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范文百科-您身边的写作助手!

活着优秀读后感十篇

范文百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活着优秀读后感【十篇】

认真读完《活着》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笔记,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活着优秀读后感【十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活着优秀读后感十篇

活着优秀读后感篇1

活着或死亡都是一个年轻生命难以驾驭的题目。同样是一本薄薄的让我只用了一个下午就读完了的书。巧的是读了几页便发觉心这本书为背景的电视剧我竟看过,这让我更真切地体会到了这书的含义。

《活着》从一个旁听者的角度道出了一个普通人平凡而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贵生活在那个纷乱特殊的年代,经历了战争,杀伐以及一系列动荡的生活,经历了家庭的兴富到衰落,身边人陆续的死去。在他们一生中,不知失去的多少东西,失去金钱,失去亲人,最后只剩下一头瘦骨嶙峋又险些被人宰割的老牛与他为伴。尽管是这样,他还是友好地面对世界,一切伤痛的往事在他口中都变得那样的平淡。也许当我们的生命已将要走到尽头的时候,回望以前的一切,才会做到安下心去对待,才会做到清醒的重新认识所有的事。我想起陆幼青的死亡日记,那不也是站在生命的边缘真正完全而清醒的对世人讲述一切。

读到家珍死去,这是我看到的所有生离死别中最宁静的一段,也是最真切的一段,想起阿朱死后乔峰抱着她的尸体的痛器失声,想起陈家洛听闻心上人香消玉殒后流下的懦弱眼泪,想起莎翁着作中男女主角一次一次的撕心裂肺和悲痛欲绝,我想人活一生,总要承受这样的击,而多年之后,当身边的人一个个全都被岁月带走了,那时的我们也许真的会选择一种平静,它是多年的感情磨合而成的,是沧桑的经历,浇铸而成的。数十年后的我呢,我是否可以面对着一塘残荷将过去的伤痛记忆娓娓道来,我对自已的过去是否清楚地知道并且敢干面对,我不敢说。

这个世界的确不公平,有人可以享尽荣华,有人却要像富贵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挥洒着血汗过完一生。面对这样的不公,憎恨逃避都是徒劳,甚至我也说不清到底该怎么做,我面对的是无法自由选择生活方式的无奈和内心与现实的强烈,盾,在这样一个状态下,我一面应付着现实中的琐碎,而在内心寻求思想上的解脱,但不管怎样,我始终希望自已能对世界友好,尽管天性中的倔强与后天形成的反叛也许会导致我走上叛逆的路。

生老病死,我们都得一样一样地过,生命只不过是个过程罢了。我只是希望能按自已的意愿选择一个方式,真实清醒并发自内心的去实现它的价值,到了那一天,但愿我能带着平静的微笑向世界道个别,也对身边的人说声再见。

活着优秀读后感篇2

活着?活着为了什么?

当然,有很多人毫不犹豫的会说活着为了享受眼前美好的生活。

故事中的主人公福贵,是个典型的旧社会败家子。出生于富贵之家,从小到大不愁吃不愁穿,有个三从四德的妻子,也使他彻底成为了嗜赌成性、没有理想、没有责任、没有烦恼的败家子。这时的他活着也只是为了享受眼前美好的生活。

当福贵嗜赌成性后,慢慢的他把所有时间、所有的钱、所有的家当都输光了。一家老小从华丽的大宅搬进了茅屋里,也因此父亲去世了。母亲生病倒下,家珍拿出两块银元让福贵去城里找郎中治母亲的病,可是福贵却被国民党拉去当壮丁,每天在坑道里听着枪炮声,饿着肚子哆嗦过着日子。这时的福贵只想着家人,为了能对家人好而活着,愧疚的活着。

当福贵回到了家,母亲已经去世,凤霞因大病而变得聋哑,儿子不认得自己。但他没有再幻想荣华富贵,他只是踏实的劳作,肩负起做父亲,做丈夫的责任。他活着只为了责任。

可是上天总与福贵开着玩笑,儿子,女儿,妻子,女婿相继的离他而去。这是福贵的报应吗?这时的福贵活着又为了什么?我百思不得其解。

余华书中写道:“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福贵只剩孤零零的一个人,但他坚持活着。我慢慢地读懂了,他在经过了人生百态后,学会了坚持,学会了忍受,为了活着而活着。

