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电影霸王别姬观后感(精选5篇)
《霸王别姬》充满激情地叙述了一个延续半个世纪的故事。电影不仅具有纵深的历史感,还兼具细腻的男性情谊与史诗格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霸王别姬观后感,欢迎查阅!
看电影霸王别姬观后感精选篇1
这部以京剧为题材的电影给我的感觉就是热闹而又落寞,浓艳却又惨淡。历史与现时、真与假、善与恶、爱与恨,纠结缠绕,人世纷争。他是陈凯歌早期导演的影片,可以说是堪称经典,其中融入了人生,艺术,政治,历史,情感等多种元素,仍显得杂而不乱。这部影片改编于香港作家李碧华同名小说,集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两岸三地的人力、物力、财力合作制成的影片,为陈凯歌赢得1993年度法国戛纳电影节最佳电影奖,这是中国电影首次获得被全世界认可的最高影展奖。影片所展现的京剧名角在_期间惨烈的屈辱史,通过京剧艺人的经历,展现的中国现当代历史,并试图探讨历史的变更对京剧艺术地位的影响。
看完这部影片之后有两处情景最让我难以释怀。其一是段小楼结婚的那天晚上,程蝶衣放下剑跑走,段小楼追到门口的时候,外面有人喊:“日本人进城了……”紧接着便是浩浩荡荡趾高气昂的日本兵闯进城来,那种眼看着外人闯进自己的家中却无能为力的感觉,是怎样的一种屈辱与痛心啊。其二便是后来_时期的那部分——那令所有中国人为之痛心的十年。这部影片使我们看到了人性中自私的一面:小龙套为了自己成角的梦想而不断地伤害着那个曾给予他重生机会的程蝶衣,段小楼为了自己能活命而供出蝶衣,逼死菊仙;再加上那爷,师傅,袁四爷等人物的丑恶嘴脸,莫不阐述了一个这样的主题:人总是为自己着想的,只要外界事物危及到自己的根本利益,什么都可以抛弃,包括友情,爱情,亲情。
当然这部影片中最大的主题就是感情,片中程蝶衣,段小楼以及菊仙三人的感情纠葛。程蝶衣这一人物形象无疑是影片的灵魂,他的一生在与世俗社会的对抗之中充满了孤寂与悲凉。他从小就挣扎在苦痛之中,被母亲送进戏班后,先是忍受断胼指之痛。尽管是胼指,但也骨肉相连,可为了挣个活路,必须断去它;一如他必须离开他的娘亲,没有退路。在鲜血淋漓的惨痛之中,他被按倒在祖师爷的香案前完成了入行仪式。最令他最难以忍受的是师傅让他学坤角,背弃自身的性别。执拗的蝶衣总念成“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而饱受刀坯之苦。但他依旧不肯改口,一错再错,“这其实并不是‘错’,而是一种坚持,是对性别倒错的顽强抵抗——也是对他一生悲剧演变本能的逃避和抵抗。”他甚至企图毁掉自己的手以摆脱唱戏的悲惨命运。蝶衣在学艺中一次又一次反抗苦难的人生,这种经历造就了他倔强性格和反抗意识,也造就了他的艺术功底,并使得他不得不认同和依恋这种充斥暴力的文化和社会。蝶衣在学艺的过程中,豪情仗义的大师兄成了他的偶像和保护神。久而久之,他对段小楼形成了一种特别的依恋和期盼,这种依决不是狭隘的男女之爱。然而,这种感情与他对艺术的感情一样并不为世俗社会所理解。在段小楼的世界里,充斥底层社会的谋生智慧,他经常拍砖、拍茶壶为师傅和自己解围;作为戏班里的大师兄,他深谙其中的游戏规则,胜任和愉快地配合师傅。当段程二人走上从艺之路并成了名角时,他们对艺术便显现出两种迥异的态度。袁四爷来听戏时,蝶衣想得到其栽培,而小楼则想“让他听明白了,没他四爷的捧场,咱在北平也照唱照红。”这里透着底层人民对权贵的不屑,全无艺术的追求;当袁四爷请他们细谈《霸王别姬》这出戏的学问时,段小楼则表示另有意趣——喝花酒。段小楼在这一意趣中得到了意外收获——菊仙的爱,这又是一个传统的话本演义中江湖男儿与风尘女子的经典情缘。“程蝶衣+段小楼”的故事上又叠加了“菊仙+段小楼”的传奇。菊仙似乎是蝶衣在世俗社会应有的形象——在权力秩序中安分守己、稍带点练达与狡黠。但蝶衣并没有在这个既定的弱者轨迹中行进,执着地寻找着自己的艺术理想。菊仙与蝶衣的矛盾冲突就这样开始了。
