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范文百科-您身边的写作助手!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案15篇

七七范文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案大全15篇

教案是教师为了有效地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而制定的计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数学复习课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案15篇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调查和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填写比较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

二、教学过程:

( 一)、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1、多媒体出示例1主题图,问: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们测量过体重吗?测量了几次?

2、读一年级刚入学时,你测量的体重是多少?(学生自由汇报各自的体重情况)

3、怎样才能让大家一看就明白我们班所有人的`体重情况呢?

(二)、活动体验,探究新知

1、电脑出示统计表(1):

体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数

师:现在我们就用“正”字记录法来统计一下刚入学时的体重(集体活动)

2、活动结束后,师生共同将收集的数据整理后填入表格中。

3、二年级时,我们的体重有什么变化呢?

体重(千克)15以下、16~20、21~25、26~30、31以上人数

集体进行统计活动,并将结果填入表中。

4、讨论:如果想把两年的体重数据填入一个统计表中,该如何表示呢?

学生讨论后,在黑板上出示表格(3):(单位:千克)

5、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填空,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指名上台在黑板上填写数据。

6、引导观察讨论大屏幕上的两个单式统计表与黑板上的复式统计表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7、观察复式统计表,回答问题。

(1)一年级时,体重在( )千克的人最多

(2)二年级时,体重在( )千克的人最多

8、你还能发现什么?先在小组交流,后指名在全班汇报。

9、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组织学生对体重过轻或过重的学生提些合理的建议等。

(三)、整理数据,巩固练习

出示“做一做”,练习情景图。

1、交流图上的小朋友参加了哪些课外活动?

一班的同学参加各项课外外小组活动人数的情况是怎样的?

你参加了哪项课外活动?

2、讨论:怎样收集我们班参加课外活动人数的数据?

3、活动、统计数据。

4、整理数据并把数据填入复式统计表中。

5、讨论并回答统计表后面的四个问题。

(四)、汇报收获,回顾总结

这节课我们干了什么?(板书课题)你有什么收获?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案篇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46~125页乘法与除法、分数的初步认识,并完成练习二十三第1~4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对本学期所学知识回顾、梳理的过程,初步学会和复习的方法,逐步养成自觉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进一步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理,提高学生的计算熟练程度和正确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养成估算习惯。

3.进一步巩固分数的意义,熟练地读写分数,会用分数表示实际操作结果,能熟练地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计算。

4.体会到小组合作在复习中的作用,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教学重难点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教学过程

一、回忆梳理本学期学习的内容

(1)出示教科书第126页主题图,学生看图,说说他们在做什么。

(2)你能像他们一样,回顾一下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和自己的学习情况吗?

(3)小组讨论:四人小组议一议本册书包含哪些知识?在讨论的基础上,将小组的共同意见写在卡片上。

教师巡视,关注学生交流情况,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梳理知识。

(4)小组汇报

出示小组汇报要求:

①请全体同学认真倾听每一位小组代表的发言。

②请各小组记录员边听边用笔将其他小组与你们小组相同的地方勾画出来。

③勾画完之后,请各小组发言的代表对前面同学的发言只作补充,不作重复汇报。

二、复习乘法与除法

1.复习口算

先以口算比赛的形式完成教科书第126页第1题,补充以下口算题。

80÷8=×5=4×25=65÷8=

指名汇报,并分别说说是怎样算的。

2.复习笔算

(1)问:用竖式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要注意什么?

(2)学生独立计算教科书第126页第2题,教师巡视,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及时进行指导。

(3)全班交流,指名板演,并结合题目说一说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重点让学生说一说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如:304×5=

3.复习估算

(1)学生先谈一下自己在生活中是否应用过估算,是怎样用的?

(2)学生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27页乘法与除法的第3题,同桌再相互说说自己是怎样估算的。

全班交流,指名说出估算方法,如果学生有不同的估算方法,只要是合理的,都要给予充分肯定。如52×9≈,可以用50×9,也可以用52×10进行估算。

三、复习分数的初步认识

1.认识分数

(1)学生先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27页分数的初步认识第1题。

(2)指名口答填写结果,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填。通过交流进一步强调平均分。

2.简单的同分母加减法

(1)独立完成教科书第127页分数的初步认识第2题。

(2)全班交流,汇报结果时,结合分数的意义让学生说一说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四、全课

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是怎样进行和复习的?你有什么收获?

五、练习:

完成练习二十三第1,2,3,4题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案篇3

第一课时:小数乘法和除法

复习内容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学期所学的主要内容:因数和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空间与图形、统计。

根据这一册教材内容涉及面广,基本概念多,很多知识都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的基础知识等特点,必须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听复习方式,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使学生对本册概念,计算方法和其它知识更妈地理解和掌握,并把各单元的内容联系起来,形成较系统的知识,使学生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课时安排

1、因数和倍数 1课时

2、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课时

3、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1课时

4、空间与图形 1课时

5、统计 1课时

6、期末综合实力评价 1课时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

复习因数和倍数

教材第138页1、2题,第141页1、2题

复习目标

通过整理复习,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掌握2 、5 、3 的倍数的特征,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步骤

一、基本练习

1、做教材138页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做教材138页第2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答案,并集体交流

二、复习指导

1、复习因数和倍数

2、复习2、5、3的倍数

3、复习质数和合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141页第1题

引导学生完成,教师订正

2、完成第141页第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略)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各种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能更正解地区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

2.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复习收集、分类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会把整理出的数据填在简单的统计表里,能对分类统计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

3.通过复习,让学生经历总结归纳知识与分类统计的过程,体验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积累初步的收集、整理数据的经验,发展初步的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复习,让学生对平面图形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体会收集、分类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图形的拼组与对分类统计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与判断。

教学准备:课件、七巧板、学具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点明课题

(一)情境创设:课件呈现七巧板拼成的美丽图案。

师:同学们,这些图案漂亮吗?这里面有我们学过的哪些平面图形?

