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范文百科-您身边的写作助手!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800字二年级

范文百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800字二年级(精选5篇)

明月所著的《明朝哪些事儿》整部小说非常宏大,跨越300多年的时间,通俗易懂,可以把历史当小说看,我推荐这本书是因为看了便会明白,能够从历史中能学到很多正确的价值观。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明朝那些事的读后感,希望能帮到各位。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800字二年级【篇1】

明朝,是一个变化多端的朝代,是一个十分离奇的朝代。从起始到灭亡,一切都是那么怪。

第一阶段,明兴(1328——1398),朱元璋建明。这个阶段,元末战火纷飞,民不聊生,名将辈出,各地农民相继起义,朱元璋打败张士诚和陈友谅,与元决战。元原本以为这个人只是想在战争中捞点好处的乡巴佬,元朝也太蠢了,你看看,元官吏的压迫使朱元璋家破人亡。朱元璋选二十四名将,其中有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冯胜、周德兴、汤和等人。一举攻破大都,元灭亡。朱元璋杀开国功臣,又经历了蓝玉案、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恒案,一并称为“洪武四大案”。朱元璋用自己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才能,战胜了所有的竞争者,获得了最终的胜利,直到他遇到了最后一个敌人——历史规则!

第二阶段,明盛(1403——1449),这一期间朱棣起兵造反,史称“靖难”。除此之外,他还北征了蒙古,打败瓦刺,平定安南,国力日渐强盛,又做了两件大事,即修永乐大典、郑和下西洋。先讲永乐大典,此书共3亿7千万字,它的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它绝不仅是一部书,而是一座中华文明史上的金字塔,是文化传承、自强不息的精神。再说说郑和下西洋,郑和与西洋各国建立了良好关系,虽然彼此之间的生活习惯不同,国力相差很大,但大明没有对这些国家另眼相看,它以自己的文明和宽容从心底征服了这些国家。

第三阶段,明衰(1465——16。这个阶段是中明三大征的发生时间,第一征土木堡,第二征京城保卫战,第三征朝鲜保卫战。这三征使大明元气大伤,晚明的灭亡无法避免。还有内斗,这期间有六名天才角逐,分别是徐阶、严世蕃、陆炳、杨博、高拱、张居正,徐阶等死了陆炳,除掉了严世蕃,却被高拱一竿子打翻,张居正又用一记黑枪结果了高拱。还搞出来个四党之争,齐、楚、浙三党形成联盟,东林党和三党僵持不下,直到汪文言的出现,汪文言以布衣之身,操控天下,最后,汪文言把三党拆解并逐个击破,东林党胜利了。

第四阶段,明亡(1627——1643)。现在的明朝,战乱纷飞,官府疲于应付,全国大部分经济萧条,各地人民纷纷起义,重现元末景象,六个猛人被派去镇压起义军,最后奄奄一息的明朝被李自成击败,女真入关,自立国号为清。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明朝灭亡的起因有很多,有人说万历,有人说天启,有人说嘉靖,说法不一而足,但原因是官吏无能、经济萧条、皇帝不管事等等。但它还是一个十分诡异的时代,比如建文帝丢帝位后死没死等一系列谜案,明朝这个朝代,非常诡异,也非常伟大。

后记:《明朝那些事儿》共九部:《第一部·朱元璋:从和尚到皇帝》《第二部·朱棣:逆子还是明君》《第三部·太监弄乱的朝代》《第四部·妖孽横行的宫廷》《第五部·内阁不相信眼泪》《第六部·帝国,风雨欲来》《第七部·拐弯中的帝国》《第八部·人间再无魏忠闲》《第九部·1644最后的较量》。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800字二年级【篇2】

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理的演义。

在第二部中,明朝经历了跌宕起伏,为世人所铭记。大明的发展史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了解历史的兴衰,对现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大明的发展与辉煌

