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范文百科-您身边的写作助手!

《百年孤独》读后感和个人阅读见解

安卓范文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百年孤独》读后感和个人阅读见解7篇

《百年孤独》是外国作家马尔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讲述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百年孤独》读后感和个人阅读见解,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

《百年孤独》读后感和个人阅读见解

《百年孤独》读后感和个人阅读见解精选篇1

《百年孤独》在“新概念”选手中颇受欢迎,因此我对它一直有着好奇的渴望和虔诚的心态。带着不成熟的理解和不内涵的见解终于读完了这本书,像是看着六代人扎扎实实地生活,却始终离不开孤独。

或许命中注定吧,尽管在“阿卡迪奥”和“奥雷良诺”这两个名字的循环中家族看似会繁衍下去,尽管吉普赛人、政府、战争、火车和香蕉种植园的到来曾一度让这个宁静落后的村庄变得繁荣喧闹,但整个家族还是逃脱不了“家族的第一人被绑在一棵树上,最后一个人正在被蚂蚁吃掉”的命运。

是文明促成了孤独吗?还是人的内心本来就属于孤独?

“怎么时间老是在打转转啊?”乌苏拉说道。或许这个家族乃至整个寰宇都是沿着一个无边无际的圆圈运行的吧,所以人类才注定孤独,注定看见繁荣昌盛也只是看见了美丽化作的泡影。

在我看来,孤独的人大抵两种:自负与自卑。

自负的人通常有自负的才华。他们超出常人而用慧眼看世界,理解层次不同,交流自然成障碍。于是他们干脆自行研究,不理会众人,似乎形成了至极的境界而求新的突破,领悟常人所不能领悟的玄妙。在常人眼中,这便成了孤傲。而先驱大多是在这样不能被人理解的状态下产生的。就像布恩地亚是因为过早地知晓了家族的命运而被视作疯子一样,先驱总是孤独的。

自卑的人大多缺少自负的资本。他们在某些方面低于常人而用更忧郁的眼神看世界,自觉不如众人,交流也自然隔阂了。

当人们兴趣使然地谈论着一些话题时,他们只能蜷缩在角落里做听众。热闹是他人的,他们只会用冷漠的心态面对世人。在常人眼中,这便成了孤僻。就如奥雷良诺在自卑中挣扎一样,封闭的世界注定与世隔绝的。

自愿地停留在自我狭小的圈子里,自主地抵制着新事物的侵入,也难怪马贡多一直处在孤独之中,注定百年之后从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但愿这最后到来的飓风,能吹散一切封闭自守的落后。“命中注定要一百年处于孤独的世家绝不会有出现在世上的第二次机会。”希望如此。

《百年孤独》读后感和个人阅读见解精选篇2

"我所以为的孤独是什么?我所以为了孤独到底而孤独还是为了孤独,还是为了孤独而寂寞?″这是我看完《百年孤独》后,所情不自禁发出的感慨。可我想应该有什么人并不知道这一本世界名著,并不知道何为″百年孤独″。

而这本书讲的正是一个家族,一个世纪,七代人的故事:乌苏拉尔,原书第一代男主人公的妻子。她大概是书中活的最久的人之一了。而我们正可以在她眼中,看到这个家族近百年的发展史。本一开始乌苏拉尔只是一位尽职尽责的妻子。后来,他最关心孩子的母亲。再后来,她是祖母,是曾祖母,是曾曾祖母……她总是在忙碌,忙碌照顾家人。夸张一点的说,她为这个家族操劳了近百年。在漫长的时光后,她那青春容颜不再,她那干练的身手不再,她亲手组织起来的热闹的宴会不再……岁月悄悄在他生命活力之后,又悄悄地收了回去,可乌苏拉尔仍想为这个家族无私奉献。她不想让别人麻烦,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已经双目失明,已经到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时候。到了最后的最后,乌苏拉尔成为了曾曾曾孙儿的"大玩偶″,他们把蜥蜴等东西放在她身上做装扮。她的背上一度被发现趴满了水蛭……那个她操劳了大半辈子的百年家族啊,终于落下了帷幕。没有人询问过他的故事,没有人知道他的理想,没有人,没有人在意过她的感受,好像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然而,乌苏拉尔一生并不是小说的主线,家族最后一人被蚂蚁拖走,那个热闹的孤独的家才最终消逝光茫 。

