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范文百科-您身边的写作助手!

高考政治试题答题术语与常见错误

范文百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高考政治试题答题术语与常见错误

  高考主观题答案的生成要求答案语言术语化、简洁化、条理化。除了研究评分细则之外,还需要积累时政术语,训练政治学科“语感”。小编在此整理了相关知识,快来看看吧!

  高考常用时政答题术语汇总

  一.财税政策方面

  1.减税降费的作用:

  ①减税降费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举措.能够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有效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保持宏观经济稳中向好。

  ②减税降费能够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发展预期.增强企业信心,激发市场活力,最终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

  2. 对小微企业减税降费:

  (1)降低小微企业税费负担,是国家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小微企业大量发展。为国民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活力,从而促进我国经济增长。

  (2)减低小微企业税费负担鼓励更多的小微企业勇于创业,敢于创新,推动科技创新,促进我国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构建创新型社会。

  (3)有利于扩大就业,是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支撑。

  3.个税改革积极影响:

  ①有利于大幅减轻中低收入群体的负担,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②有利于增加中低收入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③有利于减轻个体工商户和经营者税收负担,有利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4.提高个税起征点的作用:

  ①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促进了收入来源单一者与多元者之间的税负公平;

  ②提高个税起征点,降低了居民整体税负水平,推动形成公平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③增加专项附加扣除,采用个性化的费用扣除标准.综合考虑和尊重了个人生活负担的差异性;

  ④拓宽低税率适用的所得级距,有更多的人适用低税率,降低了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

  5.电信资费降低的意义:

  ①降低用户使用成本,扩大电信消费需求。

  ②改善用户上网环境,提升民众获得感。

  ③降低下游企业成本,为数字中国、网络强国建设加油助力。

  ④提升电信运营商的服务水平,树立企业形象,形成竞争优势。

  二.乡村振兴扶贫方面

  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原因:

  ①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

  ②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 。

  ③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

  ④有利于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

  ⑤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就业。有利于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

  2. 民营企业参与精准扶贫行动的意义:

  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素质,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有利于推动农业产业化,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质增效;

  有利于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有利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3. 国家在扶智方面应如何作为:

  ①加大财政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和职业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升农民素质。

  ②完善分配政策,规范分配秩序,保障农村及艰苦地

  区教师的收入待遇,提高农村教师的获得感,保障农村教育的优质师资队伍。

  ③加大“扶贫必扶智”宣传教育,引导农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通过就业促进脱贫。

  ④鼓励、规范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民办教育,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活力。

  4. 基层党组织如何在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①基层党组织要在脱贫攻坚中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②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完善民主决策,加强村务监督.调动广大村民创业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③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④基层党组织要坚持民主集中制,结合农村实际.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

  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重视文化作用的理由: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中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文化发展可为乡村振兴聚集力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影响人们价值观的形成,优秀文化可帮助广大农民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提升信心。

  ③优秀文化可以丰富人们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激励广大农民为乡村振兴奋斗。

  ④优秀文化可以促进经济政治发展,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⑤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可为经济发展搭建平台。

  6.不同主体如何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的:

  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政府履行经济建设、社会建设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激发乡村经济的活力,为乡村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群众性自治组织创新乡村治理的方式,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维护村民合法权益;村民切实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履行相应责任,不断提高参与民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政协委员参政议政,为乡村治理建言献策。

  7. 村民是如何发挥主体作用,推动乡村振兴:

  ①村民直接投票民主选举村委会成员,密切了干群关系,形成振兴合力。

  ②村民参与民主决策,增强村务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提升村民振兴本村的责任感和凝聚力。

  ③共同制定村规民约加强民主管理,规范村民和村干部的行为,调动村民参与管理本村公共事务的积极性,进而增进乡村和谐稳定。

  ④实行村务公开加强民主监督,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使村民自治制度化、规范化,从而推进建设现代化农村。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

  1. “需求侧管理和供给侧改革并重”的经济意义:

  ①需求侧管理强调的是刺激需求可以拉动经济,包括扩大投资、促进消费等。消费作为内需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反作用于生产,促进经济增长。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可以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发展。

  ②供给侧改革强调的是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生产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决定环节,搞好生产有利于提高消费。大力发展生产力可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供给侧改革需要不断推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品牌创新等,这有利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2.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措施:

  ①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②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调整,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供给体系质量。

  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给予创新主体财政、金融等支持。

  ④提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推进贸易强国建设。

  3.政府在农业供给侧改革怎样发挥作用:

  ①坚持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方向保证 。

  ②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合理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促进农产品提质增效。

  ③切实履行经济建设职能和文化建设职能,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推动科技创新,提高农民素质。

  ④坚持依法行政,建立健全农业配套法规,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法治保障。

  ⑤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有利的国际环境。

  4.企业如何应对当前供需错配问题:

  采用先进工艺和高的质量标准,提高消费品质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高端消费品研发投入,优化消费品供给结构;加强品牌培育和推广,提升自主品牌的价值;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性价比。

  5.公民如何积极参与农业供给侧改革:

  ①通过多种方式积极参与民主决策,为政府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出谋划策。

  ②正确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监督政府落实“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的措施,促使政府及时纠正改革工作中的失误。

  ③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理解、支持政府推行的农业供给侧改革。

  ④坚持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有序参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

  四.改革方面

  1. “最多跑一次改革" 的政治意义:

  ①“最多跑一次改革”是全面转变收府职能,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

  ②此项改革将倒逼政府减政放权,提升行政服务效能,为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③此项改革将倒逼各个部门打破彼此之间的信息壁垒,厘清各部门权力的边界,做到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监督,真正优化政府供给、集中力量把该管的事管好,该服务的服务到位。

  ④此项改革将充分树立“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节省老百姓办事成本,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⑤此项改革将有利于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一步树立政府权威,实现服务供给与人民需求相匹配。

  2.党和政府如何推动科技体制改革:

  ①要发挥党对科技事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健全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体制,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②政府要切实履行职能,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提高为科技体制改革服务的能力与水平;

  ③政府要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优化人才政策、科技奖励制度,落实科技体制改革方案,为推进科技体制改革营造良好的政策和制度环境。

  3. “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的意义:

  ①有利于降低企业成本,调动企业投资的积极性,增加有效供给,满足消费需求,助推经济发展。

  ②降低市场主体准入门槛,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扩大就业,支持小微企业发展。

  ③进一步深化简政放权等改革,进行科学的宏观调控,还权于企业,还权于市场,真正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④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公平竞争,诚信经营,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4. 大数据战略对实现政府治理现代化的作用:

  ①大数据可以提供全面、及时有效的信息,实施大数据战略有助于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决策水平。

  ②实施大数据战略,让“数据跑路”,可以改进网上政务服务,创新服务方式,提高行政效率和办事水平。

  ③实施大数据战略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府公共服务建设,打造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④实施大数据战略有利于促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便于公民监督政府的工作,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提高政府公信力。

  5.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该如何发挥作用。

  ①加快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

  ②完善市场规则,规范市场秩序,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参与市场竞争;

  ③规范政府行为,综合运用三种手段,实施科学有效的宏观调控;

  ④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6. 如何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①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②大力发展聚集经济,培育具有特色的产业集群和高新技术产业群;

  ③发展实体经济,夯实经济立身之本;

  ④坚持创新发展,提高科技竞争力,发展智能创造,培育新动能;

  ⑤坚持开放发展,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打造国际海港;

  ⑥坚持绿色发展,加大生态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

  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传统产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实现优化升级。

  7. 负面清单制度改革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真正实现了“非禁即入”。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厘清了市场和政府在市场准入环节发挥作

  用的边界。将会加快推动形成各类市场主体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的市场环境,不断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提供制度性保障。

  二是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实施后,各类所有制企业实现“规则平等、权利平等、机会平等”。有利于打破各种形式的不合理限制和隐性壁垒,将“剩余决定权”和“自主权”赋予市场主体,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