程蝶衣与菊仙的人生价值取向冲突在事件中不断升级,段小楼也在世俗力量面前不断妥协,终于导致了蝶衣的绝望。因为程蝶衣只有在虞姬和霸王的故事中才能找到“从一而终”的知音,在这种精神幻象中,蝶衣才能找到自己的存在,而当自己连出演虞姬的资格都被取消后,他的精神世界则一片荒凉,艰难的人生自然全无意义,等待他的只有死亡了。当小楼劝他服软时,他回答和回敬了一句“虞姬是怎么死的”以示自己的理想和决心。之后,程蝶衣烧了自己赖以维生和精神象征的行头,面对着“无法直面的惨淡的人生”,他决心以死来抗争。但是,他面临着是“无物之阵”,他知道小楼和菊仙的所作所为也无疑是世俗人生的最佳选择,他不能对这种愤恨追根溯源——没有谁可以为国民性负责。但蝶衣的心已经死了,他换上了新社会的行头,成了世俗社会的冷眼看客。_结束后,蝶衣和小楼重新回到舞台。一句“我本是男儿郎,又不是女娇娥”又引起了蝶衣内心的百般滋味,他坦然地自刎而死,像虞姬一样从一而终。
袁四爷对蝶衣的感情,我觉得,这恰巧并不是大家所认为的同性恋感情。影片里有人说过,他才是北京梨园里的大爷,可见他对京剧的痴迷。在他第一眼看见人戏合一的蝶衣时,蝶衣扮演的正是他最爱的角色——虞姬,他为之倾倒,从此陷入了自己编织的童话中。从那个他与蝶衣对戏的桥段能看出,他幻想着自己是那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霸王,而蝶衣恰恰就是自己的梦中情人——虞姬。可以说他爱的是虞姬,并不是蝶衣。
片中如果程蝶衣算是真虞姬那段小楼却只能算是个假霸王,就像小楼搂着菊仙离去的那句,“你是真虞姬,我是假霸王!”一语成谶。舞台上他辜负了虞姬,现实中他辜负了菊仙。我总不能懂得为何要安排蝶衣在雨中偷窥的戏,现在想来,或许是暗示这两个同病相怜的人终究不能相互安慰。你以为他是楚霸王呵,是救你出泥淖安汝之身的盖世英雄呵,你空有虞姬一腔报死意,十娘怜郎情,可他竟不是!是菊仙小姐,在后台为蝶衣盖一袭外衣,是菊仙小姐,拼了命夺回了蝶衣的剑,她最后的一笑里,是否有惺惺之意?
另外我还想说的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容触碰的暗伤,一旦被揭破,后果不堪设想。影片公认的经典片段就是少年蝶衣在那爷面前唱思凡时,仍执意唱到我本是男儿郎,而非女娇娥。大家最多想到蝶衣的固执,可并没有想到为什么在这一点上固执。我的观点是,在他的少年期间,被妈妈打扮成女孩,被周围所有的人误认为是女孩,这就是当时他心中的暗伤,他固执的需要别人接受自己是男孩的事实,哪怕次次都因此被师傅暴打,这是他心中的执念。到后来,这个执念被自己最亲近的人——师兄打破了,在母亲抛弃他之后,师兄小楼成为他的精神支柱,他不能违背小楼的意志,于是,他屈服了,同时他也战胜了自己心中的执念,治好了那个暗伤。从此,他演起了花旦。另外一个例子就是菊仙,她婚前的职业是妓女,这是她心中的暗伤,她最不想触碰的就是这一段,因为这个,她也不能确定小楼到底爱不爱他,当小楼说不爱他的时候,她的心碎了。心碎,人死,可见,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弱点,只要击破这个弱点,他可能不堪一击,或者,破而后立。
总之,生活本身就是一场纷纭复杂大戏。不是每个人都能找准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演好自己的角色。在社会的大舞台上,有不少人像程蝶衣那样,因为各种原因而迷失自己,生活在镜像界中;也有人象张国荣那样,极易受周围环境影响迷失自己,情绪郁积自杀而亡。但是,无论如何都不要迷失自己,在这场戏中每个人都需要找准自己的所要扮演的角色,演出自己的精彩,实现自己的价值。
