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范文百科-您身边的写作助手!

穹顶之下观后心得体会

范文百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穹顶之下观后心得体会(精选5篇)

《穹顶之下》全片103分钟,柴静走访多个污染现场寻找雾霾根源,并多国实地拍摄治污经验。这次关于雾霾的调查,被认为是“非机构、非记者所做的信源最权威、信息最立体、视野最开阔、手段最丰富、最有行动感的雾霾调查”。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穹顶之下的观后感,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穹顶之下观后心得体会篇1

最近柴静的《穹顶之下》纪录片很火,我看了完整的片子:从中我们明白了很多我们应当明白而不明白的知识,明白后为自我生活在这样毒恶的环境中而感到恐惧。十分佩服柴静这个女人,之前都有拜读过她的《看见》这本书,经过她的媒体人的视角看待问题,很客观、真实!

这部片子引起的反响很强烈,因为资料已经触及到某些的人和团体的利益,但更关乎我们每个人的生存权益,所以骂声不断,赞许声更是不绝于耳。在我们身处这样的环境中,这样的声音应当多些。

试想每一位公民(包括政府人员和企业自身、个人)都有良知,我们的环境至于如此?!反观我们的社会,其实最大的问题还是“钱”的问题、发展的问题,此刻的很多人(包括我们在此评论的人)会为了钱而不择手段,环境问题不是个人问题,而是大家的问题,可谁又会放弃自我利益去改善环境呢?答案在当前是否定的,所以解决好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才是根本。

当前,本届政府已经颁布了深化改革的意见,不光人民群众意识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我想政府应当不傻。或许柴静的《穹顶之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出现,会对能源的深化改革起到助推作用,我们也更期望看到政府、企业和那些的专家们更正面、更负责的回应!

最终,还是感激那些有良知的公众人,也期望有更多的这样的公众人物做出更多的利于社会提高的事情,也包括我们每一位人,完美环境,人人有责

穹顶之下观后心得体会篇2

雾霾能够倒逼政府调整发展思路,也能够倒逼每个公民反思自我的行为,而种种诉求最终都会归结到改革这一层面。

与其他雾霾报道相比,《穹顶之下》延续了柴静作品一以贯之的审视、追问和投入:雾霾是什么?从哪儿来?我们该怎样办?而在冰冷、赤裸的事实之外,不再有无谓的指责与旁逸斜出的缠绕,令人印象深刻。

比如在“源解析”的问题上,纪录片以翔实的数据与权威的演示,不回避,不演绎,直指问题的症结所在,即我国空气污染60%以上来自煤和油的燃烧,雾霾问题很大程度上是能源问题。而能源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一个选择什么样的发展路径的问题。这不仅仅关乎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也关乎国家的治理体系、能源战略及产业结构。

从历史、他国的治理经验来看,英美等国“在治污前20年污染物下降了80%”的现实,不仅仅带给人们期望的曙色,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治理雾霾的紧迫性。不能再等、再拖、再吵了,异常是应对管理与执法的困境,应当有所突破。

蔚蓝的天空不能只是在语文课本中,生命的意义正在于一代代的血脉关联。治理雾霾不仅仅是科技问题,也不仅仅是政府行为,还应当成为这个社会波澜壮阔而又委婉细致的公民行动。每一个人、每一个机构、每一个组织,都有职责将紧迫感化为切实的行动力。

走过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几十年,中国社会尽管目前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的利益诉求,但在穹顶之下,每一个人、每一个地方都无可逃避。所以,雾霾最严重的时期,固然意见有分化、表达亦多元,但恰恰也是最容易达成共识的时期。雾霾能够倒逼政府调整发展思路,也能够倒逼每个公民反思自我的行为,而种种诉求最终都会归结到改革这一层面。

公众是空气污染治理的核心力量,以公民的名义行动起来。从完善立法到调整公共政策再到调适公民个人作为,充分发挥每一个人、每一个机构、每一个组织“心底有爱惜”的力量,改变我们的大气环境,进而改善我们的生存环境。让孩子不再一出生就罹患疾病,让全球每年35万至50万人早死这样惨烈的数字消失,让雾霾成为历史,这是宿命,也是职责。

穹顶之下观后心得体会篇3

生产力和科技水平达不到的时代,对自然和能源的索取受到客观制约。而今科技和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人类对赖以生存的地球渐入无所不能的境界。这种趋势中人定胜天的豪情难掩人类颠覆自我生态的幼稚,是人和自然相处中必将迈进玉石俱焚的误区。老祖宗早就有天人合一顺势而为的自然观,即便是今日,在这种危机来临之前,仍然有人对此提出思考和预警。对于节能减排,一切的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的困惑难道比人类自身生存都重要吗?回答绝对是否定的。

从小我来讲,节能减排是一种修行。降低个人的物质欲望,不要求人人都去大山中修行,只要力所能及地做一些事,就如片中提倡的,少做一些对环境不利的事,多做一些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事,就是善莫大焉。而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那就需要一种共识,我们需要的不必那么多,或许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升级版的小农经济,或许是片中提出的在放量增长的过程中,把节能和减排做到极致。其实我们需要的只是思想和智慧、文化和艺术的无限发展和繁荣,那些应当剔除的物质增长,应当像毒瘤一样舍弃。就像应对雾霾和诸多生存问题时,我们有本事想出解决问题的法子,这才是人类能够舍弃物质包袱困扰,依靠智慧继续前行所需要的。