  三是有利于政府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要求政府从“重事前审批”转变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将监管关口后移,把更多监管资源投向加强对市场主体投资经营行为的事中事后监管。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后,各级政府要不断提升事中事后监管能力和水平,切实把该管的事管好,使市场既充满活力又规范有序。

  四是有利于推进其他相关方面的改革。(了解即可)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是一项基础性制度。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有利于明确政府发挥作用的职责边界,强化政府在战略、规划、政策、标准等制定和实施方面的功能。同时,将进一步推动与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相关的审批体制、投资体制、监管机制、社会信用体系和激励惩戒机制的改革,进一步完善与市场准入制度相关的法律、法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五.成就方面

  1.港珠澳大桥开通运营如何助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①大桥项目的运行,交通的便利化将极大地降低粤港澳地区互通成本,促进生产要素的流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②促进物流、旅游、金融等产业融合,实现三地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区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

  ③拉动旅游观光消费,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④拓展粤港澳地区经济发展空间,形成全球性产业走廊,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助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2.港珠澳大桥运营后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1)经济价值:降低粤港澳地区互通成本,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促进物流、旅游、金融等产业分工合作,推动区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综合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

  (2)社会价值:拓宽了港澳居民的生活圈、工作圈和服务圈;探索创新了通关模式。

  3. 嫦娥四号探测器能够成功发射及科研考察的原因:

  ①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我国政府承担了整个工程的全部研发费用,发挥了财政调节资源配置的作用,为嫦娥四号探测器的成功发射提供了物质保障。

  ②科学的宏观调控是

  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探月工程重大专项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由若干单位密切配合,协力合作,国家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发挥了社会主义国家能集中人力物力办大事的优势。

  ③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发挥了国有经济在增强综合国力,引领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作用。

  ④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实现嫦娥四号成功的科技保障。

  4. 进博会的成功举办对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①进博会进口满足多样化民生需求的消费品,进一步释放消费者的消费潜力,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②进口大量中高端消费品,倒逼我国企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竞争优势;

  ③进口智能及高端技术装备,有助于增加我国产业升级所需的技术、设备产品供给,夯实提高我国国民经济的物质技术基础;

  ④进口节能环保型产品,有助于减少对环境的破坏,推动我国经济的绿色发展;

  ⑤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强共同发展新动力,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5. 主动扩大进口对带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①扩大进口有利于弥补我国国内的资源不足、扬长补短,更好服务于国内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②倒逼中国企业参与质量竞争,提升我们产品和服务的附加价值,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从而增强我国产品出口的竞争力,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③直接地增加相关商品供给,可直接满足消费升级的需要,从而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④打破对一些产业的过度保护,改善我国营商环境,建立公平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秩序、激发市场活力,更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六.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合作方面

  1.我国为什么要积极开展“主场外交”:

  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主场外交能为我国发展营造更好外部环境,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②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直是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开展主场外交有利于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

  ③中国综合国力日益提高,在国际社会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

  ④开展主场外交符合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中国方略”在全世界“朋友圈”中频频收获“点赞”的原因:

  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中国方略”是我国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符合“朋友圈”的共同利益,因此收获“点赞”。

  ②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反映了爱好和平、向往发展的国家和人民的共同要求,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符合了《联合国宪章》的精神和原则。

  ③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我们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我国在国际社会负责任的大国实践赢得了“朋友圈”的支持。

  3.中国智慧是如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持久动力:

  ①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顺应时代主题,提出了推进经济全球化再平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②坚持正确义利观,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③搭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平台,开启“金砖+”会作模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持久动力。

  4.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对推动世界文化交流与融合的意义:

  ①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自由贸易,有利于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传播。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有利于不同民族文化在交流互鉴融合中推陈出新。

  ③中华文化作为世界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文化自信。

  5.中国为什么要和非洲携手打造责任共担、合作共赢的中非命运共同体:(1)国家利益是国 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中非打造责任 共担、合作共赢的命运共同体符合中非人民的利益。

