面对采访,李长顺对所谓“谈战斗英雄的体会”反应激烈,他的一番话给现在这部电影和观众提了一个醒:

志愿军付出的牺牲实在太伟大了,任何后世的影像、文字、记录……包括本文在内,在这些英雄面前都是极其苍白的。

我们没有经历过那场战争,只能怀着敬畏之心,通过《金刚川》去理解这些牺牲的意义。

01 发起金城战役——最后一次牺牲

电影《金刚川》的第一个意义在于,表现了抗美援朝战争最后一次本不应该发生的牺牲。

在电影《金刚川》快结束的时候,有一段美军飞行员之间的台词,说着我不想再打仗,他们要谈判之类的话。

这段对话,是电影历史背景的一个最大错误。

另外还有第二个逻辑错误,电影一开始提到金城战役与抗美援朝战争结束的关系。

抗美援朝战争并不是因为金城战役打胜了才能胜利。这就像很多抗日神剧的神台词,提前预测抗日战争要打八年或者1945年就会结束是一个道理。

不过,正好可以通过这两个根本性的错误,管中窥豹一下《金刚川》故事发生的背景。

电影的剧情简介中写道: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最终阶段,志愿军在金城发动最后一场大型战役。

电影中有旁白解释,金城战役是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夏季攻势第三阶段,并反复出现1953年7月12日这个时间点。

众所周知,朝鲜战争经过南北朝鲜的内战,志愿军与联合国军的五次大规模战役,又经过多轮打谈交替的艰苦谈判,终于在1953年7月27日22时结束。这天,中美朝三方签署了《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南朝鲜没有签)。

从朝鲜战争停战的时间点来看,电影中的时间,也就是金城战役发生的时间,距最后的和平曙光只有半个月了。

此时三方都已经准备签署最终停战协议,协议草案整体早已写好,只剩下三方参谋对一些细节文字的修改和推敲。

志愿军总司令彭德怀已于1953年6月20日抵达平壤,准备参加签字仪式。

所以,电影中美军飞行员的台词是错误的,此时停战谈判早已达成协议,就等最后签字那一天。

是什么原因导致和平又推迟了半个月,志愿军又发起抗美援朝这最后一仗呢?

这个被美国选中的南朝鲜傀儡首脑,坚决不参加和谈,而且屡次破坏和平谈判成果。

就在朝鲜停战协定即将签署之时,李承晚当局违背此前商定的关于战俘遣返的协议,决定不遣返朝鲜人民军战俘(其中包括一些志愿军战士),而是在南朝鲜的战俘营就地“释放”。

经过“释放”后,这些朝鲜人民军在名义上就不属于战俘,并被直接扣押在南朝鲜。李承晚还想把他们直接改编入自己的南朝鲜军队。

釜山一处战俘营的朝鲜人民军战俘,抗美援朝战争进入谈判阶段后,期间的针锋相对,以及中美双方忍耐度和智慧的比拼,一点也不比前五次战役时弱。

只要谈判桌上陷入僵局,双方就会在前线兵戎相见。边打边谈,是朝鲜战争谈判的总方针。

在战场上获取更多军事优势后,才能在谈判时有更大筹码,以打促谈。

面对李承晚对战俘协议的破坏,拖延和平协议的签署行为,志愿军决定发起夏季攻势的第三次战役,再次在军事上打击南朝鲜部队:

李承晚匪帮破坏遣返战俘协议,释放大批北朝鲜战俘。这一无理行动,势将拖延停战协定的签字,在世界舆论上已造成极大震动。为给敌以更大压力,配合板门店谈判,并经彭总同意,决在军事上继续予李伪军以狠狠地打击。为此,各军应即根据原预选目标,如已准备就绪者应即坚决攻歼之;如新选目标,应抓紧时间进行准备,并在有坑道之新占阵地上应坚决扼守,求得在打敌反扑中大量杀伤敌人。对美军及外国帮凶军,仍不作主动攻击,但对任何向我进犯之敌,均必须予以坚决打击。——志愿军司令部命令,并告人民军前线指挥部和开城谈判代表团《抗美援朝战争史·下卷》 军事科学出版社

从这份发动夏季攻势第三次战役的命令可以看出三点:

1. 这最后一次牺牲本无必要,但李承晚破坏和平;

2. 这次战役打击的敌人主要是李伪军的部队;

3. 谈判谈不拢的时候要靠前线作战把敌人打服;

根据命令,志愿军第20兵团经过仔细研究和物资弹药准备,决定对西起金化东至北汉江的金城以南地区,对南朝鲜伪8师、伪6师、伪3师和伪首都师等4个师的主力以歼灭性打击。

志愿军第20兵团的命令是各部于7月12日晚完成一切攻击准备,7月13日晚3个作战集团统一发起攻击。

既然要发起进攻,部队就需要行军到达指定位置,电影《金刚川》就以参战的步兵8连前往战场作为开始。(电影没有严格按照实际原型张振智参加的行动来拍,而是着重突出了金城战役)