上天给予我们生命,同时给予我们苦难与幸福。但,不管怎样,生命仅仅只是存在的形式,苦难与幸福只是其中的小插曲,为了自己而活着,忍受生命赋予人们的责任。

在福贵身上我们看到了旧社会农民的缩影,但将他放大,我们却是看见了许多农民的辛酸。以《活着》为书名,我想作者是想让人们记住的不是死亡,而是被它衬托后的生存,是学会了承受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的“活着”。

活着优秀读后感篇3

第一次读完《活着》这本书,我只觉得压抑充斥了自我的整个心灵。同时也觉得余华太过残忍,让故事中的人物一个又一个的死去,却惟独剩下主人公孤独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在我生病的那段日子。于是那本《活着》被我一气之下压在了书堆底下,因为我厌恶于华,厌恶他的残酷。

第二次看《活着》,是在今年的四月。那是个黑色的四月,在我满怀憧憬着自我的幸福未来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噩梦彻底打碎了我所有的梦。我没有办法理解那样残酷的一个事实。我觉得整个世界都崩溃了。不清楚,自我流掉了多少泪。我开始自暴自弃,甚至有了万念惧灰的地步,我深深感受到了活着的艰辛,活着的痛苦。"我该为谁而活,我为什么要活着。"那几天我想的仅有这样的一个问题。于是我开始发泄,开始焚烧我所有以往喜欢的东西。因为我想烧掉过去,烧掉病痛。

我又看到了那本《活着》,鲜红的封面深深地刺激着我。我留下了这唯一的一本,开始重新去体味活着的含义。我总认为人生最大的悲哀的莫过于地静静地等待着死亡的那一刻,可当我再读《活着》,我才明白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是你眼睁睁看着身边的一个个亲人慢慢死去,你却毫无办法,直到只留下你孤单的一个人!这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换成是我,我会不会继续生存下去,可是他却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这种对苦难的承受本事和对世界的乐观态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也更是我所需要的。我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震撼,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当这个贯穿全文的引子让我扪心自问时,我却无从答起。当我生病的那一刻起,我变得开始暴躁不安,怨天尤人。我开始挑剔身边的人,无理取闹,而身边的人一次次的包容我,无怨无悔。在伤害深深爱我的人同时,我也深深地伤害了自我。其实我比余华更残忍,我亲手在伤害身边一个个爱我的人。我的病不是他们造成的,可是我却让他们左右为难。为什么我要把自我的痛苦强加在爱我的人身上呢

活着,就要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千万别为自我找什么借口,因为"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的,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在艰难中活着,在活着中享受艰难!

活着优秀读后感篇4

这是一本从高中开始老师和朋友们一直在推荐的一本书,自己高二也读过一次,但是当时并没有太多的感悟和对这本书真正的思考,在此假期重新拿出这本书来阅读,也重新收获到了一些知识。

平凡,但不平庸。

活着或死亡都是年轻生命难以驾驭的题目,这薄薄的一本书却花费了我好长时间,这让我更加切身体会的读懂了这本书的含义。

人为什么活着?这永远是一个问题,答案也因人而异。有人活着是为了享受物质,有人活着是为了追求精神,有人活着是为了亲情与爱情。可当一个在物质上一贫如洗,在精神上混沌未开的人看着他至亲之人一个个离去之后,这样痛苦的人生,活着又有什么意义?

其实恰恰相反,生命的意义往往職匿在痛苦之中,生命只有经受过痛苦的淬炼才能变得完整与通达,试想年轻时的福贵,终日挥金如土,游戏人生,可他并不了解自己为什么活着,睁眼便为该如何挥雀时光而苦恼。这样的行尸走肉,又能看到什么活着的意义。而当年迈的福贵经历过人生的大悲大痛之后,给既是作者又是人物的青年讲述自己之时,在那米缝地眼中却无不透视着超迈的豁然。

《活着》从一个旁听者的角度导出了一个普通人平凡但又曲折的一生。主人公福贵生活在那个纷乱有特殊的时代。经历了战争。杀伐以及一系列动荡的的生活,经历了家庭的幸福到衰落,身边的人陆续的死去。在他们的一生中,不知失去的多少东西,失去金钱,失去亲人,最后只剩下一头头瘦骨嶙又险些被人宰割的老牛与他为伴。

