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范文百科-您身边的写作助手!

高三复活读后感1000字

androidx86.net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高三复活读后感1000字7篇

《复活》是托尔斯泰三大代表作中最晚的一部,被认为是其创作的“一峰”。它没有《战争与和平》史诗般的恢宏气魄和明亮的诗意,没有《安娜卡列尼娜》的波澜与不安的骚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三复活读后感,欢迎阅读!

高三复活读后感1000字

高三复活读后感1

对于托尔斯泰的《复活》,我只能表示无尽的尊敬,却谈不上真心实意的钟爱,正如孔子所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尊敬作者能够拥有较为高远的历史眼光,尊敬作者对客观事实的极度忠诚,尊敬作者对黑暗社会现实的无情揭露,以及由此而承受巨大折磨的忍耐力。

小说如果被简单的划分,可以分为客观再现型和主观表现型。《复活》属于前者,而我却更钟情于后者。因为如果我想了解一个国家某段历史时期的现实图景,我会去寻找相关的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的资料,而这些资料会比文学作品更详细,更客观,更理性,绝无文学的想象与虚构。而以客观描写为主的作品,往往会因为后人所处的历史时间及环境的改变而失去阅读的兴趣,产生不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而以表现人性人情为主的表现型作品,不论时间如何流逝,依然会感染后人,因为人的情感是共通的,人性也是永恒的,而对于人类自身的探索也将是永无止境的。

正如在《复活》中,作者固然揭露了当时俄国政府,监狱,法院等机构的黑暗与恐怖,反映了农民的赤贫,地主的贪婪,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但就我个人而言,最打动我的,还是聂赫留朵夫为了赎罪,为了获得精神上的自我救赎,而为玛丝洛娃,为监狱里的无辜的犯人们的积极奔走,以及聂赫留朵夫内心深处精神的自我与野兽的自我之间艰苦卓绝的斗争,还有玛丝洛娃为了不拖累聂赫留朵夫而在爱他的情况下毅然拒绝他的求婚跟随了西蒙松。

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当初那单纯而质朴的爱情让我钦羡,至于聂赫留朵夫奸玛丝洛娃后为其奔走打点,这一切能否使他达到精神上的复活,我个人还是表示怀疑。也许因为我是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所以,我无法理解《马太福音》中所说的,“要永远宽恕一切人”,“应当宽恕别人对你的欺侮,温顺地忍受欺侮”,“不管什么人对你提出什么样的要求,一概不应当拒绝”,“人非但不应当恨仇敌,打仇敌,而且应当爱他们,帮助他们,为他们服务。”我想或许作者也无法肯定这一点,所以最后写到聂赫留朵夫获得新生步入新阶段时也只能说,“至于他一生当中的这个阶段会怎样结束,那却是未来的事了。”

宗教信仰或许真的会让人获得精神上的自我安慰与自我满足,但在客观现实面前依然只能是无能为力,所以托尔斯泰的“勿以暴力以抗恶”的思想才会一直受到世人的诟病。

我个人以为:求善之心,人皆有之,信教与否实在只是一种形式而已,信教之人未必真善,不信之人亦可为善。

高三复活读后感2

对于列夫托尔斯泰,我们是再熟悉不过。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让我们了解了这位俄国大文豪的朴素精神,从他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作品中,感受到作者的爱国之情和对农奴制的批判。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从贵族地主阶级的立场转向宗法制的农民一边。这一转变集中地体现在这部长篇小说复活的创作中。

复活是托尔斯泰思想和艺术探索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代表托尔斯泰创作的最高成就。小说通过地主养女卡秋莎玛丝洛娃的受辱、堕落以及下狱、流放的悲剧,表现了对被侮辱、被伤害者的深切同情,“十九世纪末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监狱遍地,关满了成千上万的革命者和无辜的百姓。”对沙皇的统治作了无情揭露、批判,鲜明地体现了作者“撕毁一切假面具”的“最清醒的现实主义”。“不行!那个怒容满面的法官斩钉截铁地回答。……庭长掏出手表一看,与情妇约会的时间快到了,他再也无心为这案情争辩,便急忙让法官起草判决书。”这就是那个没有人道,充斥着金钱与美色的俄国社会,使人性堕落的起点。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聂赫鲁多夫和玛丝洛娃的形象。聂赫鲁多夫是一个忏悔的贵族。小说通过他诱骗玛丝洛娃,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忏悔以至追随到流放地为玛丝洛娃冤案奔走的过程,表现了这一形象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也许这也暗示着作者的矛盾心理。托尔斯泰在这个人物身上既概括了十九世纪末俄国进步贵族的某些思想特征,也体现出他在道德上的自我完善以及向宗教寻求出路的说教。

