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范文百科-您身边的写作助手!

小说《我的大学》读后感800字左右

范文百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小说《我的大学》读后感800字左右(精选5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说《我的大学》读后感800字左右,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小说《我的大学》读后感800字左右【篇1】

读过《大学》,印象最深的是《大学》中经一章里面的一段,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就是说《大学》的根本,在于使人们的美德得以彰显,使天下的人革旧图新,使人们达到最好的理想境界。这是它的宗旨,也就是《大学》的宗旨,但更深一步来讲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人类天赋的美好的纯洁的心灵,以及光明正大的德行,以身作则,树立能够带领大家从善的榜样,启发人们的自觉性,去除人本身对外界事物的占有欲,历经各种困苦,最后才达到至善的完美境界。

其实只要看过简介,就知道《大学》其实是《四书五经》之中最短的一篇,不过2000字左右,可是正是这么短的一篇文章,却揭示了人生的真理,一个人由凡人转为圣人的`必要途径,要是我们能按照《大学》中所说的去做的话,一定能有所作为,受益无穷。只觉得惭愧的是,《四书五经》买回来这么久,碰都没有碰,要是早些看的话,就可以早些领悟其中的意义了。

我想说,每个人出生时都没有善恶之分的,只是因为家庭环境的不同,所以受到的教育也不同,造成每个人的文化程度也不同,再加上走进社会时受到的熏染,才变成了各种各样的人。如今的学校已经不实行教《四书五经》的教育了,所以现在的人们也接触不到这种叫人修身养性,意义深刻的书了。一个人要是不会做人,即使有再多的学问也没有用,因为他心胸狭窄。教育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让我们这些年轻一辈拥有良好的品德、悲天悯人的情怀。教育不只是教我们知识,更是为了叫我们做一个合格的人。

现在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隔膜越来越深,抵触与不信任越来越多,在外面的每个人几乎都戴着面具在生活着,同时也保持着自己的外在形象。我想问,这样生活不累吗?造成这样的原因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我们虽然不能改变社会的这种现状,但可以改变自己,试着去相信别人,让浮躁的心平静下来,静而后能安,这一点在经文章里面也提过。我相信,只要严格按照《大学》中所说的去做,这个社会会改变的,变得温馨而不是险恶。

《大学》是一本光辉璀璨的人生之书,只是读,我便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我想说自己所做的还远远不够。需要努力的去学习,革旧图新,才能更加深刻的去了解《大学》这本书。

《大学》就是这样一本经受过时间淘洗的经典之书。

小说《我的大学》读后感800字左右【篇2】

社会就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它教会了我如何生存,如何交际,如何才能干出一番大事业。而高尔基先生就是在社会底层长大的,所以在写自传三部曲中将社会这种复杂写得淋漓尽致。特别是这本《我的大学》更是令我回味无穷。

这本书讲述了阿辽沙经历了较为快乐的童年,又度过了城中而有苦闷的打工生活,满怀着理想的他期望能进入大学——这个知识的海洋,但是像他这样的穷人孩子是不可能进入大学的,他来到了“社会”大学学习,触及到了许多知识分子,收到了各种思想的教育,而这所“大学”为它展现出一个越来越宽广的世界。

是呀,学习不止一种,学习也是永无止境的,学习更是需要持之以恒的,阿辽沙为了读书能够受尽各种各样的屈辱,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学习一下他渴望读书的刻苦精神呢?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上一辈的奋斗精神,在自己的努力中不断实现梦想,不断向新的目标发起挑战。

社会像一座绕不出去的迷宫,社会像一望无际的大海,社会像跌宕起伏的乐曲,社会也像有着千奇百怪生物的古树林……我们未曾想过要涉足社会,但当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时就已经融入到里面了。阿辽沙就是在这所大学中生存、求知的。在这本书中我明白了人与人之间并不是那么简单,社会更是复杂。一会儿就有人丢了工作啊,一会儿就有人想不开啊,这些如乱麻般的人们,这些如乱雨般的琐事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会。而这时我就更能感觉到阿辽沙他对自由的热烈追求,他对美好生活的强烈向往。他热爱这所“大学”,更亲近这所“大学”,他学习到了怎样与周围人交流(社会有各种各样的交流方式),并开拓了视野,他更在里面获得新生。

看看现在外面的大街上, 这些来去匆匆,边走边吆喝的商贩,那些满头大汗还在一步一步吃力搬运的工人,还有顶着炎炎夏日还在街边扫地的环卫人员等等,我相信只要我们深入大众,并如饥似渴地读书学习,知识与实践探索双行,就已定会有一个灿烂的明天等着我们。

夜幕悄悄降临,正如生活每天都在继续。我望着窗户,这天上的星星多得数也数不清,它们就像一颗颗钻石般闪亮,而我竟忽视了它们的美丽。不!它们在努力,在为自己照耀,希望成为天空中最闪耀的那颗星!而人生亦如此,每个人都在拼命奋斗,因为都希望在社会中崭露头角,希望成为社会中中最闪耀的那颗星!

