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实践中检验真理的思想宣传范文
“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大家认为进行这个争论很有必要,意义很大。从争论的情况来看,越看越重要。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这是毛泽东同志在整风运动中反复讲过的。他进一步强调:“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今天,结合中国4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来看待这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更加感觉毛泽东同志这一论断的科学性、真理性,更加促使我们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坚持和发展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一、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客观标准
1.马克思主义用实践的观点解决了人类思想上的一个重大难题,即真理性认识的标准问题。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关于真理标准问题一直众说纷纭,特别是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把思维本身当作完全独立的自主体,把思维进程当作现实事物的造物主。马克思指出:“在黑格尔看来,思维进程就是现实事物的造物主。他甚至以理念的名义将思维进程转变为一个自足的主体,而仅仅将现实东西刻画为思维过程的外部表现。在我看来,恰恰相反,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认识真理性的客观标准问题。俄罗斯波罗的海通讯社网站2018年4月29日发表亚历山大·热列宁的文章,明确指出:“马克思相信,如果理论与事实不符,就意味着理论有误。真理不在某个聪明的脑袋里,而在现实生活中。他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事实就是如此。1845年,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就明确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思维——离开实践的思维——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的一系列真理性的认识被实践检验的过程就证实了这一点。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实践的观点、生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客观性标准的确立在哲学史上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是人类思维的重大变革。
2.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范畴,而要判明主观是否符合客观以及符合的程度,只靠主观认识自身是无法解决问题的。能够解决这一问题的就是把主观与客观联系在一起的人的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不仅有普遍性的优点,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优点;社会实践不仅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优点,而且具有客观物质性的优点;社会实践不仅具有个人创新性的优点,而且具有人民创造性的优点。这些优点使社会实践成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根据。毛泽东指出:“实际的情形是这样的,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物质生产过程中,阶级斗争过程中,科学实验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在物质生产过程中,错误的认识会被社会生产发展所甄别、淘汰,正确的认识会转化为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力量,例如,_x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成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生产力大发展的强大力量。在阶级斗争过程中,先进阶级的正确认识会使这一阶级成为领导历史发展的力量,落后阶级的错误观念会被历史所抛弃,例如法国大革命前代表“第三等级”利益的思想成为推动大革命的强大杠杆。在科学实验过程中,真理性的理论和假设会被证明、证实,错误的理论和假设会被证伪,400年来,物理学已经从牛顿经典力学发展成为了量子力学。这些都说明,真理总是会被实践所证明。
3.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就是在工人阶级运动的实践中得到充分检验的。恩格斯在1890年为《共产党宣言》写的序言中指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当42年前我们在巴黎革命即无产阶级带着自己的要求参加的第一次革命的前夜向世界上发出这个号召时,响应者还是寥寥无几。可是,1864年9月28日,大多数西欧国家中的无产者已经联合成为流芳百世的国际工人协会了。固然,国际本身只存在了九年,但它所创立的全世界无产者永久的联合依然存在,并且比任何时候更加强固,而今天这个日子就是最好的证明。因为今天我写这个序言的时候,欧美无产阶级正在检阅自己第一次动员起来的战斗力量,他们动员起来,组成一支大军,在一个旗帜下,为了一个最近的目的,即早已由国际1866年日内瓦代表大会宣布、后来又由1889年巴黎工人代表大会再度宣布的在法律上确立八小时正常工作日。今天的情景定会使全世界的资本家和地主看到:全世界的无产者现在真正联合起来了。”马克思主义是在共产主义事业发展的伟大实践中不断被检验过的,是被无产阶级革命实践证明了的真理,因而具有巨大的现实指导作用。
4.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检验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我们正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实践要求,才推动了改革开放40年波澜壮阔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他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就科学性、真理性、影响力、传播面而言,没有一种思想理论能达到马克思主义的高度,也没有一种学说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世界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真理威力和强大生命力,表明马克思主义对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进步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真理性、真理的威力鲜明地体现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进程之中。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这是由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决定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只要变化了,生产关系就要随之调整,相应地,经济基础就要变化,同时就要引起上层建筑的改革。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思想为指导,通过改革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发展。这是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础上自觉地发展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接力探索、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不到70年的时间内,我们党带领人民坚定不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走完了西方几百年的发展历程,推动我国快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要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自觉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激发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自觉通过完善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符合规律地向前发展。”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检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性,证明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的基础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一次又一次的中国化,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转化为实践要求的结晶。近些年来,国内外有些舆论提出中国现在搞的究竟还是不是社会主义,有人说是“中国特色资本主义”,或者说是“资本社会主义”,还有人干脆说是“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为此,_x指出:这些都是完全错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成功,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对世界社会主义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是真正体现科学社会主义要求的。
二、实践是发展真理性认识的强大动力
实践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经常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而且会发生剧烈变动。由实践证明了真理,会随着实践的深入、实践的转向、实践的变动,逐渐变得更加全面、系统,真理性认识会随着实践的发展得到丰富和发展。
1.社会实践本身是一个发展的过程,社会实践的深度和广度不可能一下子就呈现在人们面前。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的真理性认识必然伴随着社会实践的广域化、深度化而丰富发展,任何真理性认识都不例外,马克思主义同样如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被社会实践不断证明的同时,一些具体的论断特别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具有真理性的认识,由于历史条件的变化会失去其意义,会发生形式与内容的转化。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谈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宣言》中阐述的一般原理是正确的,即使如此,站在25年后的角度看,某些地方本来可以作一些修改;基本原理要与具体历史条件相结合,因此《宣言》第二章末尾提出的具体革命措施根本没有特别的意义,如果是在1872年,这一段在许多方面都会有不同的写法了;由于25年来大工业的巨大发展,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需要有更加符合实际的认识。由于工人运动实践波澜壮阔的发展,《宣言》中的某些地方要做修改,某些地方会有不同的写法,有些地方已经过时。这些修改和变化是由实践本身决定的。列宁在谈到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时指出:“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这种确定和不确定,正是反映了实践本身的变动性,更会深刻影响到真理性认识的发展。
