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申克的救赎高中读后感(精选5篇)
一条漫长的自由之路、一次灵魂深处的洗涤、一部不朽的励志经典,“希望”遵循神的旨意安睡在内页被挖空的《圣经》里,附着在安迪高大的身躯里,匍匐在500码的下水道里,最后,那条仅有的肮脏之路把安迪送往美丽的新世界。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肖申克的救赎的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肖申克的救赎高中读后感(精选篇1)
奥斯卡获奖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中,肖申克明明是监狱,主角明明叫安迪·杜方,那为什么不叫《安迪的救赎》?
因为安迪救赎的不仅是他自己,而是肖申克监狱中的大部分人和大部分环境:安迪改变了监狱的图书馆,帮助许多囚犯考上了高校;安迪为囚犯播放了德国女高音的天籁之音,令他们感受到片刻的自由与希望;安迪走后,他在监狱中的传奇以及他的逃狱成为了朋友们茶余饭后最喜爱说的奇闻。
除此以外,安迪改变最大的是瑞德,瑞德从开始说“希望很危险,许多人会为之疯狂。”到片末“希望真是一件好东西。”安迪,在为自己的自由救赎的同时也救赎了瑞德的那颗凋敝的心,所以影片最后,好友俩在湛蓝的大海边相拥,让人感到热泪盈眶,因为比想象中多了一份救赎,因为比完满更完美。在救赎自己的同时,其他人真的没有一点影响吗?安迪和瑞德说:“No!”救赎自己,何尝又不是救赎别人。
希望是指南针,它带安迪到达了美丽的圣娜达卢:安迪用20年的时间挖出了瑞德所说的“用600年也挖不出的隧道”,爬过了瑞德无法想象的奇臭无比的下水道;希望是船,它带安迪和瑞德两位老友一同到达了美丽的圣娜达卢,瑞德那颗凋敝的心绽放出了光明与快乐。
从一开始,安迪就找到了自己的圣娜达卢,所以他选择骗过所有人,装作喜欢石头和国际象棋,其实是为了扔掉挖出的石头;装作与狱警为伍帮忙洗黑钱,其实是为了保护自己,为了寻找机会;买手槌为了雕刻国际象棋,其实是为了日后的自由。所以,找到了人生的圣娜达卢,下定决心为之努力,全世界都会为你让步。
有比在黑暗与孤独中堵上生命去挖一条“600年都挖不出”的隧道更可怕的吗?有比在恐惧中爬过一条500码——相当于5个足球场距离的下水道更难忍受的吗?可是只有在经历了黑暗与污秽,你才能到达一个干净、光明的世界。
找的人生的指南针,到达心中的圣娜达卢!
肖申克的救赎高中读后感(精选篇2)
除了安迪,从监狱里其他角色的身上我也c感触良多。
监狱图书馆管理员老布,是一个使我印象深刻的角色。他从少年时代就进入了监狱,在监狱中度过了50年,他已经习惯了监狱的生活,为了呆在监狱,甚至想通过伤害狱友的方式。
在获得身体上的自由之后,他发现对于这个世界,他已经无法适应了,他甚至多次想回到监狱之中,最后在挣扎中自缢了。他的经历令人唏嘘不已,但是却给了我们很多的人生思考。监狱这个地方,不仅在生理上对人的人身自由进行限制,而且在精神上对人进行束缚。而形成这把无形枷锁的要素就是长期的隔离和体制化束缚。马克思说过“人是社会关系中的人”。
我们每个人都不单单是独立的个体,而是与他人形成不同的社会关系,不同的环境,不同的社会关系造就了不同的人。而监狱这个地方,体制化的束缚使得一大众犯人,尤其是无期徒刑的犯人与外界长期失去了联系,失去了与外界的沟通,久而久之,监狱就变成了归宿,因为他已经习惯了这里,更重要的.是他对自由的那种渴望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被消磨殆尽了,正如瑞德说的“如果你也在监狱里举办了入狱40周年庆,也许你也会有和老布一样的想法”。