1.学生汇报交流;

2.教师补充:除了这些图形,我们还学过哪些图形?

(二)点明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复习这学期已经学过的知识:平面图形和分类统计。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呈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二、师生合作,复习整理

(一)平面图形

1.平面图形的特征

(1)课件呈现多个杂乱排列的.平面图形,让学生根据认识,将这些图形分分类。

(2)组内交流:你是怎么分辨长方形的?我们学习了长方形的哪些知识?再整理汇报。

(3)指名回答:正方形有什么特征?

(4)讨论: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不同?

(5)说一说:三角形有几条边?

(6)说一说:圆与以上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2.图形的拼组

(1)拼一拼:

①用2个同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学生拼好后,注意让学生说一说:你拼出来的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拼成的?

②用4个正方形可以拼出什么图形?学生拼好后,注意让学生说一说:你拼出来的是什么图形?你是怎么拼成的?

(2)设计图案:

①请用七巧板设计一幅的图案。

②汇报展示:让学生上台展示,并说一说自己的设计思路。

3.分一分:课件呈现P94第3题的20个图形。

(1)让学生分别回答是什么图形?

(2)学生回答后,教师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特别是在学生说出第11、15、17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后,教师要特别强调让学生说出:你是如何想的?

(3)教师提问:刚才我们都弄清了每个图形分别是什么图形了,那每一类图形到底有多少个呢?我们下面就来统计一下,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活动,巩固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进一步感受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积累数学教学活动经验,增强学习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同时注意在相互研讨中培养学生倾听和交流的能力。】

(二)复习分类与整理

1.按形状分一分

课件呈现第3题的第二个统计表:

(1)提问:我们想把这些图形按照形状来分分类,你有什么好方法?可能有学生提出:

①可以一类一类的找出来。

②可以按1~20号的顺序将每个图形在类型分别确定下来,再在相应的形状下面画一个符号表示个数。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完成统计表。

(3)汇报展示,核对数据。

(4)解决问题:哪种图形最多?哪种图形最少?一共有多少个图形?

2.按颜色分一分

(1)你认为:这些图形除了按形状分类,还可以按颜色来分类。谁来说一说:按颜色分,可以分成几类呢?

(2)学生回答后,课件呈现第3题的第一个统计表:你会统计吗?

(3)学生自己独立完成统计表;

(4)汇报展示,集体评价。

(5)解决问题:哪种颜色的图形最多?哪种颜色的图形最少?一共有多少个图形?

3.自己定标准分一分

(1)除了上面的两种分类标准,你能不能定一个标准,将这些图形卡片分成两类呢?

(2)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标准:

(3)每人按自己定的标准再来分一分。

4.观察发现:学生完成后,选择一种与前面的两种统计表一起展示,让学生观察:

(1)他们都是将这些图形分成几类?

(2)这些分类的标准虽然不同,但每一种统计表中都有一个相同的地方?你知道是哪里吗?

(3)引导学生发现:不管是什么分类标准,他们统计的内容都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复习活动,让学生对分类与整理进行系统的复习,让学生更加熟练地运用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并能自行制定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看待事情的意识。】

三、应用所学,解决问题

(一)解决练习二十一第14题

1.情境创设:同学们看,这是隔壁班的小朋友拼出来的三幅图,漂亮吗?课件分别呈现第14题的三幅图。

2.拼这些图案,都用到了哪些平面图形?学生回答时,教师利用课件呈现空白的统计表。

3.你能独立完成这个统计表吗?让学生独立完成。

4.解决问题:

(1)哪种图形的数量最多?哪种最少?

(2)一共有多少个图形?

①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说出不同方法:一是数出题中所给图形的总数;二是直接把统计表中分类计数的结果加起来。

②你又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分类统计时,统计结果的和与所给出的统计对象中总数是相等的。

(3)小明摆了4个火车,一共用了多少个○?你是怎么想的?

(4)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经历统计与制作统计表的整个过程;引导学生感悟习题背后隐含的内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解决练习二十一第15题

1.情境创设:课件呈现第15题的餐桌图,师:同学们看这幅图,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说出:摆放很杂乱,有必要将这些东西整理一下。

2.独立完成象形统计图,完成后交流汇报,集体核对,并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引导学生养成认真作图的习惯。

3.独立完成统计表:完成后集体展示,师生共同评价。师:你是怎么得到每一项数据的?让学生明白:可以直接利用已经完成的统计图来完成统计表,不需要再逐项去计数。

4.解决问题:

(1)碗比盘多几个?