我想历史是这样发展的:

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很多能源

经济快速发展带动柴静等人过上礼貌生活

很多能源消耗产生空气问题

礼貌生活的人们始经过先进的互联网了解到雾霾和pm2.5的危害

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了整个中国走向礼貌社会,并有了互联网及快速的网络能瞬间加载3个小时的视频及快速传播给朋友

这时候柴静及他的团队站了出来,在节后的第一个周末发布了这个视频

穹顶之下观后心得体会篇4

柴静的视频看完之后,深深地感觉到柴静的团队真心专业,其中有一个动画片介绍pm2.5视频做得十分好,让普罗大众能看懂,再加上柴静的妈妈身份及十分感性的一面,调动了更多的女性用户,她弱弱地听了很想哭泣的声音比过去的任何很死板理性的pm2.5科普文章都来得更有效果,反正这次我朋友圈里的几乎所有妈妈都转发了这个视频,并发表了感慨。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牺牲了环境,但带来了高速的礼貌发展,柴静就是这样成长出来的,我们也是,这有点讽刺也有点无奈不是吗,柴静作为比较有资源的一员,站了出来,对她来说选择这个时候发布她的言论绝对是一个极好的时机:前几年的雾霾基础教育及最近几年的社交网络也给了一个极好的平台;没有这么几年的雾霾影响也不会有这么多的新闻平台大力推动这个视频;大家没有体会过雾霾的痛苦也不会在朋友圈疯狂地传播;并且国家正在转型期,正在大力推动产业改革,同时政府也正在寻找方法解决雾霾问题,正缺柴静这样的事情出现。

综合以上各种条件,这件事必定会发生,只是机会放在柴静那里了,她不站出来,会有别的柴静站出来,我想这其实是历史选中了人,当然同时人也在推动历史的发展。

话说回来,我们也在吃着社会快速发展的红利,是社会网络的建设者,也消耗着社会资源,这真是一个很混沌的社会问题,感觉会有一个大问题摆在面前--没有快速发展就没有互联网,没有快速发展就没有各种社会资源和柴静的成长,更不会有这样的《穹顶之下》。

当然,社会体制还有很多不健全的问题需要去解决,如果此刻开始投身环境问题的治理产业,可能会有不错的经济效益,看了视频之后,我又不断在思考这个问题,比如你去看看美国,所有货车都要在排气系统上装上空气过滤器,如果有这样的设备商出现,也会赚到不少钱,一开始冶理,就相当开始了一场革命,很多老旧的产业要被淘汰,新型的产业及人才会涌进,经济也会出现一种叫“治理经济”的东西,治理带来的机会并不难发现,又比如,如果工厂很多需要优化或者转型,面向这类工人的培训或者教育机构,或者招聘等平台都有很多的机会。

穹顶之下观后心得体会篇5

分两次看完柴静《穹顶之下》,这个山西老乡为空气清洁做的具体工作,包括作为资深记者对事情的影响,应当说正能量是巨大的。在每年一度的两会之前,如同把一块巨石抛向这个前行疲乏进而经济转型的社会生活中。也或者说是大河涌动之中的抛下一枚深水炸弹,激起的浪涛足以撼动一些既得利益者和习惯势力。但愿在国家制定政策法规的层应对解决污染有所推动,有所提高。

生产力的发展,给了人类影响自然的无限可能。对物质进一步需求和贪婪,使人们误入歧途。其实人们的生存条件,无需那么多的能源和自然的消耗。在原始的小农经济下,人们的需求无非是温饱要求的一点食物和衣物,简单的洞穴或房舍。人类的智慧和思想宝库能够毫无限制地增长,而对于坚持生命和思考所需的物质,不管变换了多少花样,升级多少代,用以供给给生命的能量永远是那么一点就足够。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老祖宗早就有人身体力行,如同那些此刻仍然在深山中修行的隐者,不管出于哪一种思想渊源,对物质的需求都降低到最原始的状态,追求的无非是精神上的成就和满足,恐怕这是人类礼貌下一步都需要思考和面临的问题。

我的博客以“有限的物质和资源,无限的生活和内心”表达了最初的这种心境。身心相得益彰的健康之路,才是个人幸福安宁的途径。贪婪会带给人们心灵深处的不愉悦,人们会越来越多地感觉到,物质的富有、财务的自由并不会完全对等地赋予自我精神上的愉悦。假如没有思想智慧和文化艺术上的跟进,再多的财富和享受,也不能换来心灵的宁静和欢乐。

雾霾的构成,事实上是人类对煤炭和油气等能源的无节制消耗造成的,这种社会发展趋势正是由于人们对于物质无休止的追求造成。所谓的身外之物,即荷载人们思想和智慧的身体之外,极大丰富的商品,林林种种的物资,这些看似完美的东西,都是对自然和能源无限索取换来的,而这些所谓好东西并不都是我们必须的。就像华丽繁复的包装下头,我们需要的只是某件东西本身一样,决不能做买椟还珠的蠢事。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