最让人心痛的莫过于福贵的儿子抽血过多死了,那么天真的一个孩子,遇上了一个“医术高明”的医生,为了救县长的老婆,没想到那县长还是跟他一起饱受战难的春生。人生最大的痛苦莫此了吧,你总会面对到一些不想接受的现实。

这个世界确实不公平,有人可以享尽荣华富贵,而有的人却只能像福贵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挥洒着汗血过完一生,面对这样的不公,憎恨逃避都是徒劳,甚至我也不知道到底该怎么做,我只能面对现实,或者依靠努力打破现实,但不管怎样,我始终希望自己能对世界友好,因为你很难改变世界,但世界改变你却易如反掌。

回到书本,福贵做到了不被世界改变,就算经历什么大起大落,他总是能无动于衷,依照着自己的意愿进行下一步的打算。

世人总说“人生之意不如事,十之_”,可是真正有那十_的却极少,当你开始埋怨世界,有没有想过是自己哪里做错了呢?

活着容易,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不容易。

活着优秀读后感篇5

“我会好好地活着。”从福贵的嘴里说出来,坚定而又悲凉,在读完《活着》后,我的心情沉重且压抑,尤其读到有庆被活生生地抽干了血而死去。我是一个代入感极为强烈的人,很难想象,自己的儿子处在最好的年纪以这种方式死去,而福贵,接受了身边人一个个的离别。

他在晚年讲述往事时,没有逃避,没有失声痛哭,没有一蹶不振,他用轻快平静的语气讲述他所经历的一个悲痛的故事,我时常想,他不难过吗?是怎么做到热情讲述自己的伤痛的。直到后来,我有了另一层感悟。

他怎么会不难过呢?最爱的人都离开,晚年只剩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他的笑容,是坦然,是无奈,是心酸后的沉默,也是放过了自己,让自己不再纠结,何尝不是种解脱呢?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例子,只是不同程度不同经历罢了,许多自然灾害带走了他们的家园和亲人,那么他们的余生就以泪洗脸悲痛度日吗?书中福贵说:“我会好好的活着。”在我认为是对逝去亲人们的寄托,是完成他们未完成的心愿,是回忆,是安慰。但这份勇气却很难得,经历了许多挫折和沧桑后,又有几人能真正做到淡然微笑呢?

我的外公在我六年级时因病离开了人世,他在世时最疼爱我,外公生前是个很善良的人,他乐于助人,和邻居们的关系很好,所以他逝去时,邻里乡亲都泣不成声。外婆更是悲痛,偌大的房子里,只剩她一人和无尽的思念在盘旋,外公去世后,她时常对着门口发呆,后来她种了许多花,摆在客厅、厨房、房间,反常的是,她愈发热爱生活,为什么呢?明明前几天还那么伤心,为什么那么大的变故几天时间就缓过来了?外婆不爱外公吗?

直到后来,外婆告诉我,她很爱很爱外公,外公在世时喜欢花,可是知道外婆怕虫子没有种,外公去世了,外婆便开始种花她告诉我,她的爱寄托在那一束束花里,“所以,才要更坚定地好好活下去。”她发着呆,口中喃喃道。

再一联想,我们是不是也应该这样呢?即便没有什么重大变故,但我们也会经历人生一次次挫折的打压。就像学习,可能分数在一次次打击我们,但我们能抗住吗?能战胜吗?饱经沧桑,淡然微笑。显然,我们还没有福贵的“饱经沧桑”,但作者也是希望我们能够在逆境中顽强生长,微笑面对生活。

“我会好好的活着。”后面的话是,“代替有庆、家珍还有那些逝去的亲人。”我佩服他,我又想起了一句话:只有在饱经沧桑后,还能淡然微笑面对生活的,才是强者。

活着优秀读后感篇6

快乐就在我们身边——读了《活着》,留给我印象最深的除了可爱的有庆、坚韧的福贵,那就要数家珍了。家珍是个具有中国传统色彩的女性,她的表现也许并不引人注目,只是一个传统的贤妻良母的形象,但是她以她独有的存在形式阐释了一个众所皆知的道理——知足常乐。很多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真正能够懂得并应用的却很少。