①你是怎么得到这个答案的?

②还有不同的方法也可以得到这个答案吗?

③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更方便?

(2)哪种餐具最多?哪种最少?

①你是怎么得到这个答案的?

②谁还有不同的方法呢?

③你更喜欢哪种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更方便?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

(三)查漏补缺:每班教师根据学生所学,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与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经历整个统计过程,巩固学生对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的理解,同时结合分析数据、回答问题的内容,使学生直观感受统计图、统计表在整理、分析数据方面各自的优势,感受统计图、统计表的价值,感受分类整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应用。】

四、全课总结,畅谈感受

(一)全课总结:本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

(二)畅谈感受:通过本课的复习,你有什么感受或体会?或者你还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通过自主梳理,概括、归纳所学知识,学会总结学习感受与体会,并将这些与同学交流。】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案篇5

教学内容:口算乘法、除法、笔算乘法、除法。(课本第112页的第2、3、4练习二十五的第1~4、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存在问题,并通过反思进行自己正。

2、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学生提高计算能力,达到计算熟练,实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一、宣布本节课复习内容。

二、基本练习

1、口算练习。

60×20= 24×10= 23×20= 40×90= 60÷3= 150÷5= 800÷4= 9000÷3=

要求:(1)直接说出答案。 (回答语句要说完整)(2)说一说口算的方法。

2、估算练习。

79×30 14×39 35×19 61×80

79÷4 12÷3 83÷9 430÷7

要求:

(1)直接说出答案,学生回答语句要完整。

(2)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教师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估算的方法。比如除法中121÷3。可以把121看作120,120÷3=40,所以,121÷3坦40383÷9可以把83看作81,81+9=9所以83÷9估算时,不一定都把被除数看成接近的整百整十数。)

3、笔算练习。

22×14 11×25 45×34 86×13 91÷7 8÷6 609÷35 62÷4

要求:

(1)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思考,计算。

(2)汇报结果,说一说计算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结合题目,归纳出注意点:乘法计算中:

(1)要注意进位问题;

(2)要注意积的书写位置。

除法计算中:

(1)商的书写位置;

(2)除数与商的积的书写位置(数位对齐);

(3)被除中间有O的除法计算;

(4)商的中间,末尾有的除法。

三、知识梳理

教师引导、启发学生说一说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中,你都学到了什么?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进行交流后、回答、教师板书:因数末尾有O的口算、口算乘法、估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笔算乘法、进位笔算、被除数末尾有O的除法口算、口算除法、估算、笔算除法、有余数的除法及验算。

计算:856÷7 2309÷3 2832÷4

四、课堂活动

1、计算2346÷5并验算

要求:先观察题目,判断商是几位数。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独立计算。汇报结果,并说一说除法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在验算中,要注意什么?

2、课本第112页的.第2、3、4题。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五的第1~4、13题。

课后反思:这节课是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整理和复习,采用练习的复习方式,使学生更好地把握乘、除法的算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案篇6

一、教学内容:

练习二十六的第14—18题。

二、教学目的:

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做练习二十六的第14—18题

1、做第14题。

让学生同时做,教师计时,做完了举起手来,教师告诉所用时间,学生把时间记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到3分时,看有多少人做完,对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要给予表扬.

2、做第15题。

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注意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个别辅导.在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做第16题。

做题前,先小声地说一说运算顺序,然后再做.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2700÷5+306×4,85×6—1799÷7是怎样脱式的,为什么乘除法可以同时脱式.

4、做第17题。

先让学生自己做,如果有些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稍加提示:这道题的问题是什么?要想求出平均每月节约水费多少元,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今年前6个月平均每月的`水费知道吗?该怎样求?

5、做第18题。

让学生自己做,订正时可以问一问学生:第二问缺少什么条件?缺少的条件在哪里?

(二)根据学生做题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或补充练习。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案篇7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及本册教材所涉及的知识为复习内容

二、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

(1)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连减和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先乘除,后加减”,以及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3)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难点:

(1)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

(2)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加深理解,并融会贯通。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关键:

(1)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采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要重视学生的差异,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辅导,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使所有学生都能树立自信心,有进一步发展。

三、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提高掌握水平。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发展初步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能力。

3、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课时划分:

4课时

五、教学进度:

第17~19周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案篇8

初三第二学期数学的教学已全面进入中考的总复习阶段,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我必须面对的问题。下面根据我所带班级情况,计划如下:

一、第一轮复习

1、第一轮复习的形式

第一轮复习的目的是要“过三关”:

(1)过记忆关。必须做到记牢记准所有的公式、定理等,没有准确无误的记忆,就不可能有好的结果。

(2)过基本方法关。如,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3)过基本技能关。如,给你一个题,你找到了它的解题方法,也就是知道了用什么办法,这时就说具备了解这个题的技能。

基本宗旨:知识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

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可将代数部分分为六个单元:实数、代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统计初步等;将几何部分分为六个单元:几何基本概念,相交线和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相似三角形、解直角三角形、圆等。配套练习以中考丛书为主,复习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2、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必须扎扎实实地夯实基础。今年中考试题按难:中:易=1:3:6的比例,基础分占总分(120分)的60%,因此使每个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2)中考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必须深钻教材,绝不能脱离课本。