朱棣坐在皇帝宝座上,似乎注定会为明朝带来辉煌。自“靖难之役”后,永乐便开始了他改造明朝的宏伟蓝图,而他正是有太多的规划与理想,也带来了不少烦恼——曾经的建文帝,或许是他的谨慎,派出大臣寻找他的下落,与此同时,他要确保自己的蓝图进一步实现,于是解缙开始为《永乐大典》奋斗,郑和开始下西洋的壮举,自己也以身作则,迁都北京,带领大军挥师北上五征蒙古,南下讨平安南。每一次的亲征,都证明了大名的实力,也正是有了用了的亲征,明朝才得以安定。他以自己的智慧及作战经验展现了一代帝王的风采,他正是一位出色的统治者。正如他的不平凡的一生,他的生命结束再了北征蒙古归来的途中,一代帝王从此与世长辞!

帝国的仁政与清明

朱高炽在得到了杨士奇的支持后,终于还是顺利登上皇位,开始了他为期不长的执政史。在这期间,他曾纠正了父亲的错误,不畏人言,不怕反对,这是毫无疑问的壮举。但“好人不长命”,他只在皇位上坐了不到一年,但这足以对得起他谥号中的“仁”字,也无愧他一代英主的美名。不久后,朱瞻基也开始也自己的奋斗,他曾在给父亲谒陵的途中,遇上了劳作的农民,从农民平淡的语言中,他看到了百姓的苦,能够体谅百姓,这也正是仁政。这对父子是不折不扣的好皇帝,虽然没有永乐的宏伟蓝图,带兵征战的气势,但却出现了为期不长的“仁宣之治”。

明朝的命运与决策

“仁宣之治”结束后,明英宗在王振的误导下犯下一个有一个的错误,但王振却毫无分寸,带领神机营二十万大军再次出征蒙古,可兵多又有何用,王振一直在做美梦,从未为国家着想过,才导致了全军覆没,皇帝被俘。曾经屹立于世界的大明朝如今危在旦夕,但英雄都是诞生在千钧一发之时,帝国未来的拯救者——于谦,开始了力王狂澜,“殉国忘身,舍生取义;宁正而毙,不苟而全!”这种行为举止的承诺,注定了一个不平凡的人生,在危急时刻,于谦作为一国之首以不变应万变,坚守城池,永远无所畏惧,在的积极配合下,终于让他保住了这个曾辉煌一世的帝国。无论在多么绝望的情况下,也不要放弃希望,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创造奇迹。于谦有他的行为为我们证明了这一真理。

最后的矛盾与争夺

或许历史总少不了亲情的纷争,曾经的皇帝真的回来了,这让弟弟十分不满,也真是处在权力至上的年代,让他们不过亲情,永远都是做事做绝,他还囚徒自己哥哥,但最后垂死的他只能让出皇位,从此开始了新的历史篇章,一些人的命运注定从此改变。

大明朝的兴衰成败,涌现出一代的风流人物,有人因此流芳百世,也有人从此遗臭万年,这就是不同的人生,这种人生不仅决定自己,也影响着国家。大明正是有了太多人的精心付出,一代帝王的英明,才会被现实的我们看到,让他在过去的历史中熠熠生辉。现实的我们,就时时代的选择,但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流芳百世,但至少我们能及自己所能为时代做出贡献,能够创造自己满意的人生!

再看大明朝,确实感受颇深,他就是我们的一面镜子,照出的绝对是前方的光明。

明朝,辉煌之时代也!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800字二年级【篇3】

如果以前提起明朝,我率先想到的会是朱元璋芒果一般的脸。现在,我却会想到一本书,一本记叙明朝故事的书。

《明朝那些事儿》书名简单直白,却讲述了漫长而复杂的明朝的故事。早就听说过这本书,也早就期待这本书,现在终于如愿以偿,很开心很激动。 我看到的这本书是大结局部分,讲述从天启皇帝后期到明朝灭亡的故事。翻开书本第一页,我便被书中的文字吸引了。不像我原来读的那些史书,以文言文为主,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对历史书籍的认识。作者当年明月将繁琐的古文变为诙谐、幽默的现代汉语。他将努尔哈赤的死说成“笑了”,“含笑九泉”,他将激烈的战役描述得十分轻松,却又非常严谨,他将阉党的判刑写成抽奖名单……