玛丝洛娃是一个不幸的妇女,她虽为养女,但自幼处于半奴婢的地位,被聂赫鲁多夫奸后沦落到社会的底层,倍尝艰辛。更为不幸的是被诬陷判刑,押赴西伯利亚服苦役四年。作者通过玛丝洛娃的遭遇概括了俄国千千万万受压迫妇女的悲惨命运。玛丝洛娃的觉醒,是其精神的“复活”。从中认识了作家现实主义创作的深度与高度。

复活是这一时期托尔斯泰思想观念变化的代表作。人物精神的复活是对封建制度的一次挑战,他唤醒的不仅仅是小说的主人公,更唤醒了当时成千上万的阅读者的观念。作者也对未来寄予着美好的愿望“从这一天起,她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不仅因为进入了新的生活环境,还因为从此他所遇到的一切事情将具有和以前不一样的意义。”

高三复活读后感3

《复活》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一本著作。很久以前,我就在图书馆的暑假上看过,只看了一眼,那新颖的题目就深深吸引了我。

现在我终于翻开了这本沉甸甸的大书。

故事讲述了一个贵族青年——聂赫留朵夫与一个女仆卡秋莎之间春节的爱情,直至后来三年的军旅生活是他的思想受到了污染,彻头彻尾成了一个“利益主义者”,以至后来对卡秋莎做出了无法弥补的恶行,并抛弃了她,使其堕落了下去。多年后,当双方以犯人和陪审员的身份重逢于法庭时,聂赫留朵夫的良心受到了深深的谴责。使他从一个堕落人完成第一次的“复活”他忏悔自己当初的恶行。为了赎罪,他开始了对马丝洛娃(即卡秋莎)的帮助。在为此奔波的途中,聂赫留朵夫亲眼目睹了俄国农民的痛苦与贵族的压迫。从一群只因身份证过期就被关了一个月的人到被冤枉防火的老农民……最后,他决定与卡秋莎、马丝洛娃共同赴西伯利亚流放地,这时的他的心理和精神上完成了第二次“复活”。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聂赫留朵夫的第一次复活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对他来说就已经是一大进步。这次复活不仅解救了卡秋莎,让他明白世界上其实不只有黑暗也有光明,不只有邪恶也有善良,同时也帮助了那些被诬陷的囚犯,及其他受着不公平待遇的人,摆脱了命运对他们开的玩笑。这时,曾经堕落的聂赫朵留夫找回了一些本性。

知道后来他与马斯洛娃一起流放到了西伯利亚,尽管马斯洛娃已经不再需要他的陪伴,他仍然希望马斯洛娃能宽恕他,并想继续帮助马斯洛娃找回自我重新变回原来的那个卡秋莎。这时,聂赫留朵夫才算是真正的复活了,他已经彻彻底底地从一个堕落的贵族公爵变回了一个善良的人,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了。书看完了。

聂赫留朵夫这个人物却从此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脑海里。想想他,再想想我们自己。以及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毫无疑问,我们现在生活的世界要比那时的俄国社会要光明很多,但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让人无法接受的事实,从__区__街道发生暴力事件,到好心人上前劝阻缺遭殴打致命……这活生生的例子摆在眼前,今后,又还会有多少能够见义勇为的人?最后大家看到不公平的事,也不再劝阻,好像变成了风景一般,就这样,人们都“堕落”了。或许现在的人们才更需要“复活”吧。

如果世上所有堕落的人都能够做到彻彻底底的复活,那我想,或许我们的世界才能真正地进步吧!

