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语文预习的方法
行走在人群中,我们总是感觉有无数穿心掠肺的目光,有很多飞短流长的冷言,最终乱了心神,渐渐被缚于自己编织的一团乱麻中。以下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做好语文预习的方法,一起来看看吧!希望能帮到大家。
做好语文预习的方法
课前预习法
【释义】
1.初步理解下一节要学的基础知识;
2.复习、巩固、补习与新内容相联系的旧概念、旧知识;
3.归纳新知识的重点,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难题。
【做法】
1.围绕基本概念、原理、法则、规律、公式等阅读教材。
2.做课后练习题,目的在于检查自己阅读时的理解程度。
3.结合做练习题,再读一遍教材,以期对知识有较深入的理解。
4.发现先前知识没有掌握的,回过头去补上来。
5.做预习笔记,将自己的思维成果记录下来,预习笔记要线索清楚、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条理化的笔记有利于记忆。
【注意】
1.要切实“学进去”。
第27届中学生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李平立就强调说:“自学一定要真正学会,很随便地看看书就说预习完了,这样的预习效果很小。”走马观花地看看书不是预习,预习在这里是一个重要的学习环节。
2.要有时间限制。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任务相当繁重,不可能抽出很多时间进行预习,再有,长时间的预习会使人感到疲劳,效果也不好,一般来说,每天抽出10~20分钟的时间进行预习是可行的。
3.最好从一两门学科开始,待取得经验后,再推而广之。
10思考预习法
【释义】思考预习法是指一边读一边想,或读完一课教材之扣想一想。“一边读一边想”是指在阅读教材的同时,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以及有关资料和参考书进行的独立思考,多问几个为什么,咬文嚼字,努力发拙新教材的联系,尽力弄懂教材中的每个新概念。“
读完后想一想”就是在通读教材的基础上,合上收本,再回过头来想一想,哪些弄懂了,哪些不明白,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些知识与旧知识有联系,怎样联系的,如果有遗忘的地文或想不清楚的问题再找出有关的内容弄明白,最后做到前后做到前后贯通,连成一片,对通篇课文有一个完整的了解。
【做法】在预习的过程中,有时有的新知识逻辑性很强,一环扣一环,一步接步,一步搞不懂就读不下去,这就得一边预习一边思考。有的新内容涉及到旧的知识,一时又想不起来,这就需要翻开旧课本,找到相应的部分复习一下,再合上书本想一想,努力搞清楚新旧知识的联结和线索,明确里面的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这样做,既预习了新知识,又复习和巩固了旧知识,同时还锻炼和提高了思维能力,真是一箭三雕。
11标记预习法
【释义】就是指在预习时边读边画、边读边批、边读边写。预习时遇到新的公式、定理要想一想,做出标记、标出重点、划出层次、写出体会。
【注意】有的同学在预习时,只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地看一看,浅尝辄止,这样走过场式的预习是无效的劳动。
像这样的学习,朱嘉曾批评说:学习“如人人城郭,须是逐街里巷、屋庐台榭。车马人物--看过方是。今公等(诸位)只是外面望见城如是,便说我都得知了。”
虽然是预习,也应力求取得最好的效果,要能够发现问题,找到难点。
了解预习
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曾有这样一句名言“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书中也强调:“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在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一个人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形成了学习能力,他的一生才能不断获得新知,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已成了当前的中心问题,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学生有效预习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笔者就此进行了实验与探讨,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1预习的种类
预习的种类主要有三种。即:假期预习、课前预习、课中预习。
(1)假期预习。假期预习主要指寒、暑假预习。每次放寒假或暑假时,都要布置下学期要学习的新内容。预习作业的多少,根据假期的长短、单元内容的多少,一般布置2-4个单元不等的预习作业,并要求把有关的《做一做》的题做在预习本上,查询的有关资料保存好,开学初的第一天要进行预习测试,也就是我校一直倡导的“未教先考”;像十一假期有时候也布置预习作业,但布置的预习作业最多是下一周要学习的内容。
(2)课前预习指的就是学新课前1-2天布置的预习作业。根据内容需要时间还可再长一些。像预习镜面对称这样需加强体验的知识应留1-2周的时间提前预习。
(3)课中预习指的是课堂上的预习,前边已预习了两次,为什么课堂上还要再预习呢?一方面可以让认真预习的学生把预习的知识、查阅的资料重新梳理一下,更关键的是给那些前两次预习不太认真的同学一次补救的'机会,以便使一个班的同学尽可能的在学新知前站到同一个起跑线上。
2预习方法
开始指导学生预习新授内容的时候,我们采用的是快读、慢读、选读三步读书法来预习的。第一读是快读,也就是快速阅读,通过快读大致了解这部分内容所讲的主要知识、主要问题。第二读是慢读,慢读是在快读的基础上,读清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务求明白内容,也就是搞清这部分内容中主要解决哪些问题,即这节课的学习目标。一本书上说得好:制定目标,而且能产生效果的秘诀只有两个字,那就是一“明确”。人生生活如此,学生学习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对于学生来说,有了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才能有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的行动,有了这些具体的行动,学习目标才有可能变成现实。第三读是选读,带着问题有选择地去读重点。