在这本书中,有想法、有作为的崇祯给我留下了最为深刻的影响。史书有云:明之亡,亡于天启;也有史书云:实亡于万历;还有史书云:始亡于嘉靖。这是作者在书中写到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崇祯作为亡国之君,并没有被否定,被后人质疑。相反地,在我看来,崇祯能够治理前人给他留下的烂摊子这么多年,实属不易。我至今仍记得书中所写的崇祯帝刚继位时的那份隐忍。他先迷惑了老奸巨滑的魏忠贤,让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听话的”皇帝,使魏忠贤放松警惕,待时机成熟,便开始了风风火火的清剿运动,包括魏忠贤在内的众多阉党人物被这场突如其来的变故惊的不知所措,纷纷被斩下。

明朝最强大、最邪恶的势力就此倒台,阉党之乱终于落下帷幕。看到这里,我不禁为崇祯拍手叫绝。虽然当他站在权力顶峰时只看到一片废墟,但他却在这片废墟中坚强地盖起一座宫殿。而对于为祸多年的阉党,纵使它曾骄横一时,纵使它曾不可一世,但仍被这“迟来的正义”打败了,被冷静、睿智、聪明绝顶的崇祯帝打败了。

崇祯帝是幸运的,他有幸当上了皇帝,但他又是不幸的,因为在他上任时,朝廷内外早已四分五裂,又进入了兵荒马乱的年代。最终崇祯帝无力回天,在无奈中自缢而死。

书中的内容已接近尾声,我却由这本书引发联想:人生正如一个个更迭的朝代,看似漫长,实则短暂。我们也总是在一次次遭遇苦难之后进步成长。要相信,在经历一次次风雨之后,必将有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明朝的故事已经落幕,我的故事刚刚开始……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800字二年级【篇4】

我本身是个不怎么喜欢历史的人,我不喜欢那些零碎的年代,难记的名字和影响,但当我翻来《明朝那些事儿》的时候,我对历史产生了新的认识。

我看到《明朝那些事儿》第二部,主要讲了“靖难之役”后的事情。靖难之役后,朱棣做了皇帝开始了他辉煌的一声,使大明变成了一个富强的帝国,一个伫立在世界民族之巅的庞然大物。里面的人物,有忠臣,有小人,有帝王,有平民,让我真切的感受到这不只是书中描写的人物,而是真实存在的,有肉有血,栩栩如生的人,就像他真的在我眼前浮现。有朱棣的残忍毒辣有朱高炽的忠厚老实。

既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又有南下讨平安南的伟烈。明朝经历了朱棣的造反,社会的稳定,“仁宣之治”后的动荡。这些事件和人物都精彩无比。

最让我有感触的是朱祁镇,他在土木堡被敌军也先活捉,后被喜宁陷害。经历了蒙古大漠的风沙,险死屠刀之下,被喜宁的诡计算计,他被当做傀儡,用来向大明要赎金,前前后后经历了九死一生,却还是坚强的活着。后来虽然被救回来,却被他的弟弟朱祁钰视为眼中钉肉中刺,让他回来了以后就处于被囚禁的地位。但他却很满足,他带着急促的步伐向南宫走去,当他打开大门的时候,他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她的夫人看不清来人,因为在漫长的等待岁月中,她已经哭瞎了自己的眼睛,当一切浮华散尽的时候,她还会在这儿等着他,此情可流转,千载永不渝。

朱祁镇这一生,从御驾亲征的威风到被俘,被亲人抛弃的落魄,再到复位时的感慨。一切就像是没有发生一样,似乎他的人生若只如初见,而其中的辛酸,又那是常人可以体会的?由于父亲朱瞻基的早亡,年仅九岁的他便登上这个宝座。说起朱祁镇,也许有点人会对他恨之入骨,但我认为他虽不是一个明君,却是一个好人。

