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范文百科-您身边的写作助手!

爱德华大夫观后感600字

范文百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爱德华大夫观后感5篇600字

《爱德华大夫》是1945年上映的美国好莱坞早期黑白影片、悬疑片,由希区柯克执导,英格丽·褒曼和格利高里·派克主演。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关于爱德华大夫观后感最新范文60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爱德华大夫观后感600字精选篇1

这天这次儿童心理学课,我们张老师给我们看了一部电影,电影的名字叫《爱德华大夫》,这是一个有关心理分析的惊险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一家精神病医院,老院长默奇逊大夫,就是最后自杀的那个医生,即将退休,新院长爱德华大夫走立刻任,与年轻漂亮的女大夫,也就是女主人公一见钟情。但是不久之后,女医生便发现爱德华是一个冒名顶替爱德华大夫,他是一个的精神病患者。由于他患有健忘症,连自己是谁也都不明白,甚至断定自己是谋杀爱德华大夫的凶手。假爱德华之后逃离了医院,化名约翰·布朗,住进纽约帝国饭店,女主人公找到了布朗,躲开警察的追捕,一齐躲到女主人公的老师布鲁诺夫教授家。当深夜布朗的病复发时,布鲁诺夫让他喝下放有镇静剂的牛奶。之后,透过分析男主人公的梦幻,解开了他的犯罪情结。原先他童年时在一次玩耍时不留意伤害了他的弟弟,对弟弟一向很内疚;另外在一次滑雪中真爱德华大夫从他身边滑下山坡时,他就一向误认为自己杀死了爱德华大夫,女主人公则从老院长和布朗的梦境中,分析出真正的凶手就是老院长默奇逊大夫。

片中的约翰·贝兰特最初是因为童年的阴影才开始有了精神上的问题,人类小时候的记忆是最深刻的,即使你以为你已经不记得你小时候发生的事了,但是在你的潜意识里还是存在的,有外在事物的刺激,如遇到了什么相似的情景的话,就会刺激到你存在脑中的那段记忆,你就会想起那些你以为已经遗忘了的事。就像约翰·贝兰特本已不记得弟弟死亡的场景,但是当受到爱德华大夫的死亡场景的刺激,使得他又想起了这段埋藏在记忆深处的记忆。再比如当约翰·贝兰特看到白色和条纹时,他会潜意识的紧张起来,并带有昏倒或犯罪的倾向,这也和他童年时因为无意识的导致了弟弟的死亡有关,在心里他认为自己必须是个凶手,谴责自己。当爱德华大夫死后,在精神防御机制的作用下,他本能的把自己幻象成爱德华大夫,而来掩饰自己错认自己是凶手的想法,这些都源于他童年是对弟弟死亡事件的一种情结。那里,平行线条象征着门前的左右两个滑台,因为这滑台与摔死人有关,所以见到条纹就会焦虑不安。还有,在约翰·贝兰特的梦里出现了21俱乐部,出现达利的大眼睛装饰,出现了带面具的俱乐部主人,包括楼顶和车轮,这些都暗示了犯罪现场和犯罪者的身份。使得彼得森最终从这个梦里找到了凶手,帮忙约翰·贝兰特恢复了清白。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所以我想梦境其实就是真实反映人们内心深处想法的一个途径吧。

纵观此片,心理咨询始终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影片多次出现彼得森医生与男主角的咨询片断,还有对于梦的记录,梦的解释等等。从心理咨询来讲,首要的原则是用心关注,消极对待。而影片中的彼得森医生应对的病人竟是自己所深爱的男人,在理性与感性,专业与生活的强烈矛盾中挣扎,此处更凸现了她的专业精神和人道主义的内涵。我相信这也是一个专业心理咨询师或专业心理分析师所应当具备的良好素质。

此片把心理与悬疑结合,揭开了心理学神秘的面纱,同时把心理学进行推广至专业水平。我认为我们能够从此片中获得心理学教科书上不曾记载的知识,它将巩固我们现有的知识,又激发我们用心地思考问题、提出问题,一齐去探索心理世界的奥秘。至少从该片中,我认识到,心理治疗是一项对心理治疗师要求极高的工作,如要有爱心、耐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敏锐的洞察力等。

在欣赏剧情的同时,又获得一种感性认识:我们能够表现善,但表现的时机必须要注意不要对周围人造成伤害。一个善良的人并不必须是心里最健康的人,这个善良也许只是你理想自我的一部分,他并不是一种真实的,如果要真的做到善首先要让自己成为一个完整的我,这个我中有善有恶有欲望。能够坦然应对这些的时候我们才能做到真正的善。

另一种结尾:因此,我觉得此片就应推荐给每一个爱好心理学,有志于研究心理学的人,一齐去探索心理世界的奥秘。

爱德华大夫观后感600字精选篇2

《爱德华大夫》这部影片虽是上世纪的一部老片,可在几十年后的今天,我看完之后,仍觉得是电影中的不朽佳作。其故事情节,演员以及对爱情的诠释和对病人的心理分析和心理治疗的方法堪称经典。  影片是以一段关于心理分析的语句“心理分析是现代科学处理健康人的情感问题的一种方法。分析者只要求引导病人谈出他潜藏的问题,使其敞开心扉。一旦围绕病人的情结被揭示出来并加以解释,病人的痛症和混乱就会消失。”和一句莎士比亚名言“非理性的恶魔就会被逐出人类的灵魂。”表明了这将是一个始终贯彻弗洛依德理论的有关心理分析的故事。