  (2)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 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 发展。中非打造责任共担、合作共赢的命运共同体,符合联合国的 宗旨,有利于中非更加紧密的合作和共同发展。

  (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非 携手打造命运共同体,

  顺应了潮流,有利于推动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建立国际新秩序。

  (4)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中非携手打造责任 共担、合作共赢的命运共同体,符合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基本目标和基本准则,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高考政治试题常见错误

  1、认为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

  【例题】在商品生产中,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社会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创造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而商品的价值总量。

  a.越大 越大 b.越小 越大

  c.越小 不变 d.越大 不变

  【剖析】

  此题容易误选b项,即认为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事实上,不管社会劳动生产率如何变化,单位时间商品价值总量不变;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那么,如何理解并掌握这两个原理呢?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了一个比较简便的方法。

  我们可以把劳动生产率理解为“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生产出来的商品的件数”,把单位商品价值量理解为“单位时间内生产出来的单件商品的价值量”,把单位时间商品价值总量理解为“单位时间内生产出来的所有商品的价值总量”,必然能推导出这样一个公式:

  劳动生产率×单位商品价值量=单位时间商品价值总量

  (1)当劳动生产率为社会劳动生产率时,公式可演变为:

  社会劳动生产率×单位商品价值量=单位时间商品价值总量 ………… ①

  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这一点比较好理解,因此,从公式①可以看出,不管社会劳动生产率如何变化,单位时间商品价值总量不变。

  (2)当劳动生产率为个别劳动生产率时,公式可演变为:

  个别劳动生产率×单位商品价值量=单位时间商品价值总量 ………… ②

  由于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非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不管商品生产者各自的劳动生产率如何,商品交换都要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在公式②中,单位商品价值量并不改变,因此,个别劳动生产率越高,

  单位时间商品价值总量越高;个别劳动生产率越低,单位时间商品价值总量越低。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此题正确答案为c项。

  2、认为纸币的购买力是由国家决定的

  【例题】从1999年10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在全国开始陆续发行第五套人民币。关于人民币的发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人民币是由国家决定的

  b.人民币的面值(如10员、20元)是由国家决定的

  c.每种面值的人民币发行多少是由国家决定的

  d.每种人民币代表多大的价值是由国家决定的

  【剖析】

  此题易误选a、b、c三个选项,而这三项说法都是正确的。我们知道,纸币的发行量客观上取决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但是在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人民币、人民币的面值大小、每种面值的人民币发行多少必须由掌握着纸币发行权的国家做出决定。然而,每种人民币代表多大的价值(购买力)是国家无法规定也决定不了的。购买力的变化与劳动生产率、供求关系、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等因素关系密切。此题正确答案为d项。

  3、把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混同起来

  【例题】某公司王经理在进货时货款未带足,还差5000元,由于和供货方李经理比较熟悉,便让他把货提走了。第二天,王经理就把5000元交到了李经理处。这5000元行使的是货币的_____职能。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储藏手段 d.支付手段

  【剖析】

  此题易误选b项。流通手段也叫购买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交换中充当交换媒介。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不能是观念的货币,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货币出现以后,人们买东西,都是用现金购买。但是有时并不具备足够的现金,在商品交换中便出现了延期付款、赊销等行为,支付手段也就随着赊账买卖的产生而出现。此时,货币被用来支付债务,为了与流通手段区分开来,这一职能被称作支付手段。此题正确答案为d项。

  4、对等价交换原则中的“等价”内涵认识不清

  【例题】价值规律要求,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这里的“等价交换” :

  a.只存在于交换的平均数中

  b.是指每次交换都是等价的

  c.是指价格与价值相符合的交换

  d.是指等价交换的次数多于不等价交换的次数

  【剖析】

  此题易误选c项。有两个因素决定了这个选项不选:①货币出现以前,用非货币商品来衡量商品价值大小时,产生了交换价值这一概念。在货币出现以后被用来衡量商品价值大小时,为了以示区别,产生了价格这一概念。仅仅把“等价”理解为价格与价值相符合是不全面的。教材说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以货币的使用为前提的。