看电影霸王别姬观后感精选篇2
昨日了却了一桩心事,把从去年此时只看了个开头的《霸王别姬》这部电影看完了,我也知道了什么是国人心中最好的国产电影。
不得不说,这部电影确实是极其不错,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演霸王别姬的程蝶衣和段小楼两人,顶多再加上菊仙。长达三个小时的电影从程蝶衣和段小楼的小时候讲起,讲到他们成名后为国民政府,日本侵略者,共产党演出,他们那一出《霸王别姬》就这么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唱戏的人在戏中都是一样,但是现实中他们却改变了。在戏中看岁月,更有一种意境。
对于程蝶衣这个人物,相信很多人都觉得用一句话形容再合适不过了-“不疯魔,不成活”。这是程蝶衣的疯狂,甚至愿意演一辈子戏,成就了虞姬的转世。霸王是假霸王,虞姬是真虞姬,袁四爷的话道出了真相。茫茫人海中能有几个达到程蝶衣的境界呢?不能演戏他就觉得生活没有意思,只有在那戏中他才活着。
很多人喜欢这部电影或许就是对于程蝶衣的印象深刻,这也成就了张国荣,最后的那一幕虞姬真把剑自刎,让戏和生活联系在了一起,在生活这场戏中,程蝶衣真的就像虞姬一样一步步走到绝境,联想到之前发生过的一切,电影的境界不觉又加深了一个层次,相信中国很难再拍出这样的电影了,那种结合古典美和近代气息的电影,那种把生活和戏融合在一起表现的电影,真的太难得。
看电影霸王别姬观后感精选篇3
起初只是因为对它的道听途说而引起了好奇心
大概几个月之前下载到手机里却一直沉沉浮浮没有点开它
我很庆幸在今天看完了它,整个快三个小时的电影我竟没有分神过
开始的一段大概被震撼我的就是小豆子的妈为了送他去学戏竟然那么残忍将他的手指放弃,这一段,我几乎是闭着眼睛听完的
而后就是戏班子里血肉模糊没有人性的拷打模式,你不能犯错你不能偷懒你不能做任何规定不允许做的事情
而这让我想起了以往社会里所倡导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那种情景,最后还要来一句,谢主隆恩,哪怕你没命了。
虽很残暴的戏班子里却也有很珍贵的大道理,小豆子的师傅给他们讲霸王别姬的故事时,我也听的很入迷。两种精神也鼓舞着自己,一是要能自立独行,而是要学会从一而终。当然,放在那个社会是指对人,而现在我理解起来,却大概是忠于自己的内心吧,就像那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在抗日战争期间,霸王和虞姬的做法截然不同,一个是满腹爱国不肯唱戏的霸王,一个是为了救霸王而不得不献唱的虞姬,在最后面战争胜利后以汉奸罪抓捕虞姬,法庭审理的时候,有一句话特别震撼我,虞姬说,我给日本人唱戏,是因为,青木君如果还活着,那么京剧早就在日本传遍。其实这是另一种爱国,在那样的情形下,就像如今的社会所倡导的那样,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其实在解放军进军北平后听戏的场景,和之前国民党形成了一种对比,这种对比大概是电影里潜意识传递给人们的一种价值观吧,不多做点评。
中途插着叙述一个人,菊仙,先是从妓,后被霸王收回门下,正大光明迎娶。如果说从她定亲开始,我对她的印象便是懂得算计攻于人心的话,那么在后期的随着社会背景的变化,她表露出来的一切,是我从心底里佩服她,开始喜欢她。
后期她所有的在虞姬看来很可耻的做法,其实出发点不就是为了护霸王,放在那个社会,夫唱妇随,其实是人之常情,而她则演绎的更加淋漓尽致……哪怕到最后,期间,被他背叛,你从她的眼神里都看不出愤怒,只能看的出无望的悲伤,所以只能选择自杀,而且还是穿着婚服自杀,结束这段她一直很珍惜的婚姻,可见她有多么爱他,到最后,都不见恨。