电影中李九霄和邓超饰演的班长和连长,还有邱天饰演的女通讯员,周思羽饰演的小胡都是前往战役预定位置的步兵主力部队。

他们必须要和其他兄弟部队一起,在指定时间通过金刚川,准时到达战场。

只不过后来邓超饰演的高连长接到团部新命令,让他们连留在金刚川这座桥边协助工兵连、高炮班,守住这一保证大部队通行的交通要道。

在金刚川上架桥,以及守卫这座桥,从金城战役和整个抗美援朝战争的视角来看,是一个极小极小的局部。

这段历史甚至连一场战役都算不上,只能说是战役里一个小小的组成部分,而且是配合主力部队作战的配角。

守桥这件事比起金城战役期间发生的“奇袭白虎团”功勋——直接消灭敌人一个团指挥部来说,几乎不值一提。

后来“奇袭白虎团”的原型杨育才,也要比金刚川上架桥的原型“工兵英雄”张振智更为大家所熟知。

金城战役期间203师609团2营和配属该营的607团侦察班中,一位叫杨育才的侦察兵副排长带领小分队化装成南朝鲜军,袭击了南朝鲜军最精锐的首都师麾下“白虎团”团部。

战后杨育才记特等功,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侦察班荣立集体特等功。

后来,他的事迹被改编成样板戏《奇袭白虎团》,以及电影、连环画、海报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我们的祖辈父辈都特别熟悉。

但是,电影《金刚川》没有把视角聚焦于带有个人英雄主义的“奇袭”,而是放在看起来没有主力作战那么耀眼的修桥和防空上。

这个主题的转变,固然有电影拍摄时间极短的客观原因。因为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很难去拍摄一个大场面的正面战场。

但从过去《奇袭白虎团》、《上甘岭》等宣传影片到现在的《金刚川》,电影艺术对客观世界关照的视角上无疑是进步的。

因为我们的电影开始关注主流英雄以外的牺牲,开始关注更多其他英雄,甚至无名英雄,甚至是像小胡这样连英雄都不算的普通一兵。

这也引出通过《金刚川》可以窥见的第二个意义:我军在朝鲜战场和美军较量后发现,现代战争不单单是靠人海战术,步兵人海就能取得胜利的,而是多兵种联合作战,每个环节的牺牲都是英雄。

02 诸多兵种配合——每个人的牺牲

上文提到,志愿军在发起这场抗美援朝最后一场战役前做了充分准备。

据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所著的《抗美援朝战争史·下卷》记载,志愿军尤其在在保证部队机动性上非常重视:

抢修道路、配发渡河器材。为保障战役中的交通运输和部队运动特别是炮兵的运动,第20兵团于6月28日下达了工程保障指示,共抽调步兵13个团、各军建制工兵和配属的工兵50多个连加修道路452公里、急造军路61公里、架桥72座(长1320米),为防雨季到来河川涨水,志愿军总部为第20兵团配发了各式门桥47副、苏式浮桥2套、中型橡皮舟和折叠舟36只、橡皮浮桥200米、苏式浮水衣1240余件。

朝鲜半岛多山,地形地貌崎岖不平,且河流多为南北走向。

一旦部队做东西方向的运动,除了要翻山还要不断地过河。

从这段史料记载中可以看出,金城战役发起前,志愿军工兵就“架桥72座”。

电影《金刚川》中这座桥,是抗美援朝战场上千千万万座桥中的一个缩影。

真正的军事作战,远不如电影中表现得那么浪漫。几万甚至几十万大军上前线作战,也要吃喝拉撒、衣食住行。

比如电影中张译和吴京饰演的高射炮手,就受制于炮弹运不过来,弹药严重缺乏,从而影响武器装备的发挥。

而且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当时面对的美军已经是拥有航母、核武器,以及各种飞机、大炮、舰艇的现代军队。

两军完全不是一个时代的对手。

尤其是美国远东部队的空军,从1950年朝鲜战争开始到金城战役最后一战,一直掌握着制空权,始终是志愿军头上的梦魇。

在朝鲜战争中中国军队逐渐意识到,现代战争是海上、陆地、空中,前线、后方,运动战、阵地战,防空、防海岸线,作战与后勤并重的多层次、立体化系统,每个环节都很重要。

再比如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谁会想到,伟大的军医这个兵种会成为奋战的一线的力量。