另一个真正让我佩服的人是著名忠臣于谦,在“京城保卫战”中力挽狂澜,挽救了明帝国。当他保卫京城的时候,这是一场不能失败的战争,如果失败,北方半壁江山必然不保,于谦输不起,大明也输不起。我仿佛看到了他挺骄的背影,不屈的脊骨和视死如归的决心。这一幕幕的画面在我眼前回放。

历史不是残台断瓦,不是古庙荒冢,也不是发黄的书卷,而是挂在人心的一面镜子,让我们看透历史长河,吸取教训。历史不是你想的那么枯燥,历史原来真的很精彩。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800字二年级【篇5】

朱元璋大概想不到,自己有一天会坐上龙椅,贵为天子,君临天下,当初迫不得已跟着造反,不过是为了混口饭吃,但形势不由人,一步一步下来,他这个乞丐和尚出身的人也当上了皇帝。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在那个混乱的年代,群雄角逐,给了豪强们功成名就的机会,但最终登顶的只朱元璋一人而已,朱元璋这个被时势造就的英雄最终也造就了自己的时代。

他大概也不会想到,他的孙子只做了四年的皇帝就被四叔给赶走了;他想不到,自己整顿吏治,严惩贪腐,百年之后,帝国却一片狼藉,千里为官只为财啊,他改变不了;他也想不到,自己废除了丞相,自以为自此之后就是皇帝一人说了算,但另一个叫内阁首辅的官却比丞相还宰相;他想不到,自己手书“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的铁碑竟然被一个叫王振的太监给撤掉了,之后的刘瑾,魏忠贤等大名鼎鼎的太监一个个比皇帝还风光;他还想不到,他兢兢业业,呕心沥血,试图给子孙们做个还榜样,却还是有那么多不成器的败家子挥霍着他的江山;他想不到,自己荡平四海,自认此后边疆永固,但有明一代,边患迭起,最后还是被那个他没有放在眼里的女真给替补掉了。他想不到的太多了,两百多年的大明王朝,有多少精彩的事情,多少生动的人,这段好看的历史要是他能想到,那历史的未知性不就没了,还是得有后人来为我们书写这些。

历史很好看,我一直这么认为,但看了《明朝那些事儿》,我才发现,历史可以有趣到这种地步。在我看来,一步有思想的书就是好书,而有思想,能让人接受,深入人心,又是基于事实的,就算是好书了,这本书不但具有这些,还生动有趣,鲜活形象,能达到这么多境界,而作者又是一如此年轻的非专业人士,那只能说是非常好了,五体投地啊!

出于爱好,我比较喜欢历史方面的东西,当然我承认,历史确实比较枯燥,但这本书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读着读着竟然觉得是在看小说,而它确实是基于正史的,不是演义,能把历史白活到这种程度,真是绝了。

当然,形式很重要,一种好的形式可以吸引很多人,但最重要还是得有好的内容,这本书可称得上是内外兼修,表里如一了,内容如形式一般引人入胜。

读历史的作用有很多,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其实不仅仅是这样,手头常备一些历史书籍,不管什么时候看看都有用,这部书出来之后,有这么一套摆在案头,经常翻翻,应该感觉不错吧。困难时,看看朱文正是怎么守住洪都,袁崇焕怎么千辛万苦击退宁远来犯之敌,再想想长征两万五,觉得这点困难不过如此了;失意时,看看杨慎,三朝元老杨廷和之子,状元及第,前途一片大好,曾经意气风发,却也躲不过政治的无情,杖责,监牢,流放,谋杀,他尝了个遍,却能安然处之,专心休学,最终著作等身,名扬天下;骄傲时,看看陈友谅,他是什么下场,想想蓝玉、胡惟庸,骄傲是什么下场,还是被朱元璋给灭了;看看那些个败类,王振徐有贞魏忠贤之类的,你会觉得咱还不是那么差劲;读了杨继盛慷慨赴死,杨涟宁死不屈,就想到了信念的力量真是无穷的,精神真的可以支配肉体,人的意志可以坚定到如此程度,自愧不如感动之余也知道了崇尚正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的人生誓言,他做到了,每每此时,自小心中那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想法总被唤醒,顿感天地如此开阔,正是我辈驰骋时;看看李时珍,想想现在那些个庸医,真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现代社会人人为利而来,但总该讲点职业道德吧;明朝的那些言官,屡屡直言抗上,凛然不屈,宁死不从,现在那些不惟真,只惟上的人该脸红了吧。