  ②如果假定c项的说法也是以货币的使用为前提的,还是不能选,这是因为,供求平衡只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和制约,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经常性的,价格和价值不符合也是经常性的,而这并不是对价值规律等价交换这一原则的否定,却恰恰是其唯一可能的表现形式。从一个较长的时间来看,商品的平均价格还是与相一致的。这说明价值规律在起作用,价格终究还是由价值决定的。此题正确答案为a项。

  5、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国家的宏观调控为基础

  【例题】2000年夏季,我国一些家电生产企业结成“价格联盟”,达成了限制大幅度降价的销售协议。对此,我国政府部门明确指出,此举违反了《价格法》的规定,必须予以纠正。这表明: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国家宏观调控为基础的

  b.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离不开法制的引导和规范

  c.降价销售不可能成为企业进行不正当竞争的手段

  d.国家干预经济的目的就是要让企业让利给消费者

  【剖析】

  此题易误选a项。a项的说法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因为题干的确指出了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性。但是,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国家宏观调控指导下,让市场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手段,而非让国家宏观调控为基础手段。这和过去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以计划而非市场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手段是不同的。此题正确答案为a项。

  6、把居民储蓄存款的名义收益和实际收益混同起来

  【例题】有人认为,国家大幅度下调银行存贷款利率,有利于搞活企业,但会影响居民储蓄存款的实际收益。你怎么看?

  【剖析】

  解此题常见问题在于认为降息会使居民储蓄存款的实际收益减少。如果能分清名义收益和实际收益这两个概念的区别,问题就比较好解决了。通俗的说,名义收益指的是存款能带回多少数目的利息收入,显然,国家8次降息、开征利息税使居民储蓄存款的名义收益减少了。实际收益指的是存款的利息收入能买到多少商品,或者说是购买力大小。这就要跟物价水平作比较了。如果降息的幅度没有物价的跌幅快,实际收益并不会减少,甚至还有可能增加。

  此题参考答案为:①贷款利率下调有利于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从而增强其活力。②存款利率下调并不一定使存款者的实际收益减少。当利率下调但利率水平仍高于同期物价涨幅时,存款者的实际收益仍然存在,甚至可能增加。③只有当物价涨幅等于或高于存款利率水平时,存款者的实际收益才不复存在。

  7、对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的应用不灵活甚至颠倒二者关系

  【例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对家用电器的需求量和拥有量迅速增长,家电工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

  a.消费促进生产

  b.消费决定生产

  c.生产创造消费

  d.生产决定消费

  【剖析】

  此题易误选d项或b项。选择d项,没能正确领会题干“我国城乡居民对家用电器的需求量和拥有量迅速增长,家电工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句话的意思。这句话是说城乡居民对家电产品旺盛的消费需求推动了我国家电工业的迅猛发展,体现了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当中的促进作用。选择b项,颠倒生产和消费的辩证关系,夸大了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进而误认为消费决定生产。此题正确答案为a项。

  8、认为借钱消费优于攒钱消费

  【例题】甲说:“谢天谢地,我的购房贷款申请被批准了。”乙说:“好不容易,我多年积蓄的钱终于够买一套房子了。”对话说明:

  a.甲的消费方式优于乙的消费方式

  b.乙的消费方式优于甲的消费方式

  c.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应适当鼓励甲的消费方式

  d.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应适当鼓励乙的消费方式

  【剖析】

  此题易误选a项。实际上,甲借钱买房和乙攒钱买房这两种消费方式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并不能得出甲的消费方式优于乙的消费方式或乙的消费方式优于甲的消费方式的结论。甲借钱买房固然可以使消费需求提前得到满足,但债务是要还的,生活压力也是有的。乙攒钱买房消费需求固然不能提前得到满足,但却没有还债的苦恼。应该说,乙攒钱买房这种中国人传统消费方式还是有相当的代表性的,但是,在有效需求不足、通货紧缩加剧的情况下,如果都倡导乙的消费方式,是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的。此题正确答案为c项。

  9、认为扩大内需就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例题】有人认为,扩大内需就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就得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就能扩大内需。你怎么看?