还记得狄德罗效应,哲学家丹·狄德罗很喜欢友人送的高级睡袍,但当他穿上之后,开始觉得家里的家具和装饰都显得粗陋庸俗,于是把旧的东西一件件更新,最终也不觉得开心,他发现“自己竟然被一条睡袍胁迫了”。所谓知足常乐,其实就是要克制自己追求一些并没有多少价值的、虚无缥缈的东西的欲望,欲望是永远不能填满的黑洞,过于追求一些对自己并没有多少意义的东西,只会让不完美的感觉对自己越缠越紧。

人性有很多弱点,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追求了错误的东西;人之所以郁闷,是心中装进了许多杂质,不但不清理,还越装越多。于是更加迷茫,并不知道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么,越陷越深,最终沦为自己贪欲的奴隶。知足常乐,说到底就是一种与世无争、顺其自然的心境,不过分的去强调什么、不过分的追求什么,只是做好自己该做的,明确自己的追求,抛弃贪欲的羁绊,从而达到一种平和的心境,这就是知足常乐。想要做到知足常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人生阅历的积累和生命的沉淀,没有足够的人生感悟,想要做到知足常乐是困难的。因此,我们一般看到的活的知足快乐的人,大多数是老人,这并不是说老年人没有了追求,这恰恰说明在经历了人生的历练、磨砺之后,人的欲望会降低,至少不会像年轻人那样有火一般的追求,人生会磨掉一个人初生时的燥气、狂妄的追求以及内心的炽焰,留下的是金子般珍贵的经验,这个时候的人往往是最睿智的,看透人生大起大落之后,他们学会了知足常乐。这时候,他们的最大的愿望无非是合家欢乐,仅此而已。

除了岁月能教会人知足常乐,人生的巨大打击、灾难,同样会让人明白知足常乐,当然,也有可能致使人崩溃。就像家珍,经历了家庭破败、二老去逝、身染顽疾、丧子之痛之后,唯一的愿望就是可以和福贵安安生生的过日子,这就是她最大的快乐。当然,对于我们,都不会为了学会体会快乐而期盼打击,所以,为了学会体会快乐我没要做的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文化素养、道德水平,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学会将平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当做一种收获。

活着优秀读后感篇7

直到此时莫名的沉重感和震撼感充斥在心中难以散去,想起鲁迅曾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想来用这句话来形容福贵一生的经历真心恰到好处。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曾见证每次苦痛之后星星点点的亮光,像是让有庆得到长跑第一名,让凤霞嫁了人怀了孩子,这些温情脉脉的细节总是让我们以为峰回路转,天真地以为噩梦终于不再萦绕他们,每每此时,余华丝毫没有犹疑,在他冰冷的笔下,角色们毫无征兆地迅速以各种方式死去,瞬间粉碎读者们微弱的希望。因为远离那段动荡年代,因为从未有过真正的饥寒交迫的艰难与困顿,那些生离死别对于我们来说显得那样遥远,却又在余华的笔下如此靠近。

但我相信,余华是希望我们在这部充满无情、绝望和死亡的故事里,学会活着,学会生活。就如同故事主人公福贵,即使经历了人生的各种痛苦绝望,也依然能够笑对人生,这就是生命的张力。福贵没有因为亲人的离去而结束自己的生命,就像他说的,活着是为了让死去的人安心。其实他并不知道什么是活着,他只知道人活着就是这样,经历一下酸甜苦辣,有钱就赌一赌,没钱就种种田,活着就是这么简单。

是的,在面对苦难时,福贵——芸芸众生中的一个普通人,却能拾起如此之大的勇气,不禁让我们反思,现今的社会上,自杀比率的连年增高,而其中不乏被称作“七八点钟的太阳”充满希望与朝气的青年,为什么会这么容易放弃自己的生命?当我们还在为物质上的需求挑三捡四时,我们是否能够想起上一代人为了生存而挣扎,一个月工资可能只有几十块的情形?当我们还在抱怨命运的不公时,是不是也应该想想这世上更苦难的人呢?