(3)不搞题海战术,精讲精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大练习量”是相对而言的,它不是盲目的大,也不是盲目的练。而是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

(4)定期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及时反馈。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手办法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5)实际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即分层次开展教学工作,全面提高复习效率。课堂复习教学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快反馈”的方法。

(6)注重思想教育,断激发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创造条件,让学困生体验成功。

(7)应注重对尖子的培养。在他们解题过程中,要求他们尽量走捷径、出奇招、有创意,注重逻辑关系,力求解题完整、完美,以提高中考优秀率。对于接受能力好的同学,课外适当开展兴趣小组,培养解题技巧,提高灵活度,使其冒“尖”。

二、第二轮复习(五月份)

1、第二轮复习的形式

如果说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双基训练,那么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第二轮复习的时间相对集中,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拔高,适当增加难度;第二轮复习重点突出,主要集中在热点、难点、重点内容上,特别是重点;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可进行专题复习,如“方程型综合问题”、“应用性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统计类的应用题”、“几何综合问题”,、“探索性应用题”、“开放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问题以便学生熟悉、适应这类题型。备用练习

2、第二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第二轮复习不再以节、章、单元为单位,而是以专题为单位。

(2)专题的划分要合理。

(3)专题的选择要准、安排时间要合理。专题选的准不准,主要取决于对教学大纲(以及课程标准)和中考题的研究。专题要有代表性,切忌面面俱到;专题要由针对性,围绕热点、难点、重点特别是中考必考内容选定专题;根据专题的特点安排时间,重要处要狠下功夫,不惜“浪费”时间,舍得投入精力。

(4)注重解题后的反思。

(5)以题代知识,由于第二轮复习的特殊性,学生在某种程度上远离了基础知识,会造成程度不同的知识遗忘现象,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以题代知识。

(6)专题复习的适当拔高。专题复习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是第二轮复习的特点决定的,没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能力是很难提高的,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是第二轮复习的任务。但要兼顾各种因素把握一个度。

(7)专题复习的重点是揭示思维过程。不能加大学生的练习量,更不能把学生推进题海;不、能急于赶进度,在这里赶进度,是产生“糊涂阵”的主要原因。

(8)注重集体备课,资源共享。

三、第三轮复习(六月份)

1、第三轮复习的形式

第三轮复习的形式是模拟中考的综合拉练,查漏补缺,这好比是一个建筑工程的验收阶段,考前练兵。研究历年的中考题,训练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等。

2、第三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模拟题必须要有模拟的特点。时间的安排,题量的'多少,低、中、高档题的比例,总体难度的控制等要切近中考题。

(2)模拟题的设计要有梯度,立足中考又要高于中考。

(3)批阅要及时,趁热打铁。

(4)给特殊的题加批语。某几个题只有个别学生出错,这样的题不能再占用课堂上的时间,个别学生的问题,就在试卷上以批语的形式给与讲解。

(5)详细统计边缘生的失分情况。这是课堂讲评内容的主要依据。因为,缘生的学习情况既有代表性,又是提高班级成绩的关键,课堂上应该讲的是边缘生出错较集中的题,统计就是关键的环节。

(6)归纳学生知识的遗漏点。为查漏补缺积累素材。

(7)处理好讲评与考试的关系。每份题一般是两节课时间考试,两节课时间讲评,也就是说,一份题一般需要四节课的讲评时间。

(8)选准要讲的题,要少、要精、要有很强的针对性。选择的依据是边缘生的失分情况。一般有三分之一的边缘生出错的题课堂上才能讲。

(9)立足一个“透”字。一个题一旦决定要讲,有四个方面的工作必须做好,一是要讲透;二是要展开;三是要跟上足够量的跟踪练习题;四要以题代知识。切忌面面俱到式讲评。切忌蜻蜓点水式讲评,切忌就题论题式讲评。

(10)留给学生一定的纠错和消化时间。教师讲过的内容,学生要整理下来;教师没讲的自己解错的题要纠错;与之相关的基础知识要再记忆再巩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段时间,解决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

(11)适当的“解放”学生,特别是在时间安排上。经过一段时间的考、考、考,几乎所有的学生心身都会感到疲劳,如果把这种疲劳的状态带进中考考场,那肯定是个较差的结果。但要注意,解放不是放松,必须保证学生有个适度紧张的精神状态。实践证明,适度紧张是正常或者超常发挥的最佳状态。

(12)调节学生的生物钟。尽量把学习、思考的时间调整得与中考答卷时间相吻合。

(13)心态和信心调整。这是每位教师的责任,此时此刻信心的作用变为了最大的成功!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案篇9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七部分: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的加、减法,克和千克,图形与变换,解决问题,统计。本学期所学的“找规律”内容,目的是开括学生的思路,不作为基本要求。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学习,只是在练习中带着练习。编排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如把数概念、计算和解决问题分别集中起来复习。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学期分散学习的各部分知识,培养学和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要求: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 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重点:

本单元的重点是复习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以及根据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单元教学难点:

难点是使学生能够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正确选择解决方法。对同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止一种,不要求学生都掌握,只要学生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解答。

单元课时安排: 4课时左右

第一课时 表内除法的复习

教学内容: 授课日期:--年—月—日 星期--

课本第119页表内除法,练习二十四第1、2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更加明确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要用除法解决问题。在复习除法计算时,可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一道除法题,然后再进行巩固练习。从而更好地掌握表内除法。

教学重点、难点:

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教学准备:

小黑板,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回顾引入:

1、引导学生回顾本期已学知识。看目录相互说说,要求学生全班交流。概括分为七部分: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克和千克,图形的变换,统计。

2、我们今天来复习表内除法。板书:表内除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亲切、自然、民主、平等的交谈中自然引入了课题。

二、复习整理:

1、说说下面各题你是怎样算的?(小黑板)

32÷4 81÷9 15÷5

24÷6 42÷7 40÷8

24÷3 14÷2

先独立做在课本上,再说一说怎么样算的。

2、针对刚才学生容易错的内容,用听算的`方法,选拓展练习中的题进行训练。

在草稿本上听算练习。

3、复习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可挂图出示,小组讨论后学生口答)

出示挂图:教材第119页的第1题。(如果没有挂图可让学生看书)

想一想: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小组讨论交流后,口答。

4、引导学生进行变式练习。

在○填上“<”“>”“=”。引导学生正确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动笔试一试复习表内除法,并同时找找学生的问题,了解学情。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用除法知识来解决。

三、教学效果测评:

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123页第1、2题。

巡视、评改。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四的第1、2题,同桌检查。

【设计意图】:巩固知识及时查漏补缺。

四、拓展性学习:

1、口算。

15÷5= 6÷3= 16÷8= 9÷3=

45÷9= 56÷7= 49÷7= 2×4=

45÷5= 56÷8= 63÷7= 8÷2=

2、看图,提出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并计算。

3、在○填上“+”“-”“×”“÷”使算式成立。

16○6=10 8○4=2 21○3=7

20○5=25 6○9=54 30○5=6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法、减法

教学内容: 授课日期:--年—月—日 星期--

课本第119、120页第3~8题,万以内数的认识和万以内数的加法、减法的复习,及相应的练习。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案篇10

一、指导思想

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所以数学中考复习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使各层次的学生对初中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均有所提高,还要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较强的综合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认真学习课标和考试说明

认真学习课标和__年山西中考考试说明,梳理清楚知识点,把握准应知应会。哪些要让学生理解掌握,哪些要让学生灵活运用,教师对要复习的内容和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了然于心,这样就能驾驭复习的全过程,全面提高复习的质量。

三、复习思路(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知识梳理形成知识网络(3月30日-5月15日完成)

近几年的中考题安排了较大比例的试题来考查"双基"。全卷的基础知识的覆盖面较广,起点低,许多试题源于课本,在课本中能找到原型,有的是对课本原型进行加工、组合、延伸和拓展。复习中要紧扣教材,夯实基础,同时关注新教材中的新知识,对课本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形成知识网络,同时对典型问题进行变式训练,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提高应变能力。

具体做法是:师生每人全套初中数学教材经常带在身边备用,对各章节按《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及其应用》、《图形与几何初步》、《图形与变换》、《图形与证明》、《概率及统计初步》这七个单元进行系统复习,资料的选取以《中考密码》为主。

在每一个单元复习中,为了有效地使学生弄清知识的结构,先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实际有目的地自由复习。要求学生在复习中重点放在理解概念、弄清定义、掌握基本方法上。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单元知识进行系统归类,弄清内部结构,然后让学生通过恰当的训练,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结论的掌握、方法的运用和能力的提高。

每复习一个单元,要进行单元过关测试,及时总结得与失,可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深入一步。

第一轮复习应该注意:

(1)首先,必须人人过记忆关。必须做到记牢记准所有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等,没有准确无误的记忆,就不可能有好的结果。

(2)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尽可能多的动手、动脑、讨论的时间,让他们去说、去做,暴露他们的思维过程,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

(3)精讲精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大练习量 是相对而言的,它不是盲目的大,也不是盲目的练。而是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

(4)定期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及时反馈。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中讲授和个别辅导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办法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5月16日-6月6日完成)

如果说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双基训练,那么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第二轮复习的时间相对集中,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拔高,适当增加难度;第二轮复习重点突出,主要集中在热点、难点、重点内容上,特别是重点;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可进行专题复习,如 填空专项训练 、 选择专项训练 、 解答题专项训练并且穿插综合题训练 ,比如: 方程型综合问题 、 不等式应用题 、 应用性的函数题 、 几何综合问题 、 统计类的应用题 、 探索性应用题 、 开放题 、 阅读解题 、 方案设计题 等问题以便学生熟悉、适应这类题型。选题:精心编排各省市中考题,进行训练。

第二轮复习应该注意:

(1)专题复习要有一定的难度,这是第二轮复习的特点决定的,没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能力是很难提高的。但要兼顾各种因素把握一个度。

