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范文百科-您身边的写作助手!

外国经典作品《百年孤独》读后感

安卓范文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外国经典作品《百年孤独》读后感7篇

《百年孤独》记叙了一个家族百年兴衰的历史,难掩一种宿命轮回的孤独无望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外国经典作品《百年孤独》读后感,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外国经典作品《百年孤独》读后感

外国经典作品《百年孤独》读后感(篇1)

“作者的想象力在神游翱翔:荒诞不经的传说,具体的村镇生活,比拟与影射,细腻的景物描写,都以新闻报道般的准确性再现出来。”——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词。

哥伦比亚当代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名字是与“魔幻现实主义”联系在一起的,但展现其高超的魔幻现实手法的则属《百年孤独》,此作品使马尔克斯走上了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台,从此奠定了其在拉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地位。

仅仅书名而已,作者就已成功地把时间与空间的距离拉开,给人以遥远的感觉。作品以布恩蒂亚家族7代人的兴衰史见证了马孔多这个小镇的繁华与没落,直到小镇被一阵飓风吹走,从此世上再也没有马孔多,只留下百年的孤独。这一百年的时间跨度里,小镇上发生了很多离奇古怪的事情,而这些故事在马尔克斯疯狂的魔幻想象描绘下变得那么真实与讽刺。

政府把香蕉园三千名罢工者的尸体装上火车运到海边扔掉,那辆火车竟有200节车厢,前、中、后共有3个车头牵引;俏姑娘雷麦黛丝最后抓着雪白的床单升天而去;雷贝卡只要情绪失控就会贪婪地大吃泥土和墙上的石灰,并且拼命咂吮指头;布恩蒂亚家族的第七代传人最后被蚂蚁吃掉……在马尔克斯想象中的世界里,这些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很多来自印第安神话、东方传说以及《圣经》典故。雷麦黛丝升天来源于阿拉伯神话《天方夜谭》;而马孔多一连下了四年零十一个月的大雨则是《圣经·创世纪》里有关洪水浩劫以及诺亚方舟故事的移植……充满想象力的情节看似荒诞,实质是作者对本土国家落后、封闭、缺乏现代性、边缘化的讽刺与担忧。“作为一个深深植根于本土、关心祖国人民命运、严肃反思本族历史的作家,他骨髓里浸染的本土化的东西使他能够始终站在拉美民族立场,发现民族被殖民化、被奴役,最终却仍被现代历史遗弃的命运。”于是,他站在现代历史的角度,洞见拉丁美洲的孤独。

那些看似发生在久远时代的故事如今读来却使人深思。马尔克斯在书末悲伤地感叹:“马孔多这个镜子似的(或者蜃景似的)城镇,将被飓风从地面上一扫而光,将从人们的记忆中彻底抹掉,羊皮纸手稿所记载的一切将永远不会重现,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

于是,我想起了马尔克斯对诺贝尔文学奖的致答词:“对我们来说,最大的挑战是缺乏为了使生活变得令人可信而必需的常规财富,朋友们,这就是我们孤独的症结所在。”

外国经典作品《百年孤独》读后感(篇2)

前段时间,打开网页一看,《百年孤独》竟然高居畅销榜前几名的位置,而且久居不下。今日,我与你们共同回顾这本经典之作!

没有人能用一句话概括这本书。这个历经百年的家,从初代的布恩迪亚和乌尔苏拉,到末代即第七代的奥雷里亚诺和罗德里戈,每个人的一生都在与孤独至死不渝的斗争,但却在终点与它相依为命,各自身处于痛苦之中。威廉华尔士曾说过:每个人都会死去,但不是每个人都真正的活过。行至生命的尽头,死亡早已如过往云烟般飘渺无意,因为那早已是生命之初始便注定的事,可怕的是生而憾,有美未追,生不如夏花般灿烂,死时自当不会有秋叶之静美。

