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范文百科-您身边的写作助手!

《牛虻》读后感300字

范文百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牛虻》读后感300字(精选8篇)

牛虻是伏尼契写的小说。它描述了意大利革命者反对奥地利统治者和争取国家独立和统一的斗争。它成功地塑造了革命牛虻的光辉形象。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牛虻》读后感300字,仅供参考

《牛虻》读后感300字(篇1)

真正意义的行动不应考虑生命危险。我被神派到这座城市来,好比是马身上的一直牛虻,其职责就是刺激它尽快前行—这是苏格拉底《对话录》里的一句。这是对《牛虻》这本书的评价。

这本书是受“保尔”所荐,我才开始读的。它的作者是——艾捷尔·丽莲·伏尼契,这著作影响着千万人的一生,包括我。他的主人公是亚瑟——也就是牛虻。

这本书写的是亚瑟在经历重重困难后仍不忘革命,坚持革命,在他被抓入狱后,许多人认为他已死,但他又重现江湖,不顾家人反对,在劳伦佐·蒙太尼里的帮助下坚持革命。他把自己命名为牛虻,因为他有牛虻的优秀品质。

我记得他在被枪决的时候的一个段落,因为他坚强的品质令我记忆犹新:“一颗子弹打歪了,擦破了他的脸。另外一颗子弹打在膝盖的上部。牛虻站在那,冲他们笑。他们惊恐万分的瞅着已经被他们枪决,可是没有被杀死的人‘上校,你带来一只蹩脚的行刑队!我来瞧瞧能不能把他们调教好。行了,伙计们!把你的武器抬高一点!你们都准备好了吗?那么来吧!预备——举枪——’‘射击!’上校跑上前抢先叫喊道。又一阵乱七八糟的射击。烟雾渐渐散开,随后冉冉升起,汇合到晨曦之中。他们见牛虻已然倒下,发现他竟然还没有死。他摇晃着站了起来,接着便向一边躺在了草地上。‘他是不是死了?’上校轻声问。狱医低声答道,‘我想是吧······感谢上帝!’‘感谢上帝!’上校又说了一遍,‘总算结束了!’蒙太尼里来到院内,木然看看前方。‘主教阁下!请你一定要原谅······枪决刚结束,尸体还没······’‘哦,我的上帝!’一个士兵忽然喊叫起来,军事长官及时回头去看。是的······草地上那具血淋淋的、模糊不清的身躯又一次开始挣扎,而且开始呻吟。牛虻倚着医生的膝头直起身体,瞪大眼睛直瞅着十字架······”

牛虻这种坚强的毅力,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也只有具有牛虻这样的品质,才能在无数子弹穿过身体的情况下,鲜血将要流尽的情况下仍然顽强不屈的站立起来,无所畏惧,更是不怕死神的威胁。

读过这本书后,我才知道,我们所有的困难加起来,在牛虻眼里都是那么微不足道,我们只有学习牛虻那种刚毅不屈的精神,不屈不挠,从不认输······才能在接下来的生活中有所表现。

《牛虻》读后感300字(篇2)

《牛虻》这本书,是一个朋友去旅行带回来给我的。当时拆开,就在扉页写了:“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可是当时忙于备战考试却并没有一口气读完,而是在两年后的暑假工中慢慢将它录入脑海……

从“亚瑟”到“牛虻”,是时隔13年的苦难磨砺,是一个信奉上帝青年到想要推翻宗教信仰的革命者的转变。他因为不小心透露了组织的秘密而被心爱的人打了一耳光而伤心,后来又得知自己是自己深爱的神甫的私生子的双重打击下,他选择了假装死亡的方式消失,离开爱情与亲情。

异乡的生活根本就不叫生活。在南美洲他过着非人的日子,在甘蔗园当苦力,为了一口饭成为被人戏弄嘲笑的小丑,在船上被毒打乃至毁容,在回到国土以至于他深爱以及爱着他的'两个人都无法认出他。他受尽肉体与心灵的摧残,但在这个过程中,他却是变得更加强大,犹如“凤凰浴火,涅盘重生”!所以,在他回来之后,他成了笔锋犀利、干练冷酷而无所畏惧的列瓦雷士!

他投身于革命,不仅因为他对教廷充满仇恨想要换回父亲,而且他想要“献身于意大利,帮她从奴隶和苦难中解放出来!”所以他一直坚持下来,他自己也说过:“如果我自杀了,我的工作怎么办?谁来替我完成?”他的崇高信念与精神感染鼓励了许多人。但他最后还是因为对神甫的爱而放下了枪被捕获,这令很多人心痛!那些给他行刑的士兵是那么地爱戴他,握着枪的手发抖,把子弹打偏……但他最后还是离开了人间……神甫在牛虻死后,才后悔莫及,后悔选择上帝放弃了需要他的自己的孩子,他最后也逼疯了自己。到了这里,宗教在主教心里慢慢退去,这也暗示着牛虻的牺牲没有白白浪费。

而最后,牛虻在给琼玛的信中写到:无论我活着,还是我死去,我都是一只快活的牛虻。“琼玛知道一切后,也落下了泪,爱的人又再一次死去。或许从一开始注定是悲剧。

但世人知道,牛虻虽死,他的精神却长存。

《牛虻》读后感300字(篇3)