(2)专题复习的重点是揭示思维过程。不能加大学生的练习量,更不能把学生推进题海;不能急于赶进度。

(3)综合题点题教学过程中, 点 要点中要害; 透 要让学生透彻理解,及时总结。一定要把思路与方法教给学生,同时教师要评析到位,从细微处入手,让学生分析,弄清错误原因,清楚自己薄弱环节,熟悉一般分析思路,并与学生一起深入研讨。

第三阶段:综合训练(6月6日-6月18日完成)

这一阶段,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训练学生的解题策略,加强解题指导,提高应试能力。具体做法是:从近几年山西省及其它各省市中考试题、我校正在使用的《中考密码》以及其它参考资料中的模拟试卷中精选十份进行训练,每份的'练习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及时批改,重点讲评。

对学生仍然模糊的或已忘记的知识让学生回归课本,进一步巩固和加深,迎接中考。

第三轮复习应该注意:

(1)模拟题必须要有模拟的特点。时间的安排,题量的多少,低、中、高档题的比例,总体难度的控制等要切近中考题。

(2)批阅要及时,趁热打铁,切忌连考两份。

(3)评分要狠。可得可不得的分不得,答案错了的题尽量不得分。

(4)立足一个 透 字。一是要讲透;二是要展开;三是要跟上足够量的跟踪练习题;四要以题代知识。

(5)要避免学生对考试产生畏惧心理,甚至把模拟考试也当成负担。通过各种途径在不同的阶段,对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群体心理辅导,使学生正确对待压力与挫折,正确看待成绩,增强自信,发挥学习的最佳效能。

总之,在初三数学总复习中,发掘教材,夯实基础是根本;共同参与,注重过程是前提;精选习题,提质减负是核心;强化训练,发展能力是目的。只有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以一题带一片,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真正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及水平。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案篇11

复习内容:书本第114页第1—4题

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几百乘几十、几百几十乘几十(不进位)和几十几乘几百(不进位)的口算以及接近整百的数乘接近整十的数的估算,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并能运用这些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积的变化规律和商不变规律在计算中的应用,能用简便方法笔算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和被除数、除数末尾都有0的除法。

3、使学生加深对字母表示数的理解,进一步提高字母表示实际问题里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复习过程:

一、口算练习:

300×30460÷23230×30490÷70

600×1193÷3180×8002×220

42÷2130×120630÷3360÷60

400×90350÷512×40045÷3

42×96÷48500×20__÷15

学生独立完成,一人报得数,错的自己改正。

今天我们主要复习乘法的计算以及用字母表示数。(揭题)

二、复习乘除法的笔算:

1、笔算:

65×17742×30750÷50

107×6542×300700÷50

170×65420×30700÷40

学生计算第一组,板演,集体订正,然后说说每一题需要注意的地方。

学生计算第二组,板演,集体订正,说说这组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所用简便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计算第三组,板演,集体订正,说说这组题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所用简便方法的依据是什么?最后一题正确的余数是多少?为什么?

2、计算下面各题,能口算的就口算,不能口算的用竖式计算:

165×34410×20600÷30

90×70880÷6036×208

270÷45900÷4018×400

先看题目要求,能口算的在书上口算,核对时说说口算方法。把学生认为不能口算的写在黑板上(不要求学生作出同样选择,大都认为的即可),指名板演,完后边核对边回忆笔算方法,检查板演者的计算过程是否正确。

3、解决实际问题:

实验小学用水缸收集雨水,用雨水浇花、浇树和打扫卫生。

(1)一场大雨后,全校21个容量都是394升的水缸,都装满了水。这天一共收集到雨水多少升?(先估算,再计算)

(2)大扫除中,平均每个教室用水102升,37个教室共用水多少升?(先估算,再计算)

(3)剩下的雨水用来浇草坪,平均每平方米需要5升,还能浇多少平方米草坪?

学生理解题意,结合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乘法估算的意义和方法。

先让学生完成第1、2小题,板演,看看你估算的是否正确。

然后完成第3小题,分析数量关系。怎样求“还能浇多少平方米草坪?”“剩下的雨水”是指哪两个数的差?

三、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1、化简:

4X+5X4A-3AB+BB×B

9X-6X-26Y+Y5A×3B8X-X

学生独立完成,口答,集体订正。说说B+B和B×B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完成第4题:

(1)张大妈上集市买苗鸡和苗鸭。每只苗鸡a元,每只苗鸭b元,苗鸡、苗鸭各买了12只。张大妈一共用去()元。

怎样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2)王大伯上集市卖西瓜,已经卖掉6筐,每筐x千克,还剩千克。先用式子表示王大伯一共要卖西瓜的千克数,再计算当x=45时,王大伯一共要卖多少千克西瓜?

分析数量关系,怎样求“一共要卖西瓜的千克数?”学生独立完成,板演。注意书写格式,不加单位名称,要写答句。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案篇12

教学目的:

通过练习一的练习题目,使学生巩固本单元所学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基础知识,并能把这些知识应用到生活实际来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时间分配:2课时

一、教学内容

课本第28页“练一练”和第33页“练习一”的第1---7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熟练准确地计算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帮助学生巩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并强化混合运算的基本技能。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与计算习惯,提高学生口算、心算的能力,使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重点难点

1、使学生能熟练准确地计算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

2、提高学生的口算、心算能力。

四、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图片。

五、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上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谁能给大家出一道这样的题?