那么何为书中所说的“孤独”呢?“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沉浸在过去并不能证明或成就一番大业,回归现实才是根本。在这本书之中,我看见家族之间,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与了解,尽管其中有许多人为打破这片荆棘进行过种种探索,但最终都没能找到一种把分散的力量团结起来的办法,最终均以失败告终。这种“孤独”、这层黏膜,是阻碍民族向上,国家进步的一大包袱。或许真正的“孤独”是辉煌之后的没落,是没有回首过去失败的经历,没有听从内心的决定。

书中曾写道:只有用水将心上的雾气淘洗干净,荣光才会照亮最初的梦想。过去的经历,给予了后辈价值连城的经验,给予了那关键的水,淘净了过去的淤泥,让耻辱崩裂。_年是人们口中的灾年,新冠疫情的爆发,牵连了千千万万的中国国民的心,关键时刻,国家奋勇出击,全力抵抗疫情,20世纪的一盘散沙,现如今已凝聚成一股拼搏的力量,一位位抗疫战士,其中不乏如八十多的钟南山院士,逆疫而行的刚强之力,全国各地的募捐浩浩荡荡,秉持万家灯火的火神山医院工地,人们撇去焦躁和紧张,奉献一己之力,越是一发千钧、存亡绝续之时,越能彰显人性的平凡和伟大。_年7月20日,“上保河南,下保江苏”,这是王家坝,此行的目的。该坝时隔_年后再次开闸蓄洪,这就意味着把自家大门打开,让洪水流进来,在蓄洪命令下达之后,濛洼蓄洪区人民在收拾东西之时没有半点犹豫,黑夜里紧急撤离没有丝毫慌张。这个撤离固然舍不得,但所有的舍弃都倾注了“奉献”,这就是顾全大局的可爱人们,富含着勇敢、无畏的可爱人民,这就是蕴含坚定、奉献、担当的“王家坝精神”。任凭洪水在凶猛,也冲不垮人民同舟共济的凝聚力。或许灾难会让人性的孤独得以显露,口罩造假、故囤物资等等,但这些冰冷又尖锐的毒刺,不足以影响高昂的反击号角,人们互相的信任与沟通,抵挡住声势浩大的暴风雨,过去的“孤独”早已烟消云散。

最后引用书中的一句话来结束这段回顾吧,“生命中所有的灿烂,终究都要寂寞来偿还,”但孤独之前是迷茫,在这之后便是成长。历史书太小,只有短短几页;历史书又太大,装下了秦王的辉煌战绩,书写了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杜甫的“会当凌绝顶”;记录了时代英雄们的一生所追,一生所求。同学们!“正当花骨年龄,君须有志”,在这个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让民族意志勇往直前,向着热腾腾的太阳,一苇以航!

外国经典作品《百年孤独》读后感(篇3)

随着一个名为马孔多的沿海城镇的建立,一个家族的历史从此开始。这个由衰及盛,有从盛至衰,历经了百年的时光,在一场突如其来的飓风中,这个家族的最后一个人连同整个城镇,消逝在了虚空之中,这个家族名布恩迪亚,记录了这个故事的书名为《百年孤独》,它所及下的正是在这个家族中孤独的百年轮回。

百年之初,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来到了这片土地,建立了这个城镇,他也曾想过走出去,却都以失败告终,仿佛所以的道路都连在了一起,像一个规矩的圆形,又仿佛象征着孤独在这个家族长达百年的轮回,这个家族的人都无一不是在孤独慢慢死去。而这个轮回的开始即是第一代的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和乌苏拉尔,他们分别象征着这个家族男性和女性的起源,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身上演绎着人性上的暴力,性欲,贪财等,而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他的创造性以及那近乎疯狂的求知欲,而这却与马孔多狭隘,落后,保守的现实格格不入,这也让他深陷孤独难以自拔,最后精神失常,被众人绑在一颗大树上,几十年后在树上孤独地死去,而乌苏拉尔比起缺点繁多的丈夫,她勤劳,热情,善良,在丈夫沉迷求知,甚至精神失常时,她一个人照看着这个家庭,努力地改变家庭成员的命运,是家中的顶梁柱,在晚年眼睛失明后,她更是通过生活中细微的感触成为唯一一个明白了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实际上从未爱过任何人,而阿姆兰妲却比任何人都深情的人,但也正是这份通透为她带来的,不是喜悦,反而是更加深远的孤独。自他们两人开始,孤独便充斥着这个家族的一生,他们的后代也大都继承了前几辈人的名字,仿佛那孤独也随着名字传承了下来,这个家族中,也许每个人的苦难有所不同,生前所承受的孤独不同就比如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在参战前失去了她的妻子,遭遇过14次暗杀,73次埋伏和一次枪决,17个孩子遭遇追杀只有老大活了下来……