对诸兵种配合作战的表现,是《金刚川》的一个进步。

不单单聚焦于前线步兵的拼杀,工兵、高射炮兵、通讯兵、医疗兵……每个兵种的牺牲都很重要。

高连长说“修桥也是打仗”,是一句分量很重的话。这个态度转弯在电影背后的意识形态中显得尤为可贵。

电影对多兵种战术配合的表现,有两个让观众看得热血沸腾的桥段。

一个是我军的喀秋莎火箭炮远程解决了敌人的榴弹炮阵地,一个就是张译饰演的高射炮排长与美军飞行员一对一决斗。

榴弹炮是一种野战炮,电影中出现了用它来轰击桥体的场面。但是美军榴弹炮第一次打远了,没有击中桥附近,却打进8连隐蔽的树林里。

本来榴弹炮就适合攻击地面的隐蔽目标,所以榴弹炮其实对桥体的伤害有限,反而给步兵大部队造成不少伤亡。

不过,作为抗美援朝最后一场战役的金城战役,志愿军的炮火力量首次也是唯一一次超过敌人。

志愿军不仅同样拥有榴弹炮和其他各种大炮,还有苏联援助的喀秋莎火箭炮,在金城战役中志愿军司令部就给第20兵团配了一个火箭炮团。

电影中反复出现的喀秋莎火箭掠过志愿军步兵、工兵、高射炮兵,甚至是美军飞行员头顶的那个镜头,烘托一种虽远必诛的气概。

不过《金刚川》并没有着重表现炮兵。

关于炮兵的战术,可以参考邓超曾经主演的《集结号》。他在集结号里饰演的就是一位参加抗美援朝的炮兵军官。

在大炮轰击目标之前,需要有炮兵侦察员先接近目标确定坐标。

所以在《集结号》里,当邓超的角色误踩地雷后,谷子地说炮兵不能没有“眼睛”。

他按住地雷,让邓超饰演炮兵军官脱了险,继续前去侦察。这也和《金刚川》中的牺牲异曲同工——不惜牺牲自己让战友去完成更有价值的事。

《金刚川》里另外一个表现最为充分的战术对决,就是志愿军高射炮VS美军飞机。

电影中美军F4U海盗式战斗机,机身上写着MARINES,即隶属于美国海军陆战队。

这型飞机的对手就是苏联设计制造的“名炮”M-1939 37毫米高射炮,五发弹夹供弹。

这也是为什么张译在数炮弹和发射曳光弹时,都是以5发为单位。

在张译饰演的高射炮排长与美军海盗飞机的对决中,主要有3个值得注意的地方:

第一,炮弹供应不上。

这是一直笼罩在志愿军头上的阴云。抗美援朝战争是出国作战,不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那样有根据地,还有大量群众支援前线。

所有物资都需要从大后方运到前线,但朝鲜的道路崎岖难走,美军飞机还不断破坏志愿军的运输线。

在麦克阿瑟还是朝鲜战争美军指挥时,他曾经发表过一个关于切断志愿军补给线的令人极为震惊的观点:“我要在敌人的后勤供应线上,用原子能工业的副产品来设置一道放射性废料区域,把朝鲜和满洲隔开。”

由此可见,后勤补给对志愿军前线作战有多重要。

第二,张译的拼命。

目前《金刚川》的评分已出,不算高。但不可否认是,全片最大的亮点就是张译“缺氧式”的演技。

很多新闻已经对张译在《金刚川》片场的拼命做了报道,尤其是在最后向美军飞机大喊“来吧”的时候,一度喊到缺氧。

吴京在电影宣传活动盛赞张译的拼命

另外在提前观影活动现场,吴京也多次表达对张译敬业演出的钦佩。还叫他“张再来”。

因为在片场张译经常在导演已经觉得可以过的时候,还要求换一种演法再来。3条过的戏,他一定要演17条之多。

第三,高射炮班自我牺牲。

上文提到,《金刚川》与以往战争片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表现了各兵种的配合和各自的牺牲。

每个环节的牺牲都有价值。

尤其是电影中高炮班自己点起火来主动吸引敌人飞机注意力,不让飞机去炸桥。

这种精神就像抗美援朝中涌现的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等无数烈士,还有电影《英雄儿女》中的那句“向我开炮”一样。

在电影中,还有一个战术细节值得品味,就是电影最后B29投下了燃烧弹,瞬间把金刚川化作一片火海。

这一点令人联想到朝鲜战争中出现的一个名词:范弗里特弹药量。

詹姆斯·范·弗里特(James Van Fleet)是美军将领李奇微接替麦克阿瑟任司令后,来到朝鲜战场任第8集团军司令的。

他在朝鲜战场上之所以出名,是因为这位将军吸取了之前美军在对付志愿军时吃的亏,特别舍得消耗弹药。

他在作战前会以五倍于常规炮击量的火力进行炮击,以及高强度空袭,甚至把美军通往志愿军交战的沿途全部烧光,让志愿军无处隐蔽。

代表就是上甘岭战役。后来美国国内政客认为范弗里特如此消耗弹药还得不到什么便宜,是在浪费美国纳税人的钱,专门以他的名字命名了这个名词。

朝鲜战争中,美军集中过分火力去轰炸一个极小目标的案例比比皆是。

总结电影《金刚川》表现的多兵种配合,可以形成一个互相掩护的闭环。

步兵过桥,工兵修桥,步兵又可以留下来帮助修桥,高射炮兵守卫步兵过桥和工兵修桥,反过来步兵和工兵又可以帮助高射炮兵警戒敌机……

如同电影中小胡那句旁白所说:战场上就是这样,你也不知道对面的战友是谁,但他就在那里为你牺牲。

03 多角度叙事结构——牺牲的表现形式

看完《金刚川》后,很多人都提到电影的表现形式和诺兰的《敦刻尔克》很像。

的确如此,《金刚川》这种非线性叙事和《敦刻尔克》一样,都是通过不同的剧中人共同说明一件事。

诺兰导演的很多部电影,包括第一部长片处女作《追随》到前段时间让人看不懂的《信条》,都采用了这种手法。

但是,《金刚川》采用这种手法却遭到不少诟病。

原因是电影在使用了多角度叙事后,又生硬地分割成4个单元加以总结,是怕观众看不懂?