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是幸运的,但同时顺利的生活让我们禁不起苦难与挫折,让我们往往迷失人生的方向,失去前人们那种顽强坚韧的生命的张力。

生活从来不缺乏希望,就好像在失去亲人之后福贵还有那头与他同名的老牛一起走在夕阳下,当你受到挫折时,不妨想想至少你还有父母亲人和朋友,想想起码你四肢健全,身体健康,如果这些都没有,想想你至少还活着。

就像小丸子说的那样,“只要活着,总会有好事发生的”。

余华自己在序中写到,“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现实生活的无情与残忍,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宽广;而生命的张力促使我们,纵使要担当诸多难以承纳的苦痛,依然要学会坚忍、顽强。

活着优秀读后感篇8

生命有限,世事无常。《活着》中的主人公福贵,经历了太多生死离别。暮年的他只有老牛陪伴,却能安详地站在盛夏的阳光中,享受大树好乘凉。哼出:“皇帝招我做女婿,路远迢迢我不去”的歌谣。阅读《活着》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精神旅行。福贵,最初是个地主家的阔少爷。家里有钱、母亲溺爱、妻子贤惠,而他整日风流潇洒以吃喝嫖赌为主。终于在一次和人赌博时被人设局,输光自己的家产变成一无所有的穷光。

当他艰难的回到家中把这个消息告诉家人时,这次他爹没有打他也没有骂他,只是带着几近哭腔告诉他赌债也是债,给他筹钱让他去城里还债。他有生以来第一次出力,还是挑着铜钱去还赌债,肩膀磨出了血,脚也磨破了,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劳作做的辛苦。他突然明白了父亲为什么不用银元,而要用铜板去还债。他知道了每一个铜板的来之不易。可又有什么用呢,家里现在再也没有钱了。

父亲是在他们搬去茅屋住后不久被活活气死了,母亲在穷困潦倒中病倒,福贵在去给母亲抓药的途中被抓了壮丁,妻子家珍一边打听福贵的下落,一边下田干活,艰难的养活两个子女。几年后,当他几经波折回到家时,母亲早已病逝。女儿凤霞因发高烧成了成了聋哑人。在生活磨难的一次次打压下,这位曾今的地主少爷不仅没有被打垮反而成了家里的顶梁柱,为了生计,学起了干农活,他白天在地里干活,晚上借着月光还在地里干活。锄头、镰刀划破了手脚,泥巴成了最好的药。

厄运的阴影一直追随着他的脚步,在艰难困苦的生活中,儿子有庆助人为乐,血被抽干而死。妻子家珍因患软骨病而死,女儿凤霞产后败血而死,女婿二喜因工伤而亡,外孙苦根因吃豆子而撑死。不知是命运对他特殊的照顾还是对他的惩罚,让他一人孤独的活了下来。初读《活着》我认为一家人的苦难都是因为他造成的,再读《活着》时,我为生活在那个时代的社会底层穷苦人民感到不幸。福贵的悲惨命运,我不知道是应该归结于那个时代,还是要归结于他自己。对于一个经历了从云端跌入谷底的人,我被福贵那颗追求光明的心而感动,无论生活带给他什么,他都可以一一“忍受”,只是单纯的活着。岁月的年轮在他的额头刻下一道道岁月的痕迹,这位历经沧桑的老人用他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无论命运是多么的残酷,悲剧多么沉重,只有活着的意志才是人生唯一不能被剥夺的东西。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也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只有活着才能感知生命赋予我们的一切,才有机会去细品人间甘甜。高考的势利,感情的不顺、生活的小坎坷……这些又都算的了什么?一切都会被时间的长河给冲淡。

好好活着,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好好活着,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

活着优秀读后感篇9

再读《活着》,没有泣不成声,只是内心笼罩着“欲哭无泪的压抑”,让我无法呼吸,这种感觉比酣畅淋漓地大哭一场还要痛苦。生命中脆弱与顽强、欢喜与哀伤,让我懂得人性的温情能够一步步把无边的苦难变成继续前进的力量。

活着,对于和平年代的我们来讲是件简单、再容易不过的事情。而在那个动荡、贫穷的时代,生活中的无情和残酷,远比我们想像的更为可怕。

《活着》的内容的确是活着,只不过是活剩一个人罢了。小说的里的人物一个接一个死亡,只剩下最该死的福贵。福贵曾是大富大贵的地主家少爷,吃喝嫖赌无所不干,父亲被气死,母亲病死,后来家终于败光,成了一个连活下去都困难的穷光蛋。然而不幸的是,后来,儿女、妻子、女婿也都相继离去,连那个可爱的小孙子苦根,也因吃豆子噎死了自己。最后只剩下两个”——福贵和一直陪伴着他的那头年迈的牛。想起这个场景,人生是多么凄凉呀。风云诡谲的命运就像一把锋利的杀猪刀,悄无声息地杀死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我无法释然,甚至埋怨作者余华,为什么让福贵一个人孤独地活下来呢?他有一千次死的机会,也有一万个自杀的理由,他给所有的亲人送了终,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压抑沉重的生活,未免太过残忍了。