2.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着人们对于自然科学认识的深化,使技术革命、产业革命日新月异。社会实践的需要会引起科学技术革命、产业革命,引起人们对于自然科学真理性认识的深化。当今世界,由于经济社会实践的要求,新一轮科技革命曙光初现,物质结构、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意识本质等一些重大科学问题的原创性突破正在开辟新前沿新方向,一些重大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广泛渗透到几乎所有领域,大数据、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信息技术同机器人和智能制造技术相互融合步伐加快。人们对于自然科学的真理性认识随着社会生产实践要求日益旺盛而更加丰富。人口老龄化趋势,形成了对生物技术进步的巨大需求,促使这一领域的研究水平不断提高。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7月17日在中国科学院视察工作时曾经指出:“还比如,人造生命。这几年,这个领域的研究发展很快。二〇一〇年第一个人造细菌细胞诞生,打破了生命和非生命的界限,为在实验室研究生命起源开辟了新途径。有的科学家认为,未来五至十年人造生命将创造出新的生命繁衍方式。这些不仅对人类认识生命本质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医药、能源、材料、农业、环境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和应用前景,也将给生命伦理带来全新挑战。”人造生命、生命新的繁衍方式以及生命伦理都是需要我们进一步加深认识的领域。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日新月异的实践发展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形成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理论创新无一不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邓小平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实践的产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不从书本、概念和抽象的原则出发,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刻总结实践创造的新鲜经验并上升到理论,在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卓有成效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它是世纪之交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产物。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把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它是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的产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它是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历史性变革实践的产物。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着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2013年1月5日,_x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这篇大文章上都写下了精彩的篇章。现在,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在今天就是要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这就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打仗,新中国的成立已经说明了;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搞建设搞发展,改革开放的推进也已经说明了;但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能不能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坚持住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还需要我们一代一代共产党人继续作出回答。”对于这一问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给出了精彩的回答。这就是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时代课题更加丰富的回答,更是对新时代历史问题的科学解决。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不仅回答了两大基本问题即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而且回答了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十七个具体问题。
2.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为我们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现实动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始终强调的基本原则。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改革开放后摆在共产党人面前的一道难题。我们不断在实践中探索,从最初的“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我国经济发展获得巨大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我们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们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大前提下发展市场经济,就是要坚持我们的制度优越性,有效防范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弊端,我们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上狠下功夫,把两方面优势都发挥好,既要“有效的市场”,也要“有为的政府”,在实践中基本上了这道经济学上的世界性难题。
我们不仅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还要解决好党与市场的关系,因为一方面党面临的四大考验中很重要的一个考验就是市场经济的考验,另外一个方面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如何经受住考验、如何驾驭住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认识:第一,要尊崇党章,维护党章,履行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要通过制度的防火墙切断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侵蚀的通道。第二,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如果有了自己的私利,那就什么事情都能干出来。党内不能存在形形色色的政治利益集团,也不能存在党内同党外相互勾结、权钱交易的政治利益集团。”有了政治利益集团,党就会丧失先进性,就会发生政治蜕变。第三,领导干部要严格自律,防止被利益集团围猎。2017年2月13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严格自律,要注重防范被利益集团“围猎”,坚持公正用权、谨慎用权、依法用权,坚持交往有原则、有界限、有规矩。要解决“被围猎”问题,就要增强领导干部的信仰定力和道德定力,防止形成“圈子文化”。
3.人民群众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是我们党发展马克思主义生生不息的强劲动力。党的十九大提出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历史性转化,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的创新性发展。这种发展的一个重要依据就是对人民群众需要变化实践的深刻把握。首先,人民群众基本的物质文化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得到解决。“有没有”的问题40年中在一代代人手中得到解决,20世纪80年代先是解决自行车、缝纫机的问题,90年代解决了电视机、电冰箱的问题,21世纪第一个十年初步解决了房子、小汽车等问题,现在逐渐进入个性化、多样化、小批量的需求阶段。其次,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要的内涵和领域不断扩大,从基本物质文化需要向多样化需要扩展。例如,养老服务就是一个新需求。近几年我国人口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再加上随着人们预期寿命的提高,对养老的需求呈几何级数增长。为此,要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改革,保障基本需求,繁荣养老市场,提升服务质量,让广大老年群体享受优质养老服务,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再次,人民群众需要的质量在提升,从数量要求向质量要求转变。过去,我们要解决的是“有没有”的问题,现在是要解决“好不好”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人民群众“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这八个“更”字,每一个方面都包含着质量的要求。第四,人民群众的需要不断升级而且呈现出个性化的特点。例如,在人民群众的多方面需要中,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要越来越突显。正因为生态环境需要越来越重要,所以,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这四个方面需求的变化就反映了人民群众需要已经不是过去的仅仅是物质文化的需要,还包括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多方面的需要。这些变化推动了我们对于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深化。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在新时代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每一次伟大飞跃都会产生伟大的思想,三次伟大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将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加精彩的新篇章。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相关文章:
1.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高二政治必修3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教案
3.高二政治知识点: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4.社会实践自我鉴定范文3篇
5.积极分子培训考试题
6.高中政治必修四主观题答题思路
关于在实践中检验真理的思想宣传范文
上一篇:关于如何办好四类课堂助力乡村振兴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