这个家族无疑经历了无数磨难,也无数次地与孤独挣扎,乌尔苏拉积极融入生活,奥雷里亚诺上校不断反复熔铸小金鱼,阿玛兰妲织了又拆,拆了又织不停做寿衣,庇拉尔·特尔内拉在与不同男人的纠缠中麻醉自己……布恩迪亚家族的每一个成员就这样无休止地在孤独中挣扎,既想逃脱,又想保持这种孤独的姿态,可以说,孤独是布恩迪亚家族的家徽,每一个成员都自觉不自觉地佩戴着它。同时,孤独在他们的世界里又是一把双刃剑。他们害怕自己陷于孤独的泥淖,而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反抗孤独,悖论的是他们的生存又离不开这种孤独,他们渴望保持孤独的高傲姿态,于是乎,他们都无法突破孤独的轮回,所以无一例外的,他们都在孤独中死亡,直到这个家族在飓风中彻底毁灭,第七代的那个长着猪尾巴的孩子让一代的担忧变成了现实,一切又仿佛回到了最开始,但又的确一切都被毁灭了,这个名为孤独的轮回也似乎迎来了终点。

但只有真正明白心中所想,自己所为,走在自己向往的道路上,身边是所爱之人,以此才能真正突破这孤独的轮回。

外国经典作品《百年孤独》读后感(篇4)

毕竟一个一百年孤独的世家不会有第二次出现在世界上的机会。——加布里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百年孤独》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是一部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

这部美洲《圣经》写的是布恩地亚一家七代人充满神奇色彩的坎坷经历和马贡多这个小镇一百多年从兴建、发展、鼎盛以至消亡的历史,更为重要的是,它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

初读《百年孤独》,书中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的情节着实令人迷惑。但是,有一点是特别突出的——孤独。正如书中所描写:他们尽管相貌各异,肤色不同,脾性各有差异,但以他们的眼神中,一眼便可以辨认为那种这一家族特有的不会弄错的孤独神情。

这确实反映了拉丁美洲人之间缺乏心与心的沟通,也正因如此,拉美落后于那个思潮泉涌、政治革新的时代了。

追根溯源,孤独似乎只是一种表象,历史才是背后的主谋。

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国家为了发展资本主义,进行殖民扩张和野蛮掠夺。拉丁美洲也在其中,这当然造成了拉美的落后。特别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建立,拉丁美洲的广大地区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也许,历史才是百年孤独背后的始作俑者;抑或者,命中注定拉丁美洲要经历一百年的孤独。

由拉美我想到了中国。梁启超先生认为中国历史可分为三个大段想,一是“中国之中国”,即从与古埃及文明同时的黄帝时代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完成了中国的自我孤独认定;二是“亚洲之中国”从秦到乾隆末年,即十八世纪结束,中国与外部的征战和沟通基本局限于亚洲,中国的孤独依旧,三是十九世纪至二十世纪,可称“世界之中国”,由被动受辱为起点。这一阶段,中国五千年上下文明差点因外族入侵而消亡,孤独的最后是苦难中的落后挨打。

纵观世界史,东罗马帝国孤独故自守,于是灭亡,只因沉浸于已有的辉煌;印度孤独的文化遭受英国长期的殖民,慢慢落后于世界历史前进的大潮……

一个个国家,一个个惨痛的教训。但教训过后应是对孤独的深刻反思。当今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几乎都曾面临过不同程度或长或短的孤独岁月。那么,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历史本身就充满着孤独,历史的前进必伴随着孤独,孤独的历史才是事物发展演化的本质。