我读了《牛虻》这本书,让我体会到了作者要表达的情感,也让我懂得了更过。

这本书主要讲了,主人公牛虻原名亚瑟,在一个富有的家庭,是蒙泰尼里的私生子,亚瑟长大后,参加了秘密革命组织青年意大利党,蒙泰尼里察觉了此事,对此不安,后来,亚瑟和一批同党被捕。亚瑟出狱后,受到了党内同志的鄙弃,之后他又得到了双重打击,精神失常,然后他偷渡去了南美洲,他漂泊流浪,受尽了折磨,做过了杂工,还被水手打成残疾。最后再一次,偷运军火的行动中,他最后被铺,过了一段时间,牛虻别判枪决,牛虻死后,蒙泰尼里也因心脏动脉瘤破裂而突然去世了。

最让我记忆忧心的是最后一章,牛虻在死的前一天给琼玛写了一封信,在信的末尾写着一首诗“无论我活着,还是死去,我都是一只,快活的牛虻。”这是一首牛虻和琼玛小时候一起写的诗,读到这里我也感到很难过,我仿佛也能体会到主人公情感。

我懂得了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只有一次,我们不要贪图富贵,我们一定要珍惜生命,也要懂得不要逃避现实,要勇敢面对现实。

《牛虻》读后感300字(篇4)

小时候就喜欢的一本书,一直看的太肤浅,为主人公的被枪决而感到遗憾。如今重读,给人更震撼的体验,个人情感与革命事业之间取大义者众,从中的爱恨交加看的人苦楚,看的人心酸,更看的人欢欣鼓舞。主人公的死换来了比其生更有价值的革命人生启示。这又让我想起了保尔柯察金的那段经典启示: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

一个人的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终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最伟大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进行的斗争。”“我是一只牛虻,幸福欢畅,不管是活着,还是已死亡。”

《牛虻》读后感300字(篇5)

“不论我活着,或是我死掉,我都是一只快乐的飞虻”。这首小诗是亚瑟在临死前写给女友琼玛的一首诗。而亚瑟则是一部长篇小说《牛虻》中的主人公。这首诗虽然只有四句,短短的二十个字,却充分地体现出了牛虻坚强不屈,视死如归的精神。

牛虻是一位革命者,他一生经历了无数风霜雨雪:曾经在农场当过马车夫,在妓院里洗过碗碟,在马戏团里当过小丑······接着又开始流浪,经过一次次斗争,他坚决加入了意大利革命青年组织。在革命工作中,他拿起笔写文章痛斥黑暗统治。狡猾的敌人把他抓进了监狱,但他毫不畏惧,仍旧从容不迫。他在寄给女友的信中这样写道:“明天太阳升起的时候,我就要被处死了。他们为什么要杀我呢?”我心里一阵酸楚。是啊,他说意大利的骄傲和自豪。

这使我想到了中国的“牛虻”。很多人物都为我们的国家奉献了一份力,他们都是我们不该忘记的人物。精忠报国的岳飞;收复台湾的郑成功;虎门硝烟的林则徐······数不胜数。他们不都是中国的“牛虻”吗?如果没有他们我们还会有今天吗?

啊!牛虻,我赞叹你,又敬佩你。我愿做一只新的中国牛虻,为我们中华历史写下新的篇章。

《牛虻》读后感300字(篇6)

坚定的信念,顽强的精神,忠贞的爱情!牛虻是多么不幸,但是一切都没能使他倒下!即使面对死亡也是笑着!他渴望自由,渴望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也渴望得到爱,父亲的爱,詹玛的爱,而他自己却一直无私的没有追求回报的深爱着这些人!但是结局终究是太残酷了!!

他在人生的最后一段也仍是受尽了折磨,这点让我真的难以接受!但是牛虻自己却一直是那么的勇敢,坚强!他最后对教父的那番肺腑的话,体现出他多么的渴望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我有点不能理解,为什么这样的他,还是没能打动教父!!

有人说或许也不该惋惜,死了他就再也不用受苦了!可是,为什么要死,要是能活下来就会还有希望!真想他最后的结局不是这样的!好伤心!

《牛虻》读后感300字(篇7)

感觉和之前看的译本不太一样,前面的叙述有些平淡,铺垫有点长。翻译的一些细节不够吸引人。精彩的在后面几章,牛氓和主教的矛盾实际上是信仰上的矛盾,革命力量和封建教会的交锋。

不得不承认牛氓这个人物形象有点迷人,以前的亚瑟热情善良执着,经历过苦难之后他刻薄激烈常常冷讽,没变的是他甘于为革命奉献的心。

他的爱情观我不赞同,说什么你情我愿就能缔结条约各取所需,这种平等就是不平等,爱情里女性受伤害更大好吗。亲情上,牛氓很纠结,还是坚持了自己的信仰。坚持信仰是痛苦的,牛氓为此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蒙泰尼里牺牲了自己儿子的性命,向上帝奉献了自己最爱的人的性命。结局有点悲烈。

《牛虻》读后感300字(篇8)

在宗教信仰盛行、奥地利统治下的意大利,有志之士开始为自由寻找出路,但他们错误地把希望寄托于耶稣会以及良善的新教皇、主教等。牛虻出场,作为一个讽刺作家,行笔辛辣中肯,见地一针见血,讽刺的比喻也让人印象深刻。

亚瑟和蒙德里尼,无神论与宗教信仰的矛盾,让这对父子彼此折磨。最终亚瑟为革命而死,得到所有人的怀念与尊敬,蒙德里尼活着却后悔、最终歇斯底里地批判这个吃掉他儿子的宗教,含郁而终。 读完此书,让我不经想问 宗教信仰是不是另一种奴役,一种推脱责任的冷漠和懒惰?自由虽然艰苦,但是在斗争中,一个人便能强大起来,让那些不敢强大也不允许他人强大的阶级害怕。正如牛虻在死前的笑不就让那些人害怕。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