也许吧,也许我只能用书中的一句话来总结她的一生吧:“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终将需要用寂寞偿还,人生终将是一场单人的旅行,一个人的成熟,不是你多善于和人交际,而是学会孤独和平相处,孤单之前是迷茫,孤独过后便是成长。”

《百年孤独》读后感和个人阅读见解精选篇3

无怪乎马尔克斯花了那么长时间去写出这本书,它的确与我之前所看过的很多小说都不一样。情节的高度密集造成了表达空间的压缩,因为篇幅摆在那里。

整本书数十万字中的大部分是马不停蹄的快节奏情节发展,而作者的表达并没有刻意地塞进字里行间,而是靠着整个情节的情绪基调的不变来达成。小说中情节的发展一日千里,而整本书的情绪却如一只巨大的木桩钉进了大地一般纹丝不动。作者正是用这种手法来凸现出这种一成不变的情绪,那就是深深的孤独之感,也正是因此我感觉到布恩蒂亚家族百年间数代人的性格核心几乎并没有什么改变。这个家族就像河流中的一块石头,抵挡得了过去,却无法与未来同行。

印象最深刻的一段是第二代人中,何塞·阿尔卡蒂奥的死。他被不知从何而来的子弹击中,血液在大地上流淌,穿过了整个马孔多,避开了所有人的眼睛,绕过容易被弄脏的地毯,一直流到正在厨房忙碌的乌尔苏拉面前——乌尔苏拉才是这个家族数代人真正的精神支柱。

何塞·阿尔卡蒂奥是第一个死去的布恩蒂亚,流出来的是孤独之血。火药的硝烟气味久久不散,萦绕在他的房子里,萦绕在他的墓地中,直到很多年后才被香蕉公司用水泥封住。

那一刻,我感觉到了贯穿百年的孤独那彻骨的荒凉。

《百年孤独》读后感和个人阅读见解精选篇4

翻开封面,就像打开一段历史。与其他书不同,《百年孤独》里的孤独并不容易读懂。它想表达什么?一个家族的兴衰或是一段历史的重现?虽不甚清晰,但当你读第二遍或更多时,那一个个荒诞离奇的故事会逐渐交织在一起,就会发现,布恩迪亚家族虽有过极盛,但每个人都难逃孤独的命运。正如乌尔苏拉所说,这是布恩迪亚家族的宿命。

为爱疯狂,是因为孤独吗?阿玛兰妲,她那样的为爱痴狂,甚至不惜想要杀了贝丽卡。她错过了皮埃特罗,拒绝了马尔克斯,但最后与她入殓的,除了一箱镇上人们希望她带去给死者的书信,剩下的便只有孤独。奥雷里亚诺爱上了还是孩子的雷梅黛丝,便迫不及待的要娶她回家。庇拉尔年轻时,与无数男人欢爱,到老,又为又为无数男女提供欢爱之所。

布恩迪亚的人几乎都如出一辙的没有感情贯通。他们在各自的世界里活着,穷极一生也没有真正爱过一个人……

我仿佛从泛黄的书页中看到了现在,越来越淡薄的情感,越来越疏远的人们。人们的微信好友栏里可能有上百个好友,但翻到底后才发现没有一个人可以说说心里话。人们赤条条的来到这个世上,最终又赤条条的离开。与年龄无关,与阅历无关,孤独渗透在每个人的生命里。

我常常有些稀奇古怪的想法。当我把它们告诉家人,告诉朋友,他们或无奈,或好笑的神情让我明白,如何解释都是徒劳。没人能真正懂一个人,只能将心中的那一方天地留给孤独。朋友的环绕,家人的陪伴总是让我们忘记孤独。但当一切喧嚣散去,孤独便会像潮水一样涌来。但即使孤独,也能像品尝美酒一样细细品味。当舌尖的苦味散去,总归会有别样的滋味。

人生,难免要独自咀嚼孤独。一个百年前孤独的故事却在今天得到了映射。

乌尔苏拉,亲手将布恩迪亚家族推向鼎盛,亲眼见证家族的命运,却也渐渐耳目不清,烂在了黑暗的角落里。当奥雷里亚诺参透了羊皮卷的奥秘,一阵飓风把马孔多抹去,从世人的记忆力根除。“因为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