《百年孤独》确是一段艰辛的徒劳的奋斗,但艰辛过后是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是新的机遇与挑战。

也许一个一百年孤独的世家孤独的世家会有第二次出现在世界上的机会。但是,请相信,那时的世界一定在飞速发展,而且,孤独过后必定是更加努力的赶超。因为,社会不会撇下任何物质,量的积累会导致质的改变,孤独的积累后是一轮接着一轮的反思。

外国经典作品《百年孤独》读后感(篇5)

事物都有两面性,有阳光的一面,同有阴暗脆弱的一面,一个人如果没有孤独、寂寞这些东西,那么就相当于植物没有土壤,缺少了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初次看这本书,立刻就被书里面各种复杂的人物关系以及人物名弄得思绪混乱,唯一清晰的是整个布恩蒂亚家族的性格,就如这本书的题目一样,“孤独”好像成为了整本书与所有人物的一种基调。整个布恩蒂亚家族,都是不会表达情感的人,他们有的沉默寡言,可以整日不与人说话,有的只执着于一个目标疯狂地表达,并不考虑到彼此的感受。他们渐渐地使得整个家族与世隔绝,疯狂致死。家族的第一人被绑在树上,家族中的最后一人被蚂蚁吃掉。虽然他们孤僻,但他们却有着坚毅的眼光,不经意言败的态度,可以用他们独特的魅力来吸引体态美丽、性格丰满的女性。

为了对抗这种孤独的画面,家族的第一个女性——乌苏娜作了许多努力,但孩子们却不可避免地走向孤独的深渊,最后她仍无法战胜这种孤独,遗憾终死。可以说,这一种孤独应该是一种共性,可以从表面折射出这个社会的深层次;这一种孤独深入了这片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人们。

本书可以说是一部拉美历史的兴衰史,拉美土地上发生的种种事情的变迁:科技的发展,城市文化的推进,殖民者的入侵,原住民的反抗斗争以至于最后安于命运的安排,从头到尾,从每一个细节,既有着孤独的基调,又不失言语间的写实性,让人好像置身于作者所创造的情境里面,读来津津有味。在书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对抗孤独的方法,或是参加革命,或是远航,或是暴饮暴食挥霍无度,或是终其一生沉溺于情欲,有些甚至听起来就很疯狂。这些看似枯燥的条列式的方法,作者却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融入故事里,极端却真实地表现了人性,表现了整个家族的特性。

家族中的许多女性,最后也跟随着成为了疯狂的人。除了之前提到的第一个女性乌苏娜以及最后出现的阿玛兰塔乌苏娜,她们一直保持着乐观坚强的信念,而不是被卷入混乱的生活中。前前后后出现了不少牵扯到这个家族的女性,她们的改变究其根本还是两种不断循环的男性性格:奥雷连诺和霍阿华蒂奥。他们的循环推动着整个故事,并且使得整个家族的命运充满了魔化色彩。从创立小镇,经历许多循环与波折后,又从同一个地方终结。就像绕了一个圈,最后还是归到原点。整个家族的这种循环,同样也是整本书里最吸引人的地方。

说到孤独,其实不仅仅是这本书,孤独在生活中应该是无所不在的,不管外表多么开朗的人都会有孤独的时候,只是每个人处理孤独的方式不同。孤独就是生命的一部分,有的人想抵抗,但却不能让它完全消失。生活在现代都市里,在每天的灯红酒绿、喧嚣繁华之后,人们总会在某一时刻感受到一种难以抗拒的孤独。无论怎样借由其它的活动来抗拒逃避,无论是《百年孤独》里面那些极端或疯狂的方式,或是转换成现实生活中,游戏也好,电视也好,钱也好,楼盘也好:各种各样的方式,虽然充实了我们的生活,但我们渐渐也从这每天重复的形式中找不到那种感觉,或者说是找不到真实的自己。