高三复活读后感4

“对了,这个人就是她。现在他已经清楚地看出来那使得每一张脸跟另一张脸截然不同的,独特的,神秘的特点,这是灭一张脸成为一张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不能重复的脸。尽管她的脸容不自然地苍白而且丰满,可是那特点,那可爱的和与众不同的特点,仍就表现在她的脸上,她的嘴唇上,她的微微斜睨的眼睛里,尤其是表现在她那天真而含小的目光里,不但她的脸上而且她的周身都流露出来的依顺的神情里。”作者托尔斯泰高超的艺术才能再这短短的几行字间表现得淋漓尽致。

例如在描写玛丝洛娃被申判的第6—9章中,作者将司法界的黑暗内幕暴露给世人看,原来这帮“气度很是威严”的法官,检察官,律师,司祭等,都是一些好色,嗜酒,玩忽职守,勾心斗角,夺人私产,亵渎教义的衣冠禽兽。这里有全景式的描写,各色人等一一“出场”,井然有序,毫无顾此失彼杂草无章的感觉;有细节的精读精彩细绘,如庭长偷税漏税的健身运动,与情人约会前的激动心理,副检察官“那只空着的手甩来甩去”的重复动作,还有玛丝洛娃的外貌描写,聂赫留朵夫的颤动的心理描写等等,都细致入微,挥洒自如。

《复活》讲的聂赫留朵夫在精神上的复活,使他最后开始过全新的生活。他在福音书里找到了五条法则:对上帝要虔诚,不起誓,要忍辱,爱敌人,不反抗。他认为人们如果遵循这五条法则,并不断改过自新,便可以“获得最大的幸福,地上的天国也会建立起来”。他的灵魂得救了。托尔斯泰是俄罗斯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在文学创作的同时,还宣扬“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为核心的“托尔斯泰主义”,《复活》也体现了这一点。《复活》的“种子”是托尔斯泰的朋友科尼的故事,成为感动世界的名著。

在这里,作家目光的犀利、描绘的精确、笔力的雄浑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度。这与作品内容的严肃性是相符合的。在这里,面对人类的苦难,作家保持了高超的镇静,然而读者却不得不为见到的景象而深受震动。托尔斯泰在这里的挖掘比以往要深。可以说整个俄国都被他翻了出来。他再现的艺术世界已经达到可作为一面"镜子"的程度。伟大的真实!正因为作品除去了浪漫主义的萎靡因素,因而整个显出了威力,如同米开朗琪罗的雕塑一般。然而这不是一座普通的雕塑,是一座宏伟的纪念碑。它把19世纪末整个俄国的现实熔铸进去,上面刻有穷人、贵族、狱吏、监犯、革命者、医生、学生……里面混合了忏悔、怜悯、宽容、无耻、欺诈、放荡……这里,作者唱出了人类艺术最崇高的歌:"我们为不幸者撒一掬泪,人世的悲欢感动我们的心。"

读完这本书后,我有了许多的感触。书中的主人公聂赫留朵夫在大学时期是一个善良,充满活力,有着崇高志愿的青年。但当他担任上官职后却完全改变了,整日沉寂在享乐之中,早已忘记自己的狂热理想,变得腐朽,落魄,成为了一个真正的花花公子。直到在法庭上见到玛丝洛娃,他回想起许多往事,从而使他觉得自己是那么的可恶,便对于自己以前过的生活产生怨恨。为了赎罪,他给一些无辜的犯人起诉伸冤,将自己名下的一部分土地分给了农民,他彻底的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将自己从以前的腐朽中拯救了出来。这本书名叫《复活》,我想“复活”的就是聂赫留朵夫,是他自我精神的复活。而我从他的身上学到的最珍贵的一点就是他的自我改变,虽然他曾经也堕落过,但当他良心发现后,做了许多好事来弥补过错,这是任何人都值得拥有的。我想当一个人犯下错误时,不论这个错误是大是小,最好的办法就是深刻的检讨自己,承担自己所犯的过错。

我想起了董必武说过的一句话:恶风纵使推千浪,正气终能慑百邪!