确定了学习目标,仅仅为学生的预习指明了方向,能不能有效、成功,“选读”才是有效预习的最终保证。带着以上这些问题让学生再去选读,选读指的是读教材、读课外书、去图书馆、上网查、与人讨论交流、自己观察思考等。为什么不让学生只读教材,要选读呢?这是因为以上这些问题,通过读教材有的可以找到答案,有的则不能,这时要给学生指点迷津,建议他们利用课外时间去课外书上找、图书馆里查、上网查、与人讨论交流。尤其是去图书馆、上网查时尤如大海捞针,很有可能出现劳而无获的情况,所以,必要时,要对学生进行简要指点。
3预习中须注意的问题
要保证预习的有效性,在指导学生预习时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保证预习的质量,教师要做到三给,即:给方法、给时间、给要求”。给方法也就是上面讲到的预习方法;学生查阅资料需要时间,尤其是一些需要感知体验的预习内容就更需要一段时间,所以一定的时间保证是必须的;给要求:确定目标以后,要求学生目标在书上的答案,应该找出来,目标答案在课本以外,尽力去寻求答案,当然对这些学生一定要给予鼓励、表扬、表现的机会,同时,采取了“自我提问法”让学生在预习时进行自我监控。
(2)不要把自学预习异化为“自我注入…课本注入”。现在的课堂教学提倡自主学习,反对他主学习,反对老师满堂灌,反对老师把自己的想法直接灌给学生,有老师也采取自学预习,但他们固守着“自学课本——归纳知识要点——仿练例题应用”这一他主学习模式,从模式中可以看出,这种预习在教学目标上仍只注重知识的获取和应用。学生预习时被引入教材编写者预设的轨道,微化了探索的空间,失去了发现和创新的可能,一种变相的注入随之产生,这就是由原来的“老师注入”变为“自我注入“课本注入”。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笔者的观点是在“带学生走向教材”的同时别忘了“带学生走出教材”,前边说到的老师的预习方法就是带学生走向教材,但没有带学生走出教材,怎样走出教材,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问题的能力非常关键。
(3)不要苛求每个问题都得到圆满的答案。学生们提的问题很多,不可能每个问题都得到圆满的答案,记得在学习轴对称图形时,学生提出了轴对称图形知识的用处这个问题,作为老师非常清楚我们的学生很可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等学生说了以后,笔者出示课件比较全面的介绍了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零散的知识系统化,这个问题在备课时预见到了,最后使这个问题有了相对比较圆满的解决。
万事开头难,在刚试验的时候,笔者也有到措手不及、力不从心的时候,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与训练,学生的问题意识明显增强了,老师的预见能力提升了——课堂内外,敢于打断老师、打断同学,发表自己见解的同学随处可见,学习劲头更足了,课堂效率更高了。可见,在大力提倡自主学习的今天,我们老师适当的“抛一块小砖”——在方法上给学生以指点,我们将会收获到更美更大更有价值的“玉”——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学习数学的无穷动力。
比较预习法
【释义】指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有明确的比较意识,能够运用以往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和能力,通过多方位的纵向梳理或横向联系,多角度、多层次地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对新知识、新概念进行预习的一种学习方法。
【做法】比较预习法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1.认真阅读被比较的新教材,联系相关的旧知识,从不同角度找出各自的特点及异同;
2.根据不同的预习目的,从理论观点上、从研究方法、从结构上、从联系上、从意义上,多角度地比较;
3.纵向比较或横向比较等。
【注意】预习时,有目的地比较、对照相关或相类的事物,易于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能训练和提高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有助于扩展思路,深化认识,加深理解和记忆。学生在扩大视角的范围内,能由此及彼地、立体地认识新事物,拓宽知识面,加快知识和能力的迁移。
这是一种高层次、难度较大的预习。它要求学生应具有主人翁的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地展开思维,培养自学的习惯和能力。
13表格预习法
【释义】表格预习法是预习的一种方法,多用于单元预习、单节预习,也可用于某一课的预习。
【做法】在预习过程中按内容的时间变化顺序、内容递进顺序、不同内容差异比较或各知识点内容的相互联系差异及整体结构把握,列出表格或系统结构联系图,以利于对学习内容的总体把握,寻找规律或比较内容差异,形成对学习内容较完整、较系统的知识体系。
方式可采取先粗后细,浏览泛读寻求各部分知识内容的内在联系。列出体系表格,再细读各部分内容,充实填充,找出知识内容间的衔接或差异。
也可先细后粗,继而归纳提炼,并把内容的关键部分及关系找出来,完善知识结构。表格预习法益处是知识脉络清晰,预习内容广,总体把握强,对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有益。
14尝试预习法
【释义】尝试预习法,就是按照课文后的思考题目、复习题目或练习题目进行预习、尝试作答。答不出时再预习,预习过再尝试作答,直至大体掌握为止。
【做法】尝试预习的关键是初步处理教材之后,自己合上书本,围绕课后几个思考题想一想:这一课讲了什么新问题,自己弄懂了没有?这些新知识与旧知识有什么联系?自己是否已经掌握?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需要上课时听老师讲解?这样回忆之后,就可以初步检查自己的预习效果怎样,进而尝试作题,检验出自己的知识或技巧方面的欠缺。
【示例】预习数学《合并同类项》一节时,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掌握判别同类项标准:一是字母相同,二是相同的字母的指数分别相同,两者缺一不可。进一步理解合并同类项的运算要点:字母因数都不变,把各个同类的系数的和作为合并后的同类项的系数。明确了这些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之后,就可以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对书后面的练习题尝试作答了。
【注意】尝试作答,不能钻牛角尖,预习时对课后的练习题能做则做,做不出就停下来想一想,分析一下原因,或重新再预习一遍,再尝试作答,实在做不出、想不懂也不要紧,可以先做好记号,留待上课时去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