明朝历史真是奇怪,嘉靖、万历两个皇帝在位将近百年,虽说多少管点事情,但比起朱元璋朱棣差的不是一点半点,而国家也能运转下去,这可就要归功于那些辅臣了,那两个时代产生了多少优秀的政治家,夏言、徐阶、高拱、张居正、申时行等等。明朝官员的内耗是相当厉害的,这些人在你死我活之余还能顺手把国家给治理了,不是一般的强。看着他们的斗争,丝毫不亚于刀光剑影的血拼,步步为营,进进退退,虚虚实实青云直上身败名裂只在旦夕之间,看看那些人,哪一个不是才高学富身手非凡,却也一个个一败涂地,只能感叹,一般人真玩不了政治啊!

这也是一个名将辈出的时代,开国名将徐达常遇春李文忠这些不必说了,嘉靖到万历这一百年,也是人才济济,东南抗倭有戚继光,镇守辽东,拱卫京师有李成梁,出征朝鲜有李如松,还有谭纶、王崇古、杨博这些文官出身搞军事的也做得有声有色,明朝的江山没有他们估计也做不了这么长时间。戚继光当然是我最服气的了,先是抗倭,每次看戚家军和倭寇的阵亡比例,往往是个位数对四位数,就是想不通他是怎么做到的,真刀真枪的拼能有这么悬殊的差距,鸳鸯阵真有那么厉害?戚家军真的如此勇猛?再是北方守蓟门,十五年屹立不倒,相当于前十任总兵的任职时间总和,看来他不但英勇善战,领兵作战三十多年,未尝一败之外,还精通人情世故,为人慷慨仗义,作为一个纯武将出身的人将领却能写诗著书,在明朝重文轻武的大环境下混的风生水起,等等这些,高山仰止啊!而李成梁就不那么地道了,辽东铁骑纵横天下,他的战功百年少有,但私心太重,贪欲太强,对蒙古女真,他是谁厉害谁打,却也从不做毁灭性打击,一次都打光了他也无功可立了,于是边疆貌似平安无事,其实是养虎为患,最终后金的崛起,努尔哈赤坐大,最终对明朝长期为患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的儿子李如松倒是厉害非凡,远征朝鲜,打得丰臣秀吉手下那些战国名将落花流水,长国人志气,只可惜天妒将才,英年早逝,可惜了。

海瑞算是明朝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影响力之大古今少有,的爆发也有他一份功劳。举人出身,四十做官,还是不入流的教谕,为人又不是一般的正直,这种人头脑里想的都是忠君爱民,廉洁奉公,和官场规则不接轨,按说一辈子是没指望了,但正直的人永远都有,所以正直的他被个别欣赏他的人提拔,官越做越大,事情办得也越来越不靠谱,名声也越来越盛,海瑞是个好人,但这种正直近于刻板,廉洁近于苛刻,奉公近于自虐的行为是不是有点过了?水至清则无鱼,凡事得讲策略,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是有匡扶济世的理想,但理想的跟着现实走啊!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办事只能是日渐封闭,事倍功半了,虽有千古美名但都是虚的,除了道德理想,也得讲技术,看看徐阶张居正,这些人无疑更出色。“知行合一”看来海瑞得学学,徐阶就是王守仁的传人,这一点上他做得很好。说到王守仁,作者把他列为明朝第一号人物,应该是当之无愧的,此人确实厉害,大哲学家,心学的创始人,军事家,单枪匹马能召集千军万马,荡平宁王叛乱,政治家,政治上相当成熟,跟他作对的坏人基本没什么好下场,基本上能在立于不败之地,文学家,著作颇丰。算是传奇人物了。