有时即使不是一个人,我们也会感到很孤独,看着别人能拿到好成绩在自己面前笑得开怀时,当别人诉说着和父母在假期的种种趣事时,即使近在耳边,在眼前,却好像离自己很远,不能像他们一样,所以很孤独。而既然这种孤独不能避免,为何不尝试着去享受它呢?《百年孤独》里家族的人们不停地想抵抗孤独,最后仍体力不支,被孤独埋葬。这样的结局谁也不想要。流淌了百年的历史,最后仍被孤独侵蚀。孤独无法遗忘,不会随时间流逝而消失,不会因有人陪伴而隐去。若是换一种方式,尝试着独自完成一些事,以一种骄傲的姿态俯视它,反正到最后总要有一个人的时候,不如独自适应社会中的一切,独自承担责任,找到那种适应孤独的感觉,不就不用害怕了吗?

孤独并不一定是负面的,它有时更是一种动力,让我们用于体验人生,勇于面对一个人时挫败的感觉。如果说有一样东西,能让我们认清自己,孤独时就像是我们与自己的对话,能够听清自己的心,能够在繁华之中有那么一刻的清静,好像全世界只剩下自己心跳的声音,这样我们便能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境。孤独使得一个人完善,更加有深度与厚度。享受孤独,享受与自己对话的每一秒钟,为自己留一方空间。

孤独不可避免,不如把它看成一个朋友,一个能够让我们时刻认清自己的朋友,足够用一生去珍惜,珍惜能与它共处的每一寸时光。

外国经典作品《百年孤独》读后感(篇6)

《百年孤独》里首先震撼我的,便是这部小说宏大而又严谨的结构以及悲剧和诡异的结局。该出来的都会出来,那个令乌尔苏拉恐惧的长着猪尾巴的孩子还是出生了。而他作为家族的最后一个人竟然被蚂蚁吃掉!这种热闹之后烟消云散的巨大落寞像一盆冷水,从头到脚把我浇了个透,让我浑身颤抖。

这部小说还有一个亮点便是作者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方法。有很多章节和描写让我觉得似真非真,似假非假,充满了神秘魔幻的色彩,让人如坠雾里。有些时候作者的文字像是忽明忽暗断断续续细若游丝的线,给读者前进的方向,却又让读者无法牢牢抓住。那令人惊恐的失眠症,那绵延不绝的血流,那下了几年的暴雨,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冷静下来以后再去分析这部小说,它的魅力就更加明显了。这部小说的名字叫百年孤独,那么他所要写的应该是与孤独有关的内容。从大的方面来看,这种孤独可以是整个拉丁美洲的孤独。从小的方面来看,这种孤独体现在马孔多这个小镇上。从更小的方面看,这种孤独则是布恩迪亚这个家族以及其中每个成员的孤独。

从上校的经历中,我们可以隐约看出拉丁美洲的孤独。不断的战争让人们失去了信认,解决问题的方法似乎只剩下了战争。不同的党派之间缺乏交流。用人去类比党派,我们会发现其实这些党派也是孤独的。

马孔多是一个孤独的小镇,它交通不便,早期的开拓者曾经想要开拓向外的道路,但却没能成功。后来这个小镇也来了很多人,有吉普赛人,有美国人,建了香蕉厂,又修了铁路,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很热闹的。但这其实并不能缓解马孔多的孤独,正如同一个7岁的孩子待在一个空空的房间,他很孤独。忽然房间里进来了几十个人,一人带着一台笔记本电脑,坐下来就玩,尽管房间里坐满了人,也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游戏声,那个孩子仍然是孤独的。