高三复活读后感5

几乎是一气呵成看过了这一部巨著,似乎很深奥。又却读懂了什么。精神的复活,似乎比失去了的一切更感到有意义。

一个纯真美好,曾经对生活和生命充满了美好期盼的青年人。在混混沌沌的上流社会中堕落于花天酒地。一个美丽纯洁的姑娘,在长达八年的女生活中堕落。他们似乎是可以就这样生活下去的,他们也许可以满足生活中自己那种种简单的快乐。但当两人在审判玛斯洛娃的法庭上相遇时,涅赫留朵夫再也不能够心安理得地面对他曾经伤害过的玛斯洛娃直视他的眼神。似乎是灵魂的反省,两个人在重逢时,眼神中充满了疑惑。那个少年,成为了一个漂浮在上流社会中的“老爷”,那个姑娘,成了一个出处卖弄风情的“窑儿姐”。涅赫留朵夫此时感受到了他曾经给予他多么大的伤害,他的灵魂背负了沉重的罪恶感。在一次次探访监狱的过程中,他见证了太多的不公平。当他把自己的土地廉价分给了农民的时候,他收获的是农民怀疑的眼神,贵族们疑惑的言语;当他决定与玛斯洛娃结婚以洗清自己罪恶的时候,他的得到的是亲友们鄙夷的眼神,众人以为不可理喻的回应。他面对这一切困惑了,所有他的精神世界里认为正确的事务无一例外的遭到了鄙薄。然而贵族社会所推崇的却只是花天酒地与吃喝嫖赌。一百多个年轻力壮的青年人只因为把身份证弄错了就被关押到臭虫漫天,疾病四溢的牢中。

但涅赫留朵夫在茫然中也看到了希望,玛斯洛娃的改变。让他足以抛弃官场的地位与金钱的诱惑,他的精神复活了。玛斯洛娃也改变了,她为了不连累涅赫留朵夫,接受了政治犯西蒙林的求爱。

爱过,懊悔过,反思过,最终,他决定,他复活,他重生,他在纷杂的社会中找到了他道德的衡量准则。也许涅赫留朵夫追求的不仅仅是玛斯洛娃,在这条寻求重生,精神复活的道路上,他见到了,他做了,他去积极的改变了。那夜,涅赫留朵夫花了一整夜读福音书,那曾经是他看不懂的教训。经历了这一切,他这次突然看懂了圣经的教训,并且发现在其中有他必须的、重要的、且是喜悦的东西。

去追寻,也许受用的不知是追寻最终得到的。还有这一路上看到的。

高三复活读后感6

我当初选择读《复活》,仅仅是因为它是列夫-托尔斯泰的著作,并不理解其中的含义,直到读完后才知道这是一种灵魂的升华。

我开始是十分讨厌涅赫柳多夫的,即使他是贵族公子,让人仰慕,但他那不正当的行为,伤害了玛斯洛娃,他抛弃了她去做军官,即使他爱玛斯洛娃,但玛斯洛娃憎恨他,厌恶他。涅赫柳多夫让善良美丽的玛斯洛娃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从此变得堕落,去做了妓女,过着耻辱的生活,后来,涅赫柳多夫在一次开庭中认出了卡秋莎(玛斯洛娃),看到堕落的她,涅赫柳多夫受到了良心的谴责,开始反省懊悔,他得知卡秋莎被冤枉之后,决定帮助她并娶她,但多次上诉都失败了,他决定跟随卡秋莎到西伯利亚。他放弃了贵族生活,把土地分给了农民,他的一切行为只为得到卡秋莎的宽恕和上帝的宽恕。后来,卡秋莎被他的行为所打动,原谅了他,但害怕成为涅赫柳多夫的累赘,她决定嫁给革命者西蒙,就在那天晚上涅赫柳多夫的灵魂复活了,他终于明白了自己要怎么做。

是的,我很讨厌这种生活,这就是当年沙皇时期俄国人的生活,在他们眼里,金钱就是一切,可以买到任何东西,拥有金钱的贵族人可以享有美酒、美女和一些上等的东西,过着天堂般的生活,穷民们可以被奴役,被侮辱,被冤枉,这是多么不公平的现象。而矛盾往往隐藏在这不公平的现象之中,使得社会变得越来越黑暗。

在那样一个黑暗的社会里,大多数人的虚伪让我觉得恶心,他们总装出一副品德高尚的样子,其实他们才是真正的邪恶。在他们眼里品德只不过是一个虚名,他们自以为高高在上、得意洋洋,他们从不过问过自己的良心,或者说他们没有良心,不会感到一丁点的怜悯和同情,他们信奉基督和上帝,那只不过是给自己的一丝安慰罢了,他们承受自己带来的恶果,却说成是上帝的惩罚,真是愚蠢至极,他们骂一些思想先进的人们愚蠢,却不知道他们才是真正的愚蠢和荒唐。要是只为了享乐而活着,那么在他们的生命里也就没有意义了,只有超越了自己的思想才能感悟到灵魂的深奥。

那些虚伪的人、假装的人是因为自己太脆弱了,脆弱得只能掩饰自己才能够活下去,或许他们不懂生活的真谛,还是自己本身的兽性促使自己这样做。社会之所以黑暗、腐败,是因为人类贪婪的欲望心,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最后我想用涅赫柳多夫的话来结尾:“雨再下大点,洗洗这个肮脏的世界吧!”