在瑞德出狱之后,他也深深体会到老布当年的那种心情,如果不是因为还有答应安迪的事情未完成,估计也会走上老布的道路。其实在我们的现实也有类似的事情发生,有些犯人出狱后短期内重新作案,原因很简单,他们已经不适应外面的世界,而是想要回到监狱去,其实这是一个社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老布在临死前写下遗书,说“当局已经不再在意我了”,这其实也说明了对于那些长期关在监狱服刑的犯人,他们为他们的过错已经付出了代价,等到他们出狱之后,他们也许没有了亲人,朋友,甚至被唾弃,得不到认可,过着更加悲惨的生活,而监狱反而使得他们有归属感,人一旦没有了归属,没有了他人的认可,那么他就会走上另一个极端。
肖申克的救赎高中优秀读后感
肖申克的救赎高中读后感(精选篇3)
看完这部电影我突然心血来潮想写些什么,也许是折服于主人公安迪的聪慧,也许是感慨于他的坚持,也许仅仅是想写些什么而给自己找的借口罢了,不管是哪种理由有一点却不可否认:这部电影的确打动了我。
电影中一共出现两派人物:以安迪为代表的囚犯和以诺顿为代表的掌权派。两者有利益的交叠也有地位角色的冲突。抛开其他因素不说仅从两派代表人物自身特点来说,就存在很强的可比性。
首先从安迪的个人品质来说,在许多方面他的行为都堪称典范:无论是刚入狱时面对不公的命运时候的理智,还是和狱警哈德利打交道时的冷静,不管是遭遇姐妹花骚扰时的勇敢的反抗,还是为达目的坚持不懈的那种自信……不可否认他所作的一切极其平常,但正是彼时彼刻的这种从容豁达真地打动了我。设身处地的考虑他所面对的一切,我不敢说我能做得和他一样好。他为目标而痴狂,为理想而奋斗,用执著的奋斗续写了一首不屈的歌。
除了安迪,另一位主角瑞德的美好品质也不可否认,他作为故事的讲述者,安迪的朋友,一个在监狱里能够得到违禁品的善良的人。如果不考虑他的个人历史(谋杀犯),不考虑他所处的具体环境(监狱),可以说他是一个非常和善的老人。两个人都有人性中最美的一面:纯朴,善良。
说起掌权派的代表人物:狱警哈德利和典狱长诺顿。前者象征冷漠,暴力,和绝对的服从。是统治者的冷血工具。后者象征贪婪,自私,和残暴。是邪恶的化身。地位的相对优越让他们习惯于用武力压制一切,掌握一切。
从安迪入狱的那一刻起,所有的人权都已不复存在,他和他的同伴所要面对的是所有的不公正:遭受没有理由的责打,吃掉难以下咽的饭菜,进行简单的重复的洗衣工作,体会单调乏味足以让人窒息的禁闭……
掌权者披着一幅仁慈的伪装,却肆意的践踏着囚犯的一切。
囚犯因为获罪而入狱,却表现出善良的本性,掌权者身为官吏却毫无怜悯之心,强烈的对比让人不得不对当时的'现实反思。也许影片正是想通过这样的地位的冲突和角色行为的冲突来对现实社会进行强烈批判。我记得安迪的一句台词:“我在外边心直口快做一个正直的人,而在里面我却不得不做一个坏蛋。”这句台词不仅是主人公对现实强烈不满的表现,更是对现实无情的讽刺。
也许现实就是如此残酷,也许监狱的确如此真实,也许在社会的某个角落正在重复着这种不公。但所有的一切仅仅只存在于假设之中,现实的所有也因为假设的存在而把真相隐藏。只给我们一个“或许是真”的假象,让我们猜测,让我们想象让我们体会那更深层的含义……
肖申克的救赎高中读后感(精选篇4)
《肖》批判了美国的司法制度的种种弊端,以及对人性的压迫折磨。一开始,安迪被送上法庭。我们知道,举证制度应该由控方提供证据,不得由被告方举证,如果控方无法提供足够的证据,那么被告被无罪推定。影片中,警方找不到安迪的枪,依靠的只是安迪可能的杀人动机和同样口径强制射出的子弹,根本没有充足的确凿证据。安迪就这样被无辜的送进了肖申克监狱,一呆就是19年。
监狱比地狱还可怕,囚徒是毫无还击能力的羔羊,狱官们冷酷无情得统治着眼皮底下的小可怜虫们。在他们眼中,这些囚徒不值一钱,只分有用的工具和无用的工具。讽刺的是,狱长是个凶暴虚伪的魔鬼,却口口声声“圣经”。美国司法制度的漏洞暴露得淋漓尽致,狱官杀人如草芥,对囚犯的司法保护机制严重缺失。狱官还利用税务制度的漏洞获得利益,以堂皇的手段收受X贿赂……导演用工笔,冷静大胆的暴露出美国司法制度的恶。在影片中这些丑陋现象的背后,我们可以感受到编导对这些弊端的强烈批判。