学生汇报所出的题,教师把学生出的题板书在黑板上。

提问:怎样计算因数是整十数的乘法?

(先省略因数中的0,先算出乘积,最后在积的后面再添上原来因数中被省略的0)

(二)复习旧知,提高能力。

1、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中的第1——3题。

集体订正。

2、四则混合运算

出示图:苹果每箱30元,梨每箱40元。

买苹果16箱,梨18箱。

(1)两种水果各应付多少钱?

(2)一共付多少元?

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30×16=480(元)

40×18=720(元)

(2)480+720=1200(元)

提问:求第(2)问时,你能列综合算式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板书:30×16+40×18

提出问题: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1)一个算式中如果只有加、减两种运算,或者只有乘除两种运算,或者只有一种运算进,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2)一个算式中如果有加法和乘法,或者有减法和乘法,或者有加法和除法,或者有除法和减法时,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和减法。

(3)一个算式中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独立完成,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完成,然后同桌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三)课堂作业设计

1、练一练的第4、5题。

2、第33页第1——7题。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计算能帮助我们解决诸多的实际问题,也是生活中的一项基本技能。希望大家平时多煅练自己的头脑,成为一个思维敏捷的好学生。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练习一8---15题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估算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帮助学生巩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体会到

数学的价值,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重点难点

1.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四、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概括总结,点明课题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已经完成了对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研究,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和估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把这部分内容进行一下复习。

板书:复习课

(二)复习旧知,提高能力

1.口算下面各题(投影出示):

200×8=17×100=12×400=

42×20=50×60=14×200=

23×30=43×200=21×40=

2.解决实际问题。

实验小学共有24个班。运动会前夕,学校为每个班买了一副羽毛球拍,又买了12套飞镖玩具作为奖品。请你算一算:

(1)买羽毛球拍需要多少元?羽毛球拍19元每付

(2)买飞镖玩具需要多少元?飞镖25元/套

(3)一共需要多少元?

教师:先估算一下,然后在练习本上独完成。

集体订正:

学生甲:羽毛球拍19元/付,把它想成20元,2OX24=480(元),买羽

毛球拍的钱数不会超过480元。

学生乙:我把它想成20元/付,24个班想成25个班,20×25=500(元),买羽毛球拍不会超过500元。

学生丙:飞镖每套25元,把12套想成了10套,25×10=250(元),买飞镖的钱数比250元多。

计算准确结果:

(1)19×24=456(元)

(2)25×12=300(元)

(3)456十300=756(元)

质疑:有什么疑问?有不同的方法吗?

学生丁:在计算25×12时,我想成25×4×3,就很快地算出了300。

教师:你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的非常好,当一个数与25相乘时,如果乘数中含有因数4,就先算25×4,这样简便。那你知道怎样计算26×35吗?

3.数学规律。

(1)先口算下面各题,然后观察这些算式,看你发现了什么?可以怎样计算?

2×25=()200÷4=()

4×25=()400÷4=()

6×25=()600÷4=()

8×25=()800÷4=()

12×25=()1200÷4=()

(2)集体交流,得出结论:

一个数与25相乘时,可以把这个数先扩大100倍,然后再除以4,结果不变。

(3)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律呢?

因为扩大100后再除以4(缩小4倍)实际上就是扩大25,就是求25,所以存在这样的规律。

小结:对于这样的规律,同学们要灵活运用,分析一下是乘25简便还是除以4简便,切不可盲目计算。

(三)思维训练8---13题

(四)课堂作业设计14、15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最满意自己的哪一方面表现?你有什么话想对大家说?你还有哪些困惑?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案篇13

一、复习内容: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教材P121第9、10、题和P125第9、题

二、复习目的:通过复习,使学生牢固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关系: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三、复习过程;

1、复习克、千克

提问:(1)1克与1千克比较谁重谁轻。

(2)1000克与1千克比较谁重谁轻。

引出:1千克=1000克

2、说出生活中有那些物体的质量是用千克或克作单位的?(先小组说一说然后汇报)

3、动手圈一圈(完成教材P121第9、10、题)

4、线(估一估再连一连,教材P125第9、题)

5、活动内容(每4人一组活动)

(1)估一估自己带来的物品各有多重

(2)再估一估老师带来的这些物品各有多重,看谁估的最接近实际重量。然后由学生掂一掂,感受一下。(老师把准备好的`物品的质量贴在物品上的暗处)

6、练习作业:(1)计算:3000克+5千克=()千克

9千克—0克=()千克

4千克×6=()千克

81克÷9=()克

7千克+500克=()克

(2)在括号里填上“>”、“<”、“=”:

4千克()4000克48克()2千克

5克()6千克50千克()50克

900克()1千克600克()6克

7、思考:一只小鸡重500克,一只大鸡重2千克,几只小鸡的重量等于一只大鸡的重量?