另外电影分割为一、士兵;二、对手;三、高炮班;四、桥这4个单元后,还在里面加了很多解释说明的字幕,比如“B26轰炸机轰炸桥体”、“榴弹炮远程轰炸桥体”,反而显得更乱。

让人有一种既想变魔术又同时魔术解密的感觉。

另外,这4个单元按总分关系来说,应该是平行对等的,但实际上第二个表现美军飞行员的单元与第一、第三单元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而第四单元叫做“桥”,但内容又不是主要表现魏晨饰演的工兵连长修桥,而是一个全片的结尾和升华。

由此可以推测《金刚川》使用这种结构的初衷,很大程度上是受制于制作时间有限。

在《金刚川》上映前,早就有铺天盖地的关于电影仅有2个月制作时间的消息。

而且全片由三位导演共同执导,明显就是每个导演负责一条线,最少3个大摄制组同步赶工。

这部电影需要赶在抗美援朝70周年上映的紧迫感完全可以理解,但电影的第4个部分还单列为一个单元,完全没有必要。

因为从逻辑上来说,如果电影整体以“桥”为核心。

邓超、李九霄的“士兵”单元的核心是过桥。

他们的逻辑应该是前进的,并同时看到修桥、守桥和炸桥:

美军飞行员的“对手”单元的核心是炸桥。

他们的逻辑应该是向下的,并同时看到过桥、守桥和修桥:

张译、吴京的“高炮班”单元的核心是守桥。

他们的逻辑应该是向上的,并同时看到过桥、炸桥和修桥:

而作为第4个单元“桥”来说,它的主角应该是魏晨饰演的工兵连长,他也应该有一个角度,分别去关照其他三个角度,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逻辑结构。

然而实际上《金刚川》可能真是因为制作时间不足,完全把修桥这个单元并入守桥,使魏晨这个角色有些尴尬,既不是工具人,又没有单独挑起一个单元。

魏晨这条线完全可以单独成为一个单元,以工兵的视角再去看向另外3个方向。

而且“对手”单元仅表现了美军飞行员与高射炮班的“私仇”这一个矛盾,导致这个单元的叙事垮掉,与另外两个单元比较完整饱满的叙事格格不入。

如果把《金刚川》的时空线捋直了,它的顺序大致如下:

步兵8连行军至距离桥不远的密林;

美军2架B26轰炸桥体;

美军2架海盗飞机前来侦察;

其中一架年轻飞行员的海盗被吴京的炮打中;

美军榴弹炮轰炸桥体但炸偏炸到密林里的8连;

美军榴弹炮在主角飞行员Hill的校准下炸到桥;

飞行员Hill为年轻飞行员报仇摧毁了关班长的炮位;

张飞又为关班长报仇打伤了Hill和他的飞机;

志愿军远处的喀秋莎火箭炮反击美军榴弹炮;

飞行员Hill私自换了一架新飞机来找张飞决斗;

水里的延时炸弹爆炸炸死了高连长和女通讯员;

飞行员Hill只能呼叫大家伙B29来轰炸同时自己被张飞击中;

这个故事如果变成一个线性叙事,的确不好表现,因为线性叙事只能有一个主要角度和一个(复合)主人公,而《金刚川》想表现得人物很多。

但电影的这个多角度叙事结构并不完整,最终让很多观众看得非常失望。

在对逝去老兵致敬的词语中,经常会引用到“老兵不死,他们只是慢慢离开”(各种翻译版本不同)。

但实际上,这句话出自抗美援朝战争前期志愿军的最大敌人麦克阿瑟之口。

这是他在西点军校发表的最后一场演讲,在这里就不用这句话作为结尾了

最后还是记住一个数字197653,这是目前官方最新公布确认的抗美援朝牺牲烈士。

用电视剧《三八线》的主题曲结尾比较好:岁月悠长,山河已无恙,硝烟散尽是曙光。

抗美援朝大片《金刚川》观后感悟(精选篇2)

《金刚川》这部电影,前期叙事看似有些平淡,并不符合很多人对战争片短兵相接、浴血搏杀的预期,还用了商业片里极其罕见的三重分段叙事,从【步兵连、工兵连】【美军飞机】【高炮班】这三个不同视角,反复描述同一段剧情,

这对一些习惯了商业片流水线化叙事、不求甚解的观众,可能确实需要一定的“观影门槛”。但只需稍微有些耐心,看到后半程,确实是渐入佳境,燃点和泪点齐全了。

从吴京饰演的“关磊班长”为掩护战友,主动牺牲开始,张译饰演的“张飞排长”与美军飞机的生死对决,到最后工兵连集体下水,以身躯为人梯,让战友们成功过河,赶赴战场,打响最后的胜利,也将影片的情绪推至最高潮。

这里简单叙述一下影片的背景:1953年7月的金城战役,也是抗美援朝战场的最后一次大规模战役。

化名“燕山部”的我军主力师上万战士,奔赴主战场时,途经一条名为“金刚川”的急流,河上简易的木桥屡遭美军飞机炮火轰炸。

因此,为了确保全师大部队按既定时间顺利过河,工兵连负责抢修桥梁,高炮连负责还击敌机,展开了一场以血肉之躯和天空之敌的斗智斗勇。

经验丰富的高炮班长“关磊”,此前是高炮连长,因为战场抽烟、违反战地纪律被降职,高炮排长"张飞"是他的徒弟,对师父和老上司依旧十分敬重,他们守卫的两台高炮,也是我军此刻仅有的防空武器,炮弹只剩下各数十发。