期间还有一个人袁四爷,其实开始我只是觉得他懂得欣赏,但到后期,越发觉得他对于虞姬,不能用情来概述,而是懂一字。抗日战争期间,当戏台下乱哄哄扔起了各种各样的纸的时候,只有碟衣不为所困,坚持继续唱继续跳,而那时候觉得他好美,一种清新脱俗的美感……而那时也只有袁四爷,专注的看着他,欣赏他的戏,四爷曾对虞姬说过,此景之应你有,此貌只该你有……大概是灵魂式的艺术知己吧,相比起来,霸王显得粗俗,当解放军进驻北平后,因为戏的看法不一样,他对着虞姬说,你都不知道外面的戏如今都唱到什么世道了,你就服个软……可虞姬只回复了一句话,虞姬为何而死?我想这句话,大概只有四爷才会懂他的意思,对艺术的坚持绝不妥协。
最后的几十分钟,让我陷入沉思,故事已经放到了1966年,,其实我一直想要弄懂那个时代究竟在反一些什么东西,却也始终无法理解,大概自己的知识水平有限,读书时教材里学过一些冤假错案,后来电影里看到了一些民不聊生,哪怕是喝酒的被子,都成了四旧,而不得不丢弃,真的让人不寒而栗……而在这部电影里,在期间,人们之间的背叛,谎言,演绎的淋漓尽致。
哪怕是霸王虞姬,霸王也能够指证虞姬,说他各种反革命,哪怕是虞姬收养的小四,非但没有感激之心,而是挖空心思找人指证他的罪行,哪怕是明明恩爱的霸王菊仙,也能够因为菊仙不堪的身份,霸王大声的说我不爱她,从此以后我会和她划清界限……哪怕是不疯魔,不成活的虞姬,也能在这种情况下不再护他,转而指证霸王甚至是他一直恨如骨的菊仙,因为他一直觉得是菊仙抢走了他的霸王,是她的出现,使他们开始破裂直至不堪……
看这部电影时一直在好奇,为什么每次放他们唱霸王别姬时都只是前半段,没有出现,虞姬自刎的画面,直至到最后,也就是电影刚开始出现的那个场景,他们时隔十几年,终于重新站在一起,那时我很紧张,大概我想要看的场景一定在这里,果不然,我听到虞姬那句分散霸王注意力的戏词,我就看到他抽出了那把剑……然后只听到倒地的声音。开始我还在怀疑,是不是假的,后来回顾整个剧情,其实早已埋下了伏笔。那把剑是真剑,出现过无数回,程碟衣专门给段小楼留的剑,应证了那句,不管怎么演,虞姬终究要死的命运……
大概也是这个结局,才能展现出虞姬人戏不分,从一而终的人物性格吧,才能表现出他对艺术的真正风险吧,其实我觉得他大概还是不能对期间霸王对他的种种指证释怀吧……
霸王是假霸王,虞姬是真虞姬。
可惜到最后成了,不疯魔,不成活。
打动人心的莫过于虞姬这一份单纯只想简单一直一起唱一辈子的心,莫过于他对艺术的不将就。而张国荣演绎的是真的无可挑剔,我从不觉得国产剧哪里差,只是东西文化不一样价值观输送的不一样,而这部电影给了我很多思考。电影里尚且如此,何况是你的人生呢……
看电影霸王别姬观后感精选篇4
戏台演了半生千秋,程蝶衣一人入戏痴魔成了疯。奈何这台上台下,历史变换全都通透,真正的戏中人,唯程一人耳。
幼时学戏看那角儿戏场内外光鲜亮丽,正是清王朝糜烂纷奢的光景,演员扮相华贵,场下人声鼎沸,雍容的盛世似还能长存,实则也如戏角新老代代交换一般,是王朝覆灭前仅存的荣光。所谓戏台,演的是悲欢离合,映的是时代变革。
从程第一次以名角的身份登场起,来来回回,在那戏台子上演了许多回。初时大清仍辉煌。京戏在市民文化消遣中的巨大消费力无可取代。人民有需求,戏场内外人山人海,翘首盼着见一眼角儿的曼妙身段情态,张望急着听一嗓子西皮二黄。大清尚在经历黑暗前最后一缕微光。
而后日军进城,戏场子也因日军将领的现身而静肃三分。堂会一曲《牡丹亭》,不论日军作为听众是否真心喜爱这中国戏曲,他们报之以的尊重和欣赏,在影片的后半程都再难寻。当众人的目光纷纷投向热闹的戏台上时,戏台之下,不同观众的不同情状,更是当时时代人格的真实写照。暂不提后事如何,这一张日军官兵庄重静坐赏京戏的剪影,实打实的凸显了日本整体的文化素质。
再将戏台子的故事后拉。从军阀将领们聚众听戏,却听不出程因吸食大烟吸坏了嗓,甚至齐声叫好开始,京戏便一步一步走向无可挽回的死局,它被摧残,被摆弄,被改头换面。再少人执着于一颦一笑一音一容,也无心耽于戏腔声色。国民素质低下,文化素养落后。戏台子上的热闹不退,而观众席里的人换了一回又一回。一伙缺失文化依托的观众,正恰如中没有凭依的家国。