要说布恩迪亚这个家族里面成员的孤独,那就更有的说了。这个家族的成员似乎都有孤独这一遗传性标签。其中有一类是像上校,阿玛兰塔和费尔南达那样,封闭自己,不与外界进行交流。还有一类像奥雷里亚诺第二那样大手大脚,宴请天下宾客。上校的孤独来自于对爱情的绝望和对人生的失望。上校曾经深爱过蕾梅黛丝,但她死于非命。从那以后,他便对爱情产生了绝望。无休止的战争消磨了他的热情,他的人生也失去了意义。后来他蜷缩在自己的作坊,做完小金鱼就把它们销毁重做,这种孤寂简直令人难以想象。奥雷里亚诺第二的孤独很难体会,因为表面上看他是一个热情好客的人。但正如《浮夸》所唱的:因为怕被忘记至放大来演吧,所以他也是一个孤独的人,他的孤独来源于永远不能被满足的渴望被关注的欲望。

百年孤独,一场大戏落下了帷幕。

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感觉到孤独。我们渴望被关注,渴望被倾听,渴望去领导,渴望去成功,当我们的渴望不能实现,我们就会感到孤独。结合书中的人物经历,我觉得何塞·阿尔卡迪奥·布恩迪亚渴望的是征服和开拓,上校渴望的是尊严和尊重,何塞阿尔卡迪奥渴望的是说一不二的威严。经过失败,他们便会感到失落,进而丧失了对人生的希望,于是选择封闭自己,与孤独为友。

总之,我认为布恩迪亚家族成员的孤独是由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或者说是现实世界和自己精神世界的格格不入形成的。我们身边应该会有一些工作狂,他们渴望更好,所以他们拼命工作。一旦他们停下工作,心中就会惶惶不安,因为他们怕失去什么。久而久之,他们便会产生孤独的感觉。举例来说,陶渊明也可以说是孤独的,他的孤独源自现实世界与自身精神世界的矛盾。

另外的原因就是缺乏交流。我们去看这部小说,会发现很少有成对的亲密朋友出现。没有朋友,很多事情就无法分享,无法分担。知心的朋友有时会成为人生的灵魂伴侣。

回到生活中,我认为大部分人是不希望孤独的。那么我们就要对生活有一个积极的态度,不要奢求生活给予我们更多东西,接受自己并不完美的现实,把目标定得低一些,努力去接受和欣赏现有的一切。还有就是要多与人沟通交往,需要有几个知心的朋友。我相信只要做到这些,我们就不会孤独。

外国经典作品《百年孤独》读后感(篇7)

作为拉美文学领军人物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巅峰之作,作为魔幻现实主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作,《百年孤独》犹如一阵从美洲大陆刮来的风暴,强有力的撼动世界文坛,在拉美暗淡的星空划出一道奇幻的轨迹,点亮了辉煌的过去与苦难的现实交汇的孤独之陆,表现了触目惊心而又发人深省的“百年”与“孤独”。

“百年”即是象征拉美漫长的屈辱史。从书一开始,我们便进入到一个伊甸园般的世界——马贡多。“那时的马贡多是一个二十户人家的村落,泥巴和芦苇盖成的房子沿河岸排开,湍急的河水清澈见底,河床里卵石洁白光滑宛如史前巨蛋。世界新生伊始,许多事物还没有名字,提到的时候尚需用手指指指点点。”这时马贡多可以与新航路开辟前的美洲十分相似,封闭落后却又安逸和乐。然而与外界交流使这和谐安宁的状态被打破。书中吉普赛人的到来,隐喻着欧洲文明与本土文明的交汇。而吉普赛人无用的先进发明,对原住民财富的赚取,则隐喻了殖民者奸诈的掠夺。虽然书中吉普赛人的活动对马贡多的影响并不很大。吉普赛人的行为同时侧面反映了马贡多的落后愚昧,加上书中各种野蛮残暴的行为,暗示了马贡多所代表美洲文明的落后性与脆弱性,为后文的灾难埋下伏笔。

作者洋洋洒洒地交代了布恩迪亚家族的种种不可思议的行为后,笔锋一转。从奥雷里亚诺的视角,我们看到了隐藏在平静表面下的深刻的社会危机。当里正与阿卡蒂奥关于村庄管理权发生激烈争执时,我们可以发现乌托邦似的社会与强权政府的矛盾,而这矛盾愈演愈烈,最后演变成了旷日持久的内战。如果说吉普赛人从贸易打破原住民社会秩序,那么内战就是彻底的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破坏安宁稳定的社会形态。通过阅读历史以及对作者个人经历的考察,可以认识到书中的内战,情景与20世纪拉美混乱状态多么相似。值得一提的是,通过阿卡蒂奥之口,反映了独裁的残酷现实,表达了对独裁统治的批判。内战与独裁,又是这一世界的苦难根源。