八连连长“高福来”(邓超饰演)和班长“刘浩”(李九霄饰演)则奉命率部接应和支援工兵连。

当工兵连首次将木桥抢修好,两架美军侦察机飞抵上空,经验丰富的关磊,于近乎不可能位置、抓住一闪即逝的战机,击落了一架敌机。

然而由美军飞行员“希尔”驾驶的另一架敌机,则向美军通报了桥梁坐标,并确认了我军这个高炮阵地的位置。

美军榴弹炮一轮齐射,再度将桥炸毁,却也暴露了他们的炮兵阵地位置。八连连长当场牺牲。工兵连和八连迅速掩埋了战友,继续将桥抢修好。

晚上,美军侦察机再来轰炸,为了掩护正在过桥的主力部队,当所剩无几的炮弹打光后,关磊主动暴露位置,吸引了敌机火力,壮烈牺牲。张飞心有所感,从另一个阵地狂奔而来,看到战友的身躯已被打碎,血肉与泥土混同……

同一时刻,我军的喀秋莎火箭炮,万炮齐发,划出优美的弧线,一道覆盖炮击将美军火炮阵地击毁,击毙敌军上百人。

没过多久,敌机预先投掷在水面下的、带定时引信的延迟炸弹开始引爆,我军多名战士不幸牺牲。

美军侦察机第三度前来,为了掩护正在渡河和修桥的战友,张飞的选择是和师父关磊一样,主动发射曳光弹,点燃附近草堆,暴露自己炮位的位置,吸引敌机火力。

在敌机的机枪扫射和俯冲轰炸,高射班全体牺牲,只剩下被炸掉了右手和左腿的张飞一人。他就这样,带着最后的五发炮弹,强撑着回到关磊生前留下的备用炮位,用残肢断臂准备着最后一击。

【英雄猛跳出战壕,一道电光裂长空,裂长空。地陷进去独身挡,天塌下来只手擎,两脚熊熊趟烈火,浑身闪闪披彩虹。】

接着,自以为消灭了我军全部高炮阵地的美军飞行员希尔,引导着美军轰炸机开始新一轮低空轰炸。张飞出其不意的复仇一击,终于将这架狡猾的敌机击落。

而美军轰炸机投掷的大量燃烧弹也跟着落下,张飞、工兵连连长“闫瑞”(魏晨饰)都壮烈牺牲,他们的身体被烧焦,残躯却依然坚守在自己的阵地,屹立不倒!

【一声吼叫炮声隆,翻江倒海天地崩,天地崩。双手紧握爆破筒,怒目喷火热血涌,敌人腐烂变泥土,勇士辉煌化金星。】

到了凌晨,另一架美军侦察机的驾驶员“史密斯”惊讶发现,他们本以为已经不可能被修好的桥,竟被我军战士们从水下举着木板,身为桥桩,肩扛桥路,强行搭建起一座【人桥】,顺利地让战友们通过。

虽然他立刻招来大批轰炸机,开始了新一轮轰炸,但利用多少英雄烈士换来的宝贵时间差,我军的主力大部队顺利过桥,美军的狂轰滥炸再也无力阻止。

冲锋号吹响,《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的背景钢琴乐响起,战士们迎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奔赴金城主战场。

整个金城战役,我志愿军主动出击,10天之内,打垮敌军4个精锐师,歼敌5万3千余人,沉重打击敌军气焰,也积累了大规模攻坚作战的宝贵经验,给这场中华民族的立国之战,划上圆满句号。

【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晴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

这部电影,从头至尾,没有什么空洞口号,而是用真实到极致的画面,并大量使用了长镜头,如实刻画了每一位志愿军战士【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气概,如实描绘了他们凭着强大爱国心和精神力,将血肉之躯凝聚成钢筋铁骨!【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新的长城!】

所以,一个当时甚至不能自产一辆自行车、自产一枚螺丝钉的落后国家,却能让拥有最先进飞机和火炮的世界霸主,始终炸不毁一座简易的木桥,令傲慢自大的美国人,不得不低头承认:这是神迹!

七十年前,我们这个百废待兴之初生国度,面对是美国这个人类有史以来最强大的国家,纠合了十七国联军百万之众,在边境挑衅,并施以经济封锁,武力威胁和核讹诈。

从国力、科技到军事的全面劣势下,是缔造了这个国家新生的那整整一代伟大英雄,以恢宏魄力和无限勇气,决然逆势迎击,百万虎贲,和从陆、海、空全方位占优的敌手,打了一场以弱击强的不对称战争,并奇迹般取得最终胜利。

正因为美国人在这场战争中付出二十余万人的惨痛死伤,却只能无奈在谈判桌前咽下苦果,才让他们至今忆之胆寒;甚至在此后的越南战争,美国数十万大军促居于南越一隅,终不敢越被我们划定的“北纬17度线”半步雷池。

也正是七十年前,这场中华民族真正意义的立国立族之战,至今仍然在庇佑着子孙后人,守护着这个伟大国家,让美国眼睁睁看着我们这个新生国度一步步走向强大和辉煌,而今到了已能挑战并推翻其霸业的门槛,却始终没有胆量去和打压其他国家一般,导弹洗地,战机轰鸣。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如今,我们的国力早已一日千里,作为国民经济命脉的工业总产值,在2012年超越美国后,依旧在飞速进步,2018年超过美国、日本、德国的总和,2020年更在战胜疫情,全面复工复产后,占到了全世界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超过其他所有国家之和!