皇帝不好当,我算了算,明朝的皇帝平均寿命最多也就四十吧,像皇帝这种地位高贵,养尊处优,吃好的喝好的,还有一大帮太医围着转,却寿命不长,什么原因?压力大算是一个吧,整天得提防着谁暗算,谁图谋不轨,心神不宁,生活压力也大,那么多嫔妃,累啊!最主要是治国理政太累,每天得批多少奏折,想多少点子,英年早逝也算正常,当然也有高寿的,像朱元璋、朱棣,这父子俩战乱出来的,长期征战,身体条件好,活六十多七十正常,像嘉靖、万历祖孙俩情况就不一样了,虽说活了五十多,但主要是靠偷懒换来的,不光彩。待遇高就得卖命干活啊!都不容易。

一个朝代,最让人印象深刻的不是那些皇帝大臣,明朝有多少个皇帝很少有人能说出来,堪比宰相的内阁首辅近百人,真正让人记住的不过十人,历史记住的永远只是那些功勋卓著或是臭名昭著的。就说青史留名的,各行各业都可以,只要是对人类的发展有贡献,浓墨重彩也好,痕迹淡然也罢,史书上都有一笔,后人的评价可就不一样了,当时的小人物现在可以是大人物,当是大名鼎鼎的现在也许无人知晓,像李时珍,像徐霞客,他俩一个医生,一个旅行者,当时或许籍籍无名,现在却是尽人皆知,只因为他们有功于人类;至于那么多名噪一时,位高权重的状元、首辅、尚书有几个能让人记住?

明朝的特务算是封建王朝里登峰造极的吧。锦衣卫,东厂西厂内行厂,这些组织,无所不为,监视、抓捕、审讯、绑票、暗杀等等,虽说威风八面,但一个政府如果用这么一些恐怖手段去统治大众,它的脆弱也可见一斑了。还是讲法制的好,要想坐稳了江山,搞这些是不行的。

王朝更迭是历史规律,中国更有趣,封建社会的大一统王朝没有一个能超过三百年的,汉唐明清,都是二百多年,秦隋元则是其兴也勃,其亡也忽,几十年而已。明朝开国之初,灭北元,下西洋,修大典,四海归一,万国臣服,泱泱大国,何等尊崇。但岁月流逝,当这些繁华都已成旧日往事,帝国风光不再时,鞑靼瓦剌又是俘虏皇帝又是兵临京城,东瀛小国也敢骚扰侵犯,虽说一次次化解危机,但不难看出,大明帝国已渐渐走向没落,最后苟延残喘也逃不过历史的宿命,被革掉了。

想起诸葛亮的一句话: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国家的强盛,需要一大批人才的支持,但凡盛世,无不是君主励精图治,臣下各司其职,建言献策,一心为国。而那些黑暗的年代则是各有各的不同,有主上昏庸不堪,有奸臣蒙蔽圣听,有阉党为非作歹,有党锢之争,有外戚作乱,但社会大众永远都是决定历史走向的,当群众的愤怒达到了顶点,揭竿而起时,王朝末路就到了。明朝也是如此,后期魏忠贤一折腾,皇太极在关外骚扰,国内又有天灾,政府还要加派三饷,去剿这个灭那个,那些当官的还照贪不误,老百姓也不是摇钱树,活不下去就反了他,大明最终是谁也没剿就被老百姓给灭了。

明朝那些事儿,那么多的事,那么多的人,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精彩生动的历史故事,读了之后真是感触不少,毕竟才读了一遍,多读几遍,每一次读应该都有不同的感触,这就是读书读史的乐趣所在吧!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