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案篇14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3、114页总复习及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加深对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的认识,进一步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2.巩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提高混合运算的计算能力。

3.经历整理过程,构建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间的知识体系,培养思维能力。

4.在解决问题中感受除法和混合运算的价值,提升学习数学的兴趣。

目标解析:

在问题中经历表内除法、有余数除法的整理过程,更有利于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巩固计算的方法;在对比中明辨混合运算的顺序,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小括号的作用,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1.熟练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巩固有余数除法试商的过程,进一步体会余数为什么要小于除数。

2.巩固同级、不同级及带小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深化对运算及其之间关系的理解,提高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整理除法相关知识,逐步学会整理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揭示课题

(一)游戏活动:

教师选12个小朋友上台。

1.分组。

让其他同学给他们分分组,要求每组人数同样多,且每组不止1人。

(可以每组2人,分成6个组;可以每组3人,分4个组;可以每组4人,分3个组,可以每组6人,分2个组。)

2.抢答。

分好组后,开始抢答游戏。

( 课件依次演示:)

七八( ) ( )三十 ( )八十一 四八( ) 54÷9=( ) 35÷( )=7 ( )÷8=9 ( )÷2=5

(二)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复习除法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形式,既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知识,即除法的意义和乘法口诀,从而揭示课题,又调动学生参与复习的'积极性,提高复习的效率。

二、回顾梳理,构建联系

(一)复习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

1.课件出示:

(1)16枝铅笔,装在4个盒子里,平均每盒装多少只?

(2)16枝铅笔,每8枝装一盒,需要几个盒子?

(3)16枝铅笔,装在7个盒子里,平均每盒装几枝?还剩几枝?

2.学生分析后列式并计算。

3.学生汇报

(1)三道题如何列式,为什么用除法列式?

(2)计算时用什么乘法口诀?

(3)第三题余数是多少?余数与除数有什么关系?

4.学生自主提问。你还能提出什么除法问题?并解答。

例如:每3枝装一盒,至少需要几个盒子?

5.说一说:表内除法与有余数除法的异同。

6.练一练:

(1)出示习题:如果每枝铅笔8角,小英带了6元钱,她最多能买几枝?还剩多少钱?(列式并用竖式计算)。

(2)汇报交流,并说说用竖式计算的注意事项。

(3)比较: 60 ÷8=6(枝)……12(角) 60 ÷8=7(枝)…… 4(角)。

让学生通过对比,明白第一种错误的原因,为什么不能剩余12角,(因为12角里面还有1个8角,还能买一枝铅笔。)从而进一步理解为什么余数一定要小于除数。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将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串在一起,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经历知识的整理过程,更好地理解除法及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进一步提高计算的能力。

(二)复习混合运算。

1.课件出示: 128-64+36 6+18÷3 48÷8×6 8×(36-29) 64-40÷8。

(1)说一说:先请学生说说这些混合运算的顺序。

(2)分一分:让学生将这些算式按运算顺序进行分类。

如:第一类: 128-64+36 48÷8×6。

第二类: 64-40÷8 6+18÷3。

第三类: 8×(36-29)。

(3)根据分类结果分别计算。并让学生自己尝试举出类似的例子。

2.练一练:

(1)课件出示: 18-6÷3 (18-6)÷3 18÷6×3 18-6×3。

(2)学生计算。

(3)汇报交流计算方法:先看运算顺序,然后计算。

设计意图:混合运算的重点是先看运算顺序,因此在复习前出示三类不同的混合运算让学生说运算顺序再分类,既突出运算顺序的重要性,又给学生复习混合运算指明了方向,在此基础上,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进一步提高混合运算的计算能力。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一)基础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题。

结合直观图巩固对除法及有余数除法意义的理解,沟通两者间的关系。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2题。

巩固除法竖式计算的方法,强化试商的技能。

3.完成练习二十二第3题。

以说出“先算什么,再计算”的方式,突出对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巩固,同时培养认真审题的能力。

(二)实践应用。

1.40个图形如下排列:……第34个图形是( ),40个图形中有( )个。

2.小晨准备用一星期(7天)看完一本60页的图书,第一天看了12页,剩下的平均每天看几页?

设计意图:本环节复习题的选择突出了不同层次,由简单巩固到实际应用,不仅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还充分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畅谈收获,总结提升

谈话: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学会了哪些方法?还有哪些疑问?

初中数学复习课教案篇15

一、课题:量的计量

1.单名数、复名数的复习,并举例.

请你说说图里学过的四边形的名称、特征和字母表示的意义.

2.小组共同回忆探讨.

二、复习的平面图形的面积.

谈话:回到学校,马明对手头的材料认真研究起来。

提问:你能帮马明出个主意,更好地对这些数据进行比较研究吗?

小结:用统计图可以把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得更加形象具体。

提问:我们根据统计表选择什么样的统计图?为什么?

总结:我们是根据统计图的特点来选择统计图的。现在打开书p140,再看一看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

三、根据统计表画统计图。

要求:小组长拿出课前老师发放的制图纸,在征求组员意见的基础上合作制图。每个小组3人,每人完成一种统计图。

引导评价板演学生的制图。

四、分析统计图。

出示讨论题:

1.从折线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产值增长得快?

2、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工作人数多?哪个厂的技术人员多?

3、从扇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外销产品占产品销售总数的百分比大?

4、综合上面的分析,你建议马明到哪个单位应聘,为什么?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