内战的结束并没有为马贡多居民带来长久的安宁与和谐。当铁路被引入小村庄时,马贡多遭受了更大的劫难。香蕉公司的到来,与吉普赛人到来相类似,却比前者威力更为强大。从书中可以看出,铁路是又一与外界联系的标志,同时代表着马贡多现代化的到来。现代科学技术强烈地冲击着居民自然的生活与朴实的思想。以香蕉公司为代表的殖民者肆无忌惮地进行经济侵略,输出科技成果与现代生活方式。马贡多以往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发生异变,现代生活方式诱惑着人们走向堕落。现代化带来表面的繁荣,却掩盖不了马贡多道德衰落的现实。工人罢工导致的大屠杀以及香蕉公司的撤出与铁路的荒废导致的马贡多的衰落,说明现代化不过是糖衣炮弹。殖民者攫取财富,经济侵略,罔顾人民利益的行径被深刻的揭露批判。

如果说百年是一种悲哀的现实,那么孤独就如同冥冥中主宰的命运。家族成员,不可避免的与孤独缠绕,可以看做是一种病,禁锢家族成员的精神,折磨人的心灵,扭曲人的行为,表现是不近人情的行为和野兽一样的情感。极端的冷酷,疯狂的纵欲。前者,可以称为奥雷里亚诺病,后者,可以称为阿卡蒂奥病。例如奥雷里亚诺上校,一个伟大的斗士与高超的工匠,却对家人与战友麻木不仁,连蕾梅黛丝之死与乌尔苏拉的教诲都无法融化他的铁石心肠,他晚年封闭在实验室里,制作小金鱼,然后融化掉,如此循环往复。与此孤僻寡合的性格相反,他的父亲何塞.阿卡蒂奥.布恩迪亚是一个狂热,激进,生命力旺盛的人,不仅被吉普赛人弄得神魂颠倒,更在探索知识之路中走向疯狂的深渊。家族其他成员,大抵不是沉默寡欢,封闭钻研,就是性欲旺盛,尽情挥霍。这种孤独,不仅是人的悲剧,更是社会封闭隔绝,阻碍发展的诱因。

孤独不仅仅表现于人,更表现于自然与社会环境。时代背景决定了孤独的特质是马贡多代表的文明难以摆脱的特征,无论是作为原始社会的马贡多,还是作为殖民地的马贡多,虽然与外界进行交流与沟通,虽然经常受外界影响干扰,但仍然改变不了封闭落后的现状,总是处在悲哀的下坡路上。究其根源,还是因为文化经济没有独立健康发展,社会制度没有深远持久的进步。马贡多,往往任人掌控,被动挨打,外部得不到支援,内部也面临分裂。马贡多实际上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被人操纵与利用。这是一种悲哀的现状,也是难以改变的现状。两次大的反抗,一次是奥雷里亚诺的内战,一次是香蕉工人的罢工,结果都失败了,而且当事人都遭遇了极其残酷的对待。奥雷里亚诺丧子,工人被屠杀抛尸。民主,自由,平等,团结,这些希望都破灭了,更可悲的是,居民似乎忘却了,只留下淡淡的血痕。马贡多宛如世界文明之洋中的一个小岛,一直处于孤立隔绝的悲哀状态,并且这种状态难以被彻底有力的打破。

“孤独”与“百年”,相辅相成,共同组成拉美的苦难史。如果说“百年”是刻骨铭心的,那么“孤独”就是令人伤感的。拉丁美洲是否真如作者结尾一样,将会承载着无尽的苦痛,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堤上出现。”《百年孤独》的结局,会是悲观的幻想,还是沉痛的现实?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