布恩迪亚在书中,亦可能在现实中,亦或许,我们每一个人都姓布恩迪亚。

《百年孤独》读后感和个人阅读见解精选篇5

暑期中,令我感触最多的两句话莫过于我从百年孤独中获得的——“科学拉近距离”以及“越文明越孤独”。

出自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中,最新颖同时也最令人惊叹不已的莫过于其构思方法——着力构造一个个循环怪圈。整部小说讲述的是马孔多由衰及盛,历经百年后最终又回到原处的历史。故事的主角是布恩迪亚家族——一个注定孤独的家族。令人眼前一亮的是,整部小说深陷一个巨大的循环怪圈中,其中又毫不违和的囊括各种其他的怪圈。家族中前辈们因近亲结婚而生出长着猪尾巴的孩子,到了第六代也因近亲结婚生出一个同样带着猪尾巴的孩子,这是一个位于小说首尾的怪圈。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家族中孩子取名的重复出现,令人惊奇的是,孩子们的秉性爱好甚至天赋也不断重复,这些共同构成一个令人膛目结舌的循环怪圈。

然而,作者为何要费力去以各种各样的怪圈来构成这部小说呢?在小说中,尽管时间在推移,但马孔多人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却一百年如故。又为何会这样?其实,科技的落后,文明程度的低下,以及思想观念上的保守陈腐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而这也是作者要揭示的时代现状——黎明前的黑暗。无休止的党派之争让马孔多不再宁静,残酷的资本主义入侵在掠夺的同时也给马孔多带来了科技。然而,在资本主义掠夺离开后,科技竟没能保留下来——科技被马孔多居民的愚昧所粉碎。“科学拉近了距离”,的确如此,科学使世界更繁荣,更文明,但当身处于文明之上时,环顾周身,依旧有许多人被愚昧所控制。“越文明,越孤独”,是否会有一种“世人皆醉,唯我一人清醒”的感觉,确也是笑话。百年孤独中的大大小小的循环怪圈,象征了哥伦比亚甚至整个拉美的社会现状。漫长的战争为无休止的党派之争,残酷资本主义入侵封建统治下的专制愚昧,构成了20多国家的百年沧桑。资本家的文明换来的却是整个拉丁美洲的贫穷,饥饿,疾病和愚昧。

小说以“最后一阵飓风将马孔多从地面上吹得无影无踪。命运注定百年孤独的家族,不可能在地球上第二次出现了”来结尾。但我想——作者也许也不想再看见这个象征着可悲的家族再次出现。小说结束了,毛孔多也永远消失了。但这背后的现状仍然存在,我们不应让文明成为时代的悲哀!因此我坚信——真正的文明之光必将照耀整个世界,世上不再有孤独!

《百年孤独》读后感和个人阅读见解精选篇6

“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天地,即围绕着马孔多的世界。”

——题记

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向我们展现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同时向我们展现的还是一个想要融入新文明确手足无措,遭受歧视的大洲。

《百年孤独》这本书由哥伦比亚作家,加夫列儿·加西亚·马尔克斯所著,他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人物,我对作者开始并不了解,吸引我的是这本书的名字,在我发现它时,我在想为什么会叫一个这样读起来就给人一种深入的感觉的名字,“孤独”这个词本身人们在读到的时候就会感受到一种空间,因为它是自成世界的一种独处,是一种属于自己的状态,而作者又在前面加了“百年”,更是让这种孤独的感觉直击心灵,我对此很好奇,我想要了解百年的孤独的感觉是怎样的。

家族第一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是西班牙人的后裔,他住在远离海滨的一个印第安人的村庄,他与乌尔苏拉新婚时,乌尔苏拉害怕像自己的姨母与叔父结婚时那样,生出长尾巴的孩子,她拒绝与丈夫同房,每夜都穿着特制的紧身衣,因此布恩迪亚遭受了嘲笑。当布恩迪亚被嘲笑时,他的痛苦,他忍受不了的爆发,全都通过文字一一冲击我的心灵,他杀掉了嘲笑他的阿基拉尔,又因为害怕死者的鬼魂,所以他选择带着自己的一家和朋友离开了村子,经过了两年的跋涉,他们在一片滩地上建立了马孔多,布恩迪亚家族在马孔多的历史也在这里开始。