寇可往我亦可往,攻守之势已然初逆!

《金刚川》里,志愿军小战士令人心痛的一句台词:【多么希望俺们也能有飞机护着俺们……】

曾经浴血奋战的英雄们,你们可知,不论陆地、天空还是大海,都再也不是敌人的先进坦克、飞机和军舰为所欲为的时代了。我们强大的工业体系,为我们铸就了坚不可摧的倚天长戈与铜墙壁垒。不论谁敢侵犯我们,就一定能教它就地灭亡!

而在文化影视领域,对统治世界影坛近百年的好莱坞电影工业,我们同样从此前的“可望不可及”,飞速发展到目前的“可望而可及”,

《金刚川》电影从立项、开机到上映,短短时间内,完成了全部的拍摄+后期制作流程,并有如此高的完成度,这正是今天中国电影工业飞速发达的铁一般的证明。

背后是数千名影视从业者,夜以继日的努力和辛苦,在极其紧张的制作周期,攻克了无数技术难关,竟完成了这样在常人眼中看似绝不可能的任务,他们本身就是在身体力行着,当年志愿军战士不畏牺牲、前赴后继、英勇无畏的“人梯”精神。

吴京、张译、邓超……这些当今中国影坛的一线演员,都以普通一兵的身份参与到这个项目,只在于塑造角色本身,丝毫不在意戏份多少,番位次序前后。

张译这个男一号,作为业内公认的演技派戏骨,也没有辜负整个剧组的信任,将人物内心的转变过程,塑造得极自然和令人信服。

不同于《红海行动》时工具人式的“蛟龙队长”,这部他再次挑大梁的大制作战争片,张译伴随着屡屡紧跟他视野的长镜头,并在长达五六分钟的个人独角戏中,将自己多年磨砺出来的百变演技,发挥得淋漓尽致!

只剩一条胳膊一条腿的“张飞”,哼唱着「长坂坡前张翼德,吓退曹操百万兵」,用仅剩的五枚炮弹,面对俯冲而来的敌机,毫不退让躲闪,生生将其炸毁!这是一个足以提名金鸡/华表/百花三大奖影帝,足以载入中国电影史册的华彩演出!

而影片在军事细节上,也尽可能做到了认真、细致、还原。开局就体现了志愿军战士独步天下的单兵素养,演示了人类历史最强大的轻步兵集团,是怎样将潜伏、集结、隐蔽、行军这些战术动作习以为常、刻印到了骨髓里。

各种不同的方言、带明显口音的不标准普通话,侧面体现我们的战士来自祖国各地。他们紧张战斗间隙时,互开玩笑、插科打诨,视生死如等闲,正是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四川姑娘“话务员”,这个唯一的女性角色,极高的专业素养,毫不犹豫地深入一线,到遇袭牺牲为止,情节上没有任何拖沓,这才是真正的男女平权,呈现了新中国刚得到解放的一代革命女性的风采。

吴京饰演的“关磊”,这个战斗素养极高的高炮连长,仅仅因为战场抽烟就被降职为班长,这才是人民军队铁的纪律,真正的胜利保障,胜过一切个人英雄主义。

而一个个主人公的依次牺牲,影片也克制到没有给任何多余的特写和煽情镜头,将紧凑感和节奏感做到极致,让观影者更容易入戏,仿若身临其境。

70年前的那场新中国立国、中华民族立族之战,相信我们这代年轻人,不知有多少人的祖辈、曾祖辈曾参与其中。笔者孩提时就曾听老人家提起这场亲临的战争,正是心神往之,长大后一直遗憾,这个题材已有多年未曾拍摄新片,登上大银幕了。

如今,终于有了这部《金刚川》,而且,其他几部同类题材的大制作影片也都已经立项、即将投入拍摄。因此,打响这第一枪的成败,同样对影坛的未来导向至关重要。

——就用我们观众自己的选择,去引导我们的影视界,多一些金戈铁马英雄气、少一些靡靡之音吧。

抗美援朝大片《金刚川》观后感悟(精选篇3)

电影《金刚川》是一部不错的抗美援朝题材电影,在我的认知中,这部影片开创了诸多记录。

总之去年由于种种原因,整个2019年,没有批准抗美援朝题材影片的立项和拍摄。

今年同样由于种种原因,需要安排抗美援朝题材影片上映。根据公开的消息,今年原定影片是《冰雪长津湖》,可是由于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影片中大量的雪景戏没法拍摄,这部影片就中途搁浅了。

这个艰巨的任务就交给了中影和华夏,要求是必须在规定的时间拍出来。

《金刚川》就这样紧急立项了。

8月初电影宣布主创阵容,3个导演各管一段。9月拍摄完毕,10月宣布影片上映,原本上映时间定为10月25日,后来片方直接提档10月23日。

《金刚川》的拍摄速度和上映速度,不错的影片质量与光影特效,放眼全球,一时还找不出第二例来。这种特殊形势下的“中国速度”,注定将成为中国电影史的一段传说。

回到影片本身,影片中直接出镜的人物里,最大的是两个连长,其余的都是普普通通的战士,但通过特殊的编排与插叙,人物刻画比较丰满,尤其是吴京饰演的关班长和张译饰演的张排长,用一种极其血性的悲壮,使影片叙事节奏实现了从紧张向激昂的转变,观众的情绪一点点被推到了顶点,恰到好处的铺垫出故事的总高潮。