高三复活读后感7

这是一个苦命的女子和一个赎罪男生的故事。“复活”即是指男女主人公精神上的解脱与释放。

马斯洛娃是备受凌辱与损害的俄国下层妇女的典型。从年轻时的天真浪漫到如何一步步地被社会逼上绝路,但她同时又在男主人公涅赫柳多夫的唤醒下,得到了精神上的复活,从而成为了新女性的代表,这也证明了俄国民众的觉醒。

涅赫柳多夫是一个走在时代前缘的人物。虽然年轻时对马斯洛娃犯下了不可磨灭的错误,但在法庭上再次见到马斯洛娃时,他的心没有片刻安宁,他开始走上了为自我赎罪的道路。他的许多举措,在旁人看来都是那么地疯狂,他要同马斯洛娃结婚,他要把她从牢房中救出来。他到底是为了弥补过错,还是内心真实的情感?我想两者都有,因此他才如此矛盾。他认为马斯洛娃此刻所遭受的痛苦都就应由他来承担,是的,那是一个改变马斯洛娃生命的夜晚。但每每回忆起青年时他们,涅赫柳多夫又会激起异样的情感。

这一杯具的造成,不仅仅是涅赫柳多夫一个人的过错,也是这个动荡社会的产物,而马斯洛娃正是这动荡社会下的牺牲者。

马斯洛娃入狱后,涅赫柳多夫经常去看她,并同她讲:我要娶你,不管结果如何,哪怕你被流放到西伯利亚,我也会跟随着你。马斯洛娃对此态度很冷淡,她不太坚信涅赫柳多夫会一向遵守他的诺言,正因涅赫柳多夫是伯爵,而她只是一个入狱的苦命女子,但她又不拒绝他对她的好,也许是在她生活的那个圈子呆久了。

涅赫柳多夫不仅仅为马斯洛娃的案子奔走,依马斯洛娃的要求,也帮忙了许多狱中其他的犯人。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很长时刻,马斯洛娃对涅赫柳多夫的态度也逐渐有了好转,但马斯洛娃的案子始终没有得到解决,最终被发配到西伯利亚。涅赫柳多夫把自我的土地交给了农民,这在当时是一个先进的思想,他认为土地不该由个人所有,之后他就准备前往西伯利亚。

马斯洛娃在去往西伯利亚的火车上认识了一个男子西蒙松,他也是被流放到西伯利亚的囚犯,西蒙松爱上了马斯洛娃,虽然他知道她与涅赫柳多夫的关联,但他还是提出了要与马斯洛娃结婚,涅赫柳多夫知道后也很震惊,但他还是想要征求马斯洛娃的意见。与此同时,由于之前涅赫柳多夫的发奋,马斯洛娃最终被释放了,但她还是同意和西蒙松结婚,虽然她真正爱的并不是他,但是她不能跟涅赫柳多夫结婚,正因她不想让他永远活在赎罪的阴影里,只有这样做才能让他们两个得到解脱。

马斯洛娃结束了原来的妓女生涯和牢狱生活,在新的环境里重新唤起了她对生活的期望。

马斯洛娃的“复活”就是对涅赫柳多夫的宽恕,也是他的“复活”。迎接他们的都将是新的生活。


高三复活读后感1000字相关文章:

★ 复活读书心得1000字5篇

★ 解忧杂货店高三读书心得900字5篇

★ 活着读后感1000字最新范文精选

★ 中国近代史书心得1000字5篇

★ 《日瓦戈医生》读后感1000字

★ 哈利波特读后感作文素材范文

★ 《纳尼亚传奇》读后感

★ 解忧杂货店读后感600字初二范文5篇

★ 看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500字范文6篇

★ 读《日瓦戈医生》小说个人读后感5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