  【剖析】

  此题第二、第三两个层次比较好分析一些,第一层次的错误之处,即认为扩大内需就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容易被忽略,这也是对扩大内需内涵常见的认识误区。

  此题参考答案为:①内需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个方面。扩大内需不仅包括扩大国内消费需求,还包括扩大国内投资需求。

  ②在我国城市商品需求相对饱和的情况下,我国农村市场的发展前景广阔。但是,农民人均收入过低制约了农民的消费需求。因此,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扩大和培育内需十分重要的方面。

  ③扩大内需仅靠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农民的消费需求是不够的。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扩大投资需求和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都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

  10、把治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措施混同起来

  【例题】从1998年至今,积极的财政政策已连续实行了四年,累计发行国债5100亿元。这是:

  ①解决财政赤字的重要途径 ②增加财政收入的根本措施③抑制通货膨胀的有效方法 ④扩大国内需求的重大举措

  a.①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剖析】

  此题易误选a项或c项。近年来,有效需求不足成为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物价持续走低,企业开工不足,市场消费疲软,通货紧缩加剧。增发国债,增加财政支出,扩建公共工程,扩大国内投资需求,有效抑制通货紧缩,促进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解此题如必须明确以下两点,否则很难做出正确选择:

  ①扩大内需不仅包括扩大国内消费需求,还包括扩大国内投资需求。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也称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

  ②通货膨胀发生时,物价不断上涨,投资和消费旺盛,会使经济发展过热,造成经济繁荣的假象。治理通货膨胀不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而要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如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等,来促进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哲学常识

  1、把经济术语、政治术语和哲学术语混同起来

  【例题】2002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五周年纪念日。这五年里,在“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指引下、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香港经济保持了高度繁荣和稳定。从哲学上看,这主要说明:

  a.政治对经济有反作用,给经济的发展以巨大的影响

  b.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进行强而有力的宏观调控

  d.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剖析】

  此题易误选a、c两项。而事实上,这两项的表述均非题干要求的哲学术语,而是政治术语和经济术语,但由于各自的表述本身具有准确性,因而具有很大的迷惑性。与政治术语、经济术语不同的是,哲学术语是对具体问题的哲学反思,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此题正确答案为d项。

  2、把唯物论和辩证法混同起来

  【例题】“人类要不断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才能促进社会发展”。请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对这一观点进行简要评析。

  【剖析】

  解此题最易错误在于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来评析这一观点,虽然说得头头是道,但却不符合答题要求,即“张冠李戴”,用辩证唯物论的角度分析代替了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分析。

  我们所学的唯物论,也称辩证唯物论,是结合了辩证法思想的唯物主义,侧重于对“世界是什么”的认识,主要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运动的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等知识点。

  我们所学的辩证法,也称唯物辩证法,是以唯物主义为基础的辩证法,侧重于对“世界怎么样”的认识,主要有联系和发展、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矛盾及其特点、一分为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含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等知识点。

  此题参考答案为:①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统一体。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同时,人类又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②上述观点只看到了人与自然的斗争性,而忽视了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3、把哲学道理和哲学原理混同起来

  【例题】“中国的事情要按照中国的情况来办,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一说法依据的哲学原理是:

  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剖析】

  此题学生容易误选c、d两项,主要原因在于分不清哲学道理和哲学原理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道理,也可以简称哲理,包括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原理,指的是世界观,不包括方法论。

  此题c、d两项“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分别是“物质决定意识原理”、“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均不符合题干要求指出依据哲学原理的限定性,故要排除。b项虽是哲学原理,但不能作为从国情出发的哲学依据。此题正确答案为a项。