每一个牺牲都有价值,每一个小人物都是大英雄,是导演管虎想通过影片表达的一种思想。

《金刚川》上映几天来,网上的评论冰火两重天,叫好的有,觉得主旋律假大空的大也有,有很多人不愿意相信小人物都能如此勇敢。

其实,志愿军战士不是天生有多勇敢,而是不勇敢的人,很难在战场上活下去。

这里说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战斗故事。

1951年2月,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的第一阶段作战中,志愿军采取了东守西顶的战略。

东线依托阵地死守,西线利用敌军冒进发动了横城反击战。守卫东线的,就是第二次战役中被封为“万岁军”的三十八军。

这个故事,发生在三十八军三三五团负责守卫的五八0高地。

因为当时我军还未掌握普及坑道作战,所以阵地战防守时面对美军强大的火力攻击伤亡较大。守卫阵地的部队,上去一批,守不了多久又需要补充一批。

坚守数天后,虽然阵地还在我手中,但三三五团的战斗人员越来越少,团长范天恩已到了无兵可调的地步。正在此时,外出筹粮的民运股长带着二十多个文化教员回来了,范天恩决定把文化教员们组织起来上阵地!

当时的中国军队中,由于大部分士兵没有文化,因此每个连队都配备了给战士补习文化的教员,这是中国军队非常珍贵的一份财产,最危险的时候也往往不惜代价保护他们的生命安全。

但现在,假如阵地守不住被敌人突破,那么这些失去部队保护的教员们一样要面临生死问题。

范天恩团长给教员们简单的培训了枪支手榴弹的使用,就把教员们派上了阵地。

结果,在五八0高地上,这些平生第一次投出手榴弹的文化教员们打得出乎意料的勇敢,胜利的守住了阵地。因为他们都有文化,所以很多人写了回忆录,来记叙自己亲历的战斗。

要知道,文化教员们都读过许多书,有些还兼任部队的英语翻译。因为有文化,他们会有一个美好的前途,因为有文化他们在私下里也会议论美国的强大是世界第一。

但是,当他们投出的手榴弹在美军士兵中爆炸,他们看见美军士兵在自己的反击下滚下山坡时,他们才第一次体会到一个真理——

当你最勇敢的时候,你就是最强大的!

这个真实的战斗故事,也是当年千千万万志愿军将士的缩影。我们当年武器装备是不如对手,但我们一样可以打败对手。因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始终是人!

今天,我们与对手装备上的差距,与70年前那种鸿沟比起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但是,盲目相信别人的强大,崇拜数据对比妄自菲薄的人却越来越多,所以,他们不愿意相信普通人也能如此勇敢,他们只愿相信普通人能把苟且做到极致。

我相信,《金刚川》影片的火速立项和火速拍摄都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抗美援朝题材的影片这几年会迎来一个大规模的爆发。

毕竟,你不拍这些电影,别人不会停止对你的打压与挑衅。

而你拍了这些电影,艺术的再现70年前的热血与忠诚,却能让更多的普通人了解那场立国之战的伟大意义,能让更多的普通人理解强大的真实含义——

当你最勇敢的时候,你就是最强大的!

抗美援朝大片《金刚川》观后感悟(精选篇4)

张译、吴京、邓超等人主演的抗美援朝题材战争电影《金刚川》上映三天,票房依然保持领先,连续拿下三个单日票房冠军。

从这部影片的口碑与质量来看,《金刚川》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还应该能保持热映的势头,票房应该可以超过20亿人民币。

整部影片由四段短片构成,前三段是通过不同的角度,描述了同一个时间段。首先是邓超所在连队的战局主视角,这段戏的作用是让观众了解整个战况。

影片中所有情节,都围绕着金刚川上的一座桥展开。我军的任务就是尽快修复这座桥,让后续部队可以通过金刚川,支援金城前线。

而美军则千方百计要炸毁这座桥。双方虽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冲突,但是所有的军事行动,都围绕着这座桥展开。影片的第二段,也是以美军飞行员为主视角。

影片的三、四段,是整部电影的高潮。张译、吴京两位主演,在剧中饰演高炮连的两位指战员。他们手中只有两门高射炮,更为严重的是弹药也极为匮乏。最终他们也先后以生命为代价,击落了美军战机,为护桥任务做出了巨大贡献。

而《金刚川》这部电影的第四部分,最为震撼人心。在桥体屡次被炸毁,无法正常修复的情况下,我方士兵用人力搭建起一座浮桥,保证大部队通过金刚川,完成了在美国人价值观念中,绝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十几年,好莱坞超级英雄电影大行其道,其中一部剧台词被广泛引用: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这句话当然没错。那么如果没有特别的能力,是不是就意味着没有责任呢?