布恩迪亚是一个极度富有创造性的人,他从吉普赛人那了解到了科学,陷入了科学的先进魅力,他不满自己落后的生活,拥有着自己的思想,但也正是这种思想,让他与马孔多的落后、保守格格不入,他被当成疯子,甚至他的妻子也排斥他的所作所为,最终被家人绑在一颗大树上,几十年后死去,在那几十年中,他忍受着无尽的孤独,被人遗忘。乌尔苏拉在他死后,成为了家里唯一的顶梁柱,她无疑是书中最重要的角色,没有她的存在,整个家族将就此止步于此。

从第一代到最后一代,家族中的所有成员都陷入着孤独中,直到整个家族消失。像马尔克斯所说的“注定经受百年孤独的家族不会有第二次机会在大地上出现。”与整个文明格格不入的地方最终只能被淘汰,作者想要找到一种集聚的力量,但并没有有效的办法。

正是像瑞典文学院说的那样,这本书“汇聚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我通过文字真切感受到了奇迹与生活的结合,也明白了即便知道不被人认可的悲伤,但依然要勇敢的生活。

《百年孤独》读后感和个人阅读见解精选篇7

这是个持续百年的孤独悲剧:家族的第一个人被捆在树上,最后一个人正被蚂蚁吃掉。

——题记

孤独,这是一个十分抽象的词汇。它无形无状,并无突体。我不知道孤独象征着何物?也许是精神,也许是肉体。但是,在我看来,孤独的力量是可怕的,这也是我在读完《百年孤独》后最真实的感受。

《百年孤独》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是哥伦比亚作家加亚亚·马尔克斯的作品。

这是一个充满神奇与狂欢的故事,是现实世界及其困境、迷信的一面镜子,它也是一个充满虚构的世界,吸引每一位读者步入浮想联翩的幻境。这部作品采取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把现实和幻想,写实和夸张结合起来,加上《圣经》和印第安人的种种神话传说,在描绘出一幅巨型壁画的同时,却也再现出了活生生的现实。

布恩迪亚家族的历史不断重复,布恩迪亚家族的人无论消极又或是积极,都无法摆脱孤独。在这个可怕的循环中,能看到布恩迪亚家族所代表的拉丁美洲近百年的历史,以及这块大陆上人民所特有的生活状态。

一部《百年孤独》是一本人类心灵孤独的苦难史。小说一直在交错两个主题:孤独和宿命。在故事的不断推进中,布恩迪亚家族经历了从纯朴的乡村生活到战争、革命,接着受到殖民入侵的西方思潮的冲击,最后,一切归于平静的绝望。整个布恩迪亚家族连同小镇马贡乌消失在一阵飓风之中。羊皮纸手稿这一小说中的重要物品,却也象征了布思迪家族的衰败。马尔克斯在全书的结尾处写到“羊皮纸手稿所记载着的一切将永远不会重现,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

当真正了解了那一段发生在拉丁美洲上的历史,就会发现《百年孤独》其实是一本透过哈哈镜所折射出的南洲史诗,他所揭示出的不是单纯的生活,而是表层下面一些更深刻的东西,不被理解的人和无法联合的力量,这种孤独贯穿了这本书。

在读这本书时,我的心情是压抑的,因为书中充斥着浓浓的孤独与颓废,令人窒息。但这实则也是一部极具现实批判意义的小说。何谓孤独?孤独为何?人类生而孤独,死后灵魂也无法幸免。也许这个世界给予人类唯一的一生,必须背负着的沉重烙印,便是如影随形的孤独。从这一点上来看,无人不孤独,可若是接受这种孤独,那么最后或许也会迎来一个凄惨的结局。

“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唯有孤独永恒”。马尔克斯所说的这句话并非绝对,放眼未来是正确的,但孤独并非永恒。应竭尽所能,摆脱孤独,纵使一个人的力量再怎么强大,也难敌千军万马。在整个民族的推动下,促使个人的前进,是中华民族日益强大的根本,也正因为有了整个民族,个体才不至于感到孤独无助。这也正是中华民族不断向前迈进的重要原因之一。

《百年孤独》突出了马尔克斯所定义的“孤独的含义”——孤独就是不团结。即使是在当下,这本书仍然有着警示作用。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孤独。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