这些弊端压到囚徒身上,就导致了囚徒们人性的扭曲。一堵高墙将自由挡在外面,长久地困于高墙内,囚徒们已经习惯了没有自由没有希望以及存在于监狱里的一切。然而毕竟人性没有毁灭,人性里渴望自由、幸福的本能还在做顽强的挣扎,于是他们感到迷茫、失落、痛苦。70多岁的老头子已经把自己深深融进了肖申克监狱,却被冷酷的狱官放了出来,已经如此高龄的人象新生儿来到外面的世界,处境是极其艰难的。更重要的是,他已经没有精力没有能力再将灵魂从肖申克监狱抽出,融入这个新世界了。所以他在痛苦挣扎后选择了离开,离开这个不属于他的世界。
安迪来到了肖申克监狱,一切都变得不同于以前的古板呆滞,开始有了生气。他是囚徒们的人性救赎者,他要救赎的不仅是自由,还有活力、幸福、知识……他让囚徒们开始觉得生活是有希望的,希望不是个危险的东西。安迪建立起图书馆,给他们放音乐,教他们知识。就连固执的瑞德也有了可喜的改变。正是有了安迪的救赎,瑞德出狱以后虽然极不习惯,但毕竟没有步老头子的后尘,因为他拥有了希望,他渴求自由,他想要幸福,他明白了安迪“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真义。面对压迫,面对不幸,不能苟活,要敢于追求幸福。
安迪的救赎还体现在粉碎了狱长一伙豺狼之徒,让他们得到了可耻的下场。片中暴力恣睢的一位狱官被抓走的时候“哭得象个小女孩似的”,狱长也饮弹自尽。充分显示了安迪的高超手段和大智慧,他实在是位神人:面对检查的极度冷静,越狱、提款……令人拍案叫绝。一方面这个结果反映出导演在批判美国司法制度同时,仍然对美国整个司法制度持肯定态度。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美国人“幸福要自己争取”的理念,而不能考等待命运的施舍。
肖申克的救赎高中读后感(精选篇5)
一个蒙冤的人,一颗不屈的心,一个通向自由的洞,一片海阔天空。
在94年的奥斯卡颁奖礼上《肖申克的救赎》败给了《阿甘正传》,但伟大电影所传递的精神是永不可磨灭的,如果说《阿甘》代表着一个群体的国家梦,那么《救赎》则是一条曲折的自由之路。
电影主人公安迪因莫须有的谋杀罪而被判无期,他在狱中结识了数次假释都未获成功的瑞德,心怀希望的安迪一边帮忙改善监狱里沉闷麻木的氛围,一边用小鹤嘴锄挖洞,二十年如一日终得自由,和获释的老友瑞德重逢在墨西哥阳光明媚的海滨。人生多变幻,命途多坎坷,在影片中监狱里的灰暗色调和残酷规章制度中透出的希望之光则更能直射人心,正如安迪在留给瑞德的纸条上所写的一样:希望是件美丽的东西,也许是最好的东西,而美好的东西是永不消逝的。
一个人不论在处境多么糟糕的时候,也要提醒自己别丢掉了希望,哪怕心灵承受着重压,也要让希望在胸口搏动,希望不灭,未来仍然可见。安迪的狱室里有一本藏鹤嘴锄的《圣经》和三张用来遮住洞的女星海报,书的第一页上写着“得救之道,就在其中”,这代表着安迪心中对自由的向往;而海报上玛丽莲·梦露的微笑背后,则是一条耗时二十年成就的自由之路,诸多小细节都展现了一个永恒的主题“希望”。
心怀希望的人常有伟大力量,能抛开岁月伤痛,抛开鄙夷眼光,不卑不亢、一往无前地直达心中彼岸。希望是种种美好事物的开端,试想安迪若不试着用小锄触及那面墙,他便不会发现连散落在地上的碎泥里,都满是自由的味道,也更不会拥有一片宽广的碧海蓝天。
“坚强的人救赎自己,伟大的人拯救他人”当安迪在狱中放起歌剧唱片,那些被命令禁锢着的人们抬头注视着老旧的广播喇叭,一颗颗沉沦已久的心灵,在这一刻都挣脱枷锁飞向深邃天空。要让每个人的内心都充满希望的确并非易事,但看看当下,我们正活在一个榜样层出不穷的年代,周围总有美好事物在感染你我,就如同在黑暗中举起火把总能照亮身边人们的脸庞,希望就像火光,照亮的是一群人,温暖许多颗心,只要愿意,我们随时都能选择做一个以希望为人生信条的精神传递者去温暖更多的人。
当电影镜头定格在海洋与沙滩的交接处,眼里一片蔚蓝,心也随着波涛自由荡漾。不怕此时此刻的一无所有,只要心中常怀希望,失去的会在将来重逢,更美好的都在不远处默默守候。
肖申克的救赎高中读后感
上一篇:秘密访客观后感600字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