然后,解放战争结束,又是戏台上下,从农村出身毫无文化修养的兵士举着手电戏弄演员。一曲红歌胜过万千姹紫嫣红。没有人在乎审美和欣赏,所有人要的是实在的胜利,实在的功勋,实在的土地。
期间,四旧不复,文化不存,对于京戏,比前文更甚,且莫谈尊重和欣赏,仅存的不过糟践和唾弃。样板戏称上,繁饰不可取,浮华亦不可用。百年传承的文化,顷刻间幻灭不存,前时仿若大梦一场。人人自危,此时程才惊觉,这时代从不等人,虞兮虞兮奈若何,戏中虞姬就义赴死慷慨,戏外虞姬执念不改。戏里人生戏外唱,他不过是时光大浪淘沙的陪葬品。最后的最后,台上只他一人入了角色之中。
何止台上,前尘了了,浮生世事,只他是戏中人。
影片的高明之处并不仅于一代人的悲欢离合,动静变幻光影之中,细微之处是对时代的透析,小小的一个戏台,演了程的一生,也演了历史的进退浮沉。
再看来,人去楼空茶凉,历史变迁不历过一场戏,到头一场空。
看电影霸王别姬观后感精选篇5
我喜欢张国荣,他是我的偶像,他主演的电影《霸王别姬》也是一部经典的电影。在这部电影中,他扮演的是“程蝶衣”,剧中,他出演的“虞姬”栩栩如生,他出演的《牡丹亭》也很成功。
我印象中的“程蝶衣”演戏,“不疯魔,不成活”,甚至有一点分不清戏里和戏外。他演“虞姬”,师哥段小楼演“霸王”,他和师哥的感情很好,他想像戏中虞姬对霸王一样对师哥从一而终,还时常念叨“虞姬为什么没有死”。而师哥呢,始终把他当兄弟看,并且喜欢一个妓女——菊仙姑娘,并和他成亲。他不甘心,在对师哥绝望之后,就委身于看好他的戏霸袁世卿,并且吸鸦片烟自甘堕落。两个人斗气的时候,师父想要调停,却被菊仙姑娘搅和了。抗日战争结束之后,一群国民党乱兵以“汉奸罪”把程蝶衣抓起来了,小楼去求袁世卿,被他百般侮辱,之后要程蝶衣在法庭上说谎苟且偷生。
在法庭上,程蝶衣说日本人青木如果不死,京剧就可以传播到日本去了,这更坐实了他的罪名。不过,一个国民党高官因为他的技艺把他保下来了。解放后,京剧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他们收养的小四想出演“虞姬”,被小楼拒绝了。_这,小楼受到小四的迫害。小楼必须在菊仙和程蝶衣中选一个,他看见程蝶衣已经走入陷阱中,就想保护菊仙,“揭发”程蝶衣。而程蝶衣在师哥揭发他之后,已经绝望了,就都出了菊仙的过往。小楼又被逼与菊仙划清界限。之后,绝望的菊仙自杀了。
二人再度重聚,出演《霸王别姬》,程蝶衣终于不堪重负,“自杀”了。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他反映了时代,反映了那个历史环境下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做出的艰难的抉择,以及爱恨情仇。程蝶衣是个理想型的人物,他对京剧的痴迷,对师哥的“爱”,以及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他的悲剧,是性格悲剧,也是社会悲剧。他出演的旦角儿,影响了他的性格,“虞姬”对他的影响很大。而那个时代,才是造成他的悲剧的根本原因。乱世之中,艺术的发展不得不依附于某个政治力量,而解放后,京剧也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所以,菊仙死了,程蝶衣也死了。
在我看来,文学艺术的发展离不开时代,离不开社会生活,并且受到政治经济的重要影响,甚至受到其制约作用,这就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陈出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