合上书,我掉进思考的黑洞里,千万遍地问自己:福贵历经磨难,饱尝悲苦,为什么还能在夹缝中活着?作为大千世界之一我又为什么活着?这也是我该用一生去回答的问题。如果故事的主人公换作是我,早已无力活下去,没有勇气面对一次又一次的灾难。我没有办法像福贵那样在一个黄昏的下午,向一个愿意聆听的陌生人,平静缓慢地讲述自己的那些或美好、或悲伤的回忆,然后再高声唱出那首古朴的歌谣:“少年在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作者余华说过:活着是生命本身的要求,也是活着的人的最基本的目的,而不是为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余华为福贵找出了一条活路,那便是忍耐和包容,活着是自然而然的事。

对于生命,我一直保持着高度的敬畏。在一次课堂上,老师问我们怕死吗?当然很多同学都回答怕死,我对死亡也充满了恐惧。但是当前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要自杀?为一点小事要死要活,成绩没考好被批评就跳楼,情绪失控就轻生,受了委屈就离家出走,因为学习压力大而抑郁……活着不快乐,生命便不再延续了吗?也有很多的人,为了活着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和折磨,活着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条寻找希望,追求幸福的路。

苏轼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的一生中总有遇到很多挫折和苦难,我们要坚强、乐观地面对。活着,一切才有希望,才有力量,活着就是一种胜利。

我似乎明白了人为什么而活着,好好活着,真实地活在当下,比什么都强,为活着而努力地活着。

活着优秀读后感篇10

《活着》讲述了福贵一生的故事,这是一幕演绎人生苦难经历的戏剧,更是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老人的人生感言。小说的叙述者“我”在年轻时获得了一个游手好闲的职业去乡间收集民间歌谣。在夏天刚刚来到的季节,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听他讲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 地主少爷福贵嗜赌成性,在城里赌光了家业落得一贫如洗的境地,穷困之中福贵因母亲生病前去求医,半路上却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两年后被解放军所虏,回到家乡才得知母亲已经过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凤霞却因一次高烧不幸变成了哑巴。然而,故事没有结束,真正的悲剧才开始上演:家珍因患有软骨病几乎不能下地;儿子为救县长夫人献血时因抽血过多身亡;女儿凤霞与城里的偏头二喜喜结良缘后,产下一男婴,却因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凤霞死后三个月家珍安然去世;二喜在城里施工过程中被两排水泥板夹死;外孙苦根便随福贵在乡下生活,生活艰难且常常食不果腹,福贵给苦根煮豆吃,不料苦根却因吃豆子撑死……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回忆。

时隔几年,再一次重温这部充满沧桑与悲情的经典著作,心中的想法也发生了细微变化。起初不明白为什么福贵在经历了巨大的人生变迁后还能悠然地活下去,换做常人,倘若亲人相继离去,或许早就没了活下去的勇气,更何况福贵曾经经历过三次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切身之痛。在作者的笔下,福贵的人生从始至终都充满了悲剧色彩,亲人的相继离去有时会让读者觉得现实的人生并非如此,甚至不相信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与福贵有着同样遭遇的人,然而艺术的真实会让人相信世间不但有过活生生的福贵,而且将来还会有很多。有读者评论说福贵的一生不是“活着”,而是“幸存”,对于此,我有不同的看法。的确,福贵的一生是凄苦的,是充满着令人窒息的绝望的,但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都没有向生活低头,始终对生活充满了宽容和坚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才是生活中真正的强者。反观现代社会,物质的富足和亲情的关怀往往使生活中偶尔出现的挫折和失败被过分放大。面对挫折,有些人能够泰然处之,而有些人则被压得喘不过气,甚至做出偏激的行为,给自己和周围的亲人朋友造成无法挽回的遗憾。殊不知,与福贵相比,他们的生活竟是如此莫大的幸福!福贵的一生,经历过大富大贵,经历过一贫如洗,经历过动荡的社会局面,更经历过生离死别的悲痛,然而生活的种种磨难都没有打倒这位老人,福贵用一生向我们书写着人生下来的使命就是要勇敢地活下去!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