  4、把意识的能动作用的两个方面表现混同起来

  【例题】号称“生命登月”的人类基因组计划于2001年8月26日率先在中国取得突破:尽管参与时间最晚,但是我国科学家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完成了所承担的染色体区域测序任务,在参与六国中率先绘制出完成图,顺利通过了国家验收。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a.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正确反映

  b.正确的意识是我们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

  c.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

  d.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剖析】

  此题易误选d项。主要原因在于对意识的能动作用的两个方面表现认识上发生偏差。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肯定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的前提下,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巨大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首相表现在,意识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意识的能动作用还突出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以正确的思想和理论为指导,通过实践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即从理性认识到实践。显然,我国科学家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在六国中率先绘制出完成图,只能说明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第一方面的表现。a项说法否认了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有正确和错误之分,b项说法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犯了主观主义的错误。此题正确答案为c项。

  5、认为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程度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

  【例题】尽管技术、经济上的困难比预想的要复杂的多,但是我国科学家争分夺秒,迎难而上,胜利完成了染色体区域测序任务,在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六国中率先绘制出完成图。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a.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是不可分割的

  b.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性为前提

  c.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d.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程度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程度

  【剖析】

  此题易误选d项。在人类出现之前,自然界的规律已经存在并发生作用,不能认为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不可分割,故a项说法错误,不选;d项夸大了主观能动性的作用,否认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始终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犯了主观唯心主义(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口号)的错误,不选。b项说法虽然正确,但不符合题目本意,不选;此题正确答案为c项。

  6、把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混同起来

  【例题】“入世”对我国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但总的来说利大于弊。这一结论蕴含的主要哲理是:

  a.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b.任何事物都包括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

  c.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d.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认识事物的性质

  【剖析】

  此题易误选c项,主要原因在于不能区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对这两个哲学原理的应用思维模糊。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是对矛盾群体之间关系的划分,强调在解决面临的多种矛盾的时候,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明确主攻方向,把握中心和关键,防止主次不分,“眉毛胡子一把抓”;又要恰当处理次要矛盾,统筹兼顾,防止“单打一”。这样才能做好工作。

  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是基于矛盾内部的两个侧面之间关系的划分,强调在分析任一具体矛盾时,要把矛盾的两个侧面都能分析到,更要分清和把握主流。这样才能正确认识和评价事物。

  分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形势,既要看到对我国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对我国不利的一面,这是一分为二,分清利弊;利弊权衡,利大于弊,则分清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然利大于弊,可以说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来说是一件好事。因此,应抓住入世的有利机遇,满怀信心地迎接新的挑战,争取更大的胜利。此题正确答案为d项。

  7、把认识的根本任务和认识的根本目的混同起来

  【例题】随着人类基因密码的测续和顺序的基本完成,基因技术将得到广泛的应用,基因制药、基因克隆、转基因玉米、大豆等转基因生物将迅速发展。这一事实说明:

  a.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把理性认识应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

  b.科学技术是历史前进的有力杠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界和社会的存在将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基因技术的广泛应用,有利于我国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剖析】

  此题易误选a项。实际上,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认识的根本目的则是把理性认识运用于实践,去指导实践。此题正确答案为b项。

  8、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最重要来源

  【例题】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就士大夫和渔工水师没有正确认识到“钟声”产生的原因时指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停泊绝壁之下做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这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

  c.认识正确与否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

  d.实践是认识的最重要来源

  【剖析】

  此题易误选d项。从题干“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停泊绝壁之下做莫能知”、“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这两句话来看,其中蕴含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感性认识必须上升到理性认识两个哲理。题枝“实践是认识的最重要来源”这一说法具有较强的迷惑性,仔细琢磨,其言下之意是除了实践,还有其它的认识来源。事实上,不管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是从社会实践中产生的,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此题正确答案为b项。


高考政治试题答题术语与常见错误相关文章:

1.2018高考政治答题术语

2.高中政治答题术语

3.必背答题术语:《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经济生活》

4.政治生活常用主观题与经济生活答题术语

5.高中和十八大政治常用理论知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