小说《我的大学》读后感800字左右【篇3】

从小学起耳濡目染的儒学“四书”之首,未曾通读全文也能背上几句“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大学之道”,《礼记·大学》这样的儒家经典著作,读来确实总能带给人启迪。

“大学”之意,自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普通高等学校。古时的“大学”,指的是与“小学”相对的“大人之学”。长大成人,上了“大学”的我,倒也却能从中感悟到成人成才之道。

“大学之道”,见己见小。

《礼记·大学》里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学习何尝不是如此。认认真真把每个英语单词背牢,才能理解整个句子读懂整篇文章;不坚持每天锻炼,一周一节的体育课都要偷懒又如何通过体检;不注重积累不喜欢阅读难道仅靠想象就能写出好文章?为人何尝不是如此。长大偷金的人小时也只是偷针,爱迪生成功的一次前还有无数次的失败,三天打渔两天晒网又何必艳羡别人的好习惯。

《礼记·大学》里讲“修己以安百姓”“有诸己然后求诸人”。当寝室垃圾桶满时主动伸手不必旁观室友,无聊时跟朋友“开黑”打游戏不如主动拉他一起去图书馆,指责他人前先反思自己,多一份正能量便少两份负能量。

“大学之道”,赤诚不改。

《礼记·大学》里强调“诚意慎独”。古有蔺相如用人前人后始终如一的真诚打动廉颇成就一番美谈,现代交友同样如此。所谓“将心比心”,拿自己的心去衡量别人的心,虚心假意的奉承与真心实意的赞赏自然不同。有的人油嘴滑舌却无真才实学;有的人穿着打扮处处讲究名牌,内心却尽是空虚;有的人在朋友面前满嘴“兄弟义气”,回到家却只知道对着生自己养自己的父母发脾气。曾子一日三省,杨震在所谓“暮夜无知”时断然拒绝十斤黄金的贿赂,又饥又渴的秀才面对熟透的桃林只道“桃李无主,我心有主”,普通的乡村邮递员王顺友一个人走过20年的寂寞邮路,投递准确率保持100%,成为2005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与其拼命在人前伪装优秀,独处与否都努力保持并养成优秀的习惯岂不更好。慎独,是对自己灵魂的真诚。

不敢说能完全领会《礼记·大学》的奥义,但吾辈青年确应以这样的“大学之道”为指引,不虚度大学以至青春、人生的光阴,努力成为更好的“大人”。

小说《我的大学》读后感800字左右【篇4】

十一假期,我抽空拜读了高尔基的《我的大学》。

《童年》、《我的大学》和《在人间》是苏联伟大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著名的三部自传体小说,作者通过对自己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生活和命运的描写,生动真实地再现了我们上一代人的成长。作者生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国,沙俄专制下的黑暗与罪恶是他成长的独特的社会背景,也铸造了他独特的成长方式。

他是一位伟人,我们家喻户晓,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他就是高尔基。这个假期,我读了他的书《我的大学》。

书中作者所生活的时代正是沙皇统治的黑暗时期,人们相互抱怨,对骂,三天两头的打架,甚至于去杀人。作者为了上大学,来到了喀山,最终因种种因素,高尔基没有上成大学,而是在那里上“社会大学”。在这期间,他曾当过搬运工、面包师助手、小店店员。在刚来到喀山时,他遇到了小偷和许许多多千奇百怪的人。有的人嘲笑高尔基看书的“愚蠢行为”,有的人赞赏高尔基渴望获得知识的精神,这些赞同高尔基获得知识的人是理智的,因为他们坚信只有智慧才能崛起,不受这种压迫。高尔基经人介绍,认识了藏有很多书的小店老板潘科夫。以后,他白天销售货物,到了晚上刻苦读书,并最终走向了革命的路。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高尔基生活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经历了诸多磨难,从事了很多辛苦的工作,然而他却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后来,他在潘科夫的店铺里一边做工,一边埋头苦读,不顾一群愚昧的人的嘲笑,仍然读书。我们生活在这个幸福的环境中,吃得饱,穿得暖,也有很多书看。我们生活的环境比高尔基要好很多,再不好好读书,上不了大学,那就很说不过去。我们一定要好好读书,用功学习,超越高尔基。

只有知识才能使人进步,只有读书才容易获取知识。没有了知识,人们就会像一堆废物一样。没有了知识,人们也不会发展科技,建设一个现代的文明的世界。

小说《我的大学》读后感800字左右【篇5】

中国的古典文学向来是极具魅力的,而《大学》更是其中的代表性作品。这里的“大学”并不是我们现代的大学,《大学》里讲的是如何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以及怎样治理好一个国家,怎样治理好社会。朱熹在《大学》章句序中的第一句写道“《大学》之书,古之大学所以教人之法也。”意思是说《大学》这本书是后代大学教书育人的纲要和准绳。由此可知《大学》对后人的意义重大。

初读《大学》,仿佛置身云海,完全摸不着北,一头雾水,甚至厌烦其长篇大论,十分乏味,只记得开篇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然而等到真正静下心来细细研读时,才发现全文虽短短二千来字,但是字字珠玑,包罗万象,揭示了许多深刻的人生道理,我也受益匪浅。

《大学》的总体框架为“三纲八条七证”。“三纲”指“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条”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七证”则为“知,止,定,静,安,虑,得。”将篇章捋顺后,会发现整篇结构紧凑而又逻辑清晰,理解起来也就没那么难了。

读完《大学》,有两处让我印象比较深刻。一是“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至吾之知,在其物而穷其理也。”它的大概意思是“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是指想要获得知识,就必须接触事物而彻底研究它的原理。”多数人读书都带着功利性,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寒窗苦读十余载,只为博得一张好文凭,到头来却忘记了获取知识的初衷。只有少数人愿意潜心做学问,将问题理个透彻,研究明白其原理。而我们只有正确的认识万物,将其研究透彻之后,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现在许许多多学校里都贴有“格物致知”的标语,我想这也是呼吁我们回归到获取知识的最初做法去吧。二便是《大学》中引用的《诗经》中的一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大概意思是风度高雅的君子,好像切磋过的象牙,好像琢磨过的美玉。在我看来不止君子如此,我们平时在很多方面都应如此。处理问题或事情时,把它当做磨制一块精美的玉器,反复研磨,精益求精,以追求达到更高的境界。

书籍是精神食粮,是积累智慧的长明之灯。《大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内涵,不论古代现代,我们都能从中感悟出不同的做人与做学问的道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