在美国人、西方人看来,就是这样。

所以在这次疫情中,我们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美国人从上至下,都不负责任。

而我们中国人有一句老话流传千古: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真正的超级英雄,并不是因为他们拥有超级能力,以此满足以强凌弱的快感。而是一些普普通通的人,为了使命感、责任感,牺牲小我,成就大业。

在《金刚川》这部电影中,每一位志愿军战士,都没有超人的能力或是过人的运气。他们都是在客观条件极其艰苦的环境下,用意志力,用牺牲,用付出,贡献出属于自己的那一点点力量,千千万万这样的人汇聚在一起,实现了超越想象力的奇迹。

这才是真正的超级英雄电影。

抗美援朝大片《金刚川》观后感悟(精选篇5)

“从上个世纪初到现在,我们经历了很多的苦难,但中国人都顽强地走过来了,创造很多奇迹。我想这部电影就是这种精神的缩影。它告诉我们,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无论面对任何形式的艰难险阻,都会不计代价地一往无前,这种精神要传递下去。”导演路阳说,这是他认为《金刚川》最想讲

述的故事核心。今天,这部由他和管虎、郭帆联合执导的抗美援朝题材电影《金刚川》正式上映。该片由张译、吴京、李九霄、魏晨、邓超等主演,将以电影之名致敬历史与英烈。

剧情

表现战争中鲜活的个体

《金刚川》改编自真实历史事件,金刚川是朝鲜的一条河,这条河上有一座桥,是通向主战场的一座动脉桥梁。影片的主要剧情发生在一个晚上的时间内,这座桥不断被美军飞机轰炸,志愿军则不停修复,最终成功保障大部队通过金刚川。

与以往战争片不同,路阳表示,三位导演想更多表现战争中的个体,“志愿军们不应该每个人是一样的、是同质化的,他们一定是很鲜活的人。所以我们想找到他们每个人的个人情感。”在他看来,战友之间以同志相称,彼此之间一定有一种超越工作、甚至超越家人的关系,“是一种牢不可破的情感。”因此在剧本创作阶段,三位导演思考的都是如何建立起每个人物在部队中的情感关系。

影片重点刻画了两组人物的情感关系:一是高炮排排长张飞和高炮班长关磊的兄弟之情,这部分主要由管虎执导,而步兵班长刘浩和话务员辛芹之间朦胧的感情,就由路阳操刀。“最开始管虎导演跟我反复聊过这点,他说希望这个故事里的情感要淡一些,不要过分渲染,或者过分戏剧化。”路阳认为,不能简单粗暴地用爱情去概括刘浩和辛芹之间的情感,“这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战场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恰巧发生于异性之间,两人在片中的对手戏其实很少,也没有太多直接交流,但要很细腻含蓄地表达出他们之间彼此默默关照的情感。”

拍摄

全员方言台词让表演更朴实

在动作设计上,路阳前作《绣春刀》系列在武侠片的真实性与力量性上有很大突破,而《金刚川》属于历史战争题材作品,真实成为影片动作设计的第一要务。“我们这次更多的是爆炸、枪火场面,肯定不像《绣春刀》里有那种套招、兵器格斗,完全不一样,尽量找到那个年代战争环境中一个相对真实的氛围。”

电影的主要场景是一条河,拍摄时剧组选择了一处江面,在江的两岸拍摄,但由于江上没有桥梁和道路,如何把人员、设备运到江面,甚至如何给机器充电,都成为拍摄时的一大难题。路阳透露,幸好剧组有一个强大的制片部门和移动部门,他们就类似部队里的工兵营,可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为按时完成拍摄任务出了很大的力。

为了让片中角色更朴实可信,《金刚川》在演员台词上采用全员方言,演员说的都是自己的家乡话。邓超饰演的步兵连长高福来说一口江西话,而饰演刘浩和辛芹的李九霄和邱天恰好都是四川人,顺理成章地讲四川方言。路阳认为,方言台词让演员在表演时的状态变得更加真实舒适,让他们在一种很自在的氛围中找到自己与角色的共性。

合作

三位导演互相帮忙拍镜头

“这次是三个导演共同来拍摄一个故事而不是一个短片集。这样的电影,我之前没有机会参与过,还是很新鲜的。”谈及和管虎、郭帆两位导演的合作,路阳坦言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经历,过程还挺有意思。

在拍摄分工上,郭帆主要把控片中美军飞行员的视角,风格偏理工男,擅长精耕细作,有大量的特效拍摄;路阳执导的部分属于大部队中一个小士兵的视角,其中还有一点情感戏;管虎作为影片监制,除了拍摄全片最惨烈的剧情,还要综合其他两位导演的内容,将其整合成为一个完整的故事。在顾全全局的基础上施展个性,是三位导演此次合作的一个原则。

三位导演,三套班底,海量的沟通成为合作中一大重要内容。路阳透露,在拍摄《金刚川》的过程中他们建了很多微信群,有三个剧组各自的主创群,也有三位导演的小群,每天都要在群里沟通很多事情。“我们三个人的群一直保持着频繁的沟通。拍摄现场在山里,经常没有信号,只有到了收工的时候,我就下山赶紧去查信息,跟两位导演分享今天的工作进度,然后再问一下我们有什么需要去配合的地方。”

路阳笑言,三人经常互相帮对方拍一些空镜头、主观镜头,主动询问“要不要在这个景帮你拍点什么东西”。这种配合的感觉让路阳觉得很愉快。“我们很清晰地知道,我们仨其实是同一阵营的。要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完成这样一个高难度的任务,必须要密切配合。”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