影片一开始,英俊年轻的“爱德华大夫”的出场让大家觉得其年龄与其资历并不相符,事实的确如后面的故事所讲述的。而专心学术的美女心理大夫彼特森在见到这位“爱德华大夫”时一见倾心,很快两人便产生了爱慕之情。随着故事的发展彼特森渐渐发现,“爱德华大夫”并非真正的爱德华大夫,而其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精神病行为,让女主角认识到这位“爱德华大夫”只是一个被某些可怕的事情困扰着的失忆症病人 J。B ,这未免让女主角心寒,可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女主角决心用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来挽救她的心上人。

故事总是那么具有戏剧性,第二天赶来的爱德华大夫的女秘书便使他背上了谋杀爱德华大夫的罪名,彼特森为了爱情和 J。B 一同潜逃,并在逃亡的路上,帮助 J。B 恢复意识 。 在警察的严密搜捕下,万般无奈的彼特森带着 J。B 来到了自己恩师阿历克斯的家中,慈祥的老人收留了他们,并帮助自己的学生一同治疗 J。B 的病。

屋外的白雪、明亮的强光这些不起眼的东西可以强烈的影响到 J。B 的情绪并且在梦中常常会梦到这些可怕的东西。弗洛依德认为人具有两种心理机能——即原发过程,以做梦为代表和继发过程,以日常清醒的思维为代表。前者是以凝缩、移置和象征为特点,毫不顾忌时空规范,并用睡眠时满足欲望的幻觉来缓解本能的冲动;而后者即继发过程,则严格遵循语法和形式逻辑。做梦就代表着在压抑下拼命寻找幻觉满足的原始欲望尚未消失,因而从根本上说,梦是一种精神病症状。所以,从梦入手,渐渐的,师徒二人找到了病情的根源,若把一切的来龙去脉都弄清楚了,解开那些梦魇般的情结,病症就会减轻,甚至可以痊愈。

经过治疗, J。B 说出了自己的梦境,为了让 J。B 彻底噩梦,彼特森和他来到滑雪场, J。B 在两人的危急关头,终于想起了儿时的痛苦回忆,原来 J。B 在很小的时候与他的弟弟玩耍,一不小心把弟弟推下屋顶摔死了。当时是大雪纷飞的寒冷的冬天。尽管这只是一件偶然的意外事件,但它给 J。B 幼小的心灵所造成的伤害却是无比震撼而强烈的,从此噩梦开始伴随着他。而当爱德华大夫被枪杀时,雪地,白光等一些特殊条件触碰到了他的潜意识,与他同年时的经历有太多的吻合,所以 J。B 混乱地以为自己就是凶手,为了逃脱法律, J。B 就开始扮演爱德华大夫的角色。而事实上 J。B 并无法真正摆脱这么大的精神压力,而最终导致了整个故事发生。

警察按 J。B 提供的线索找到了爱德华大夫的尸体,但却从尸体中找到了子弹, J。B 仍然无法摆脱谋杀的指控。彼特森为了 J。B 多方奔走没有结果,只能回到医院。然而没想到的是默庆森大夫一句失言让故事的真相渐渐浮出水面。原来真凶是默庆森大夫,在他的阴谋败露后,心理已经完全崩溃的他选择了饮弹自尽,其实这也不失为一种明确的选择,因为这样的精神负担,即使能过活着,也会压的喘不过气。

看完这部心理分析影片《爱德华大夫》,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情境,就是 “ 爱和直觉 ” 。影片虽然是在向人们讲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但我的感觉却是:最终是 “ 爱与直觉 ” 洞悉了心灵深处的幽暗,启发出假爱德华大夫迷失了的记忆,治愈了困扰他内心的多重创伤,包括误杀弟弟,战火,坠机,目睹谋杀等,并帮助侦破了凶案。  英俊潇洒的 “ 假爱德华大夫 ” 前来接替院长职位,无疑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冲击,这同样也影响到剧中人物的内心。老院长心怀鬼胎,男大夫充满醋意,以及女主人公情意萌动,等等,都表现得惟妙惟肖!  男主人公其实是因受真爱德华大夫被杀的刺激而失去记忆,并在精神防御机制作用下,把自己幻想成爱德华大夫的一名医生。一开始,年轻的假爱德华大夫风度翩翩,身上笼罩着其个性魅力,很能打动异性的心。于是男、女主人公迅速地坠入爱河。

但在随后的具体工作中,在与男主人公接触时,以及对一些场景,比如看到条形被子的反应里,假爱德华的出现失态,让女主人公察觉出了异常,并断定男主人公的假身份。但是这丝毫也不影响她对 “ 爱德华大夫 ” 的爱。用影片中女主人公的老师老艾利克斯的那句话来说就是, “ 女人能成为最出色的心理分析专家,但一旦坠入爱河,就可能是一个典型的病人。 ”

在爱情中,自我让位于博大与利他,思索让位于感受与直觉。正是爱情促成了女主人公职业生涯中最精彩的一场心理分析!从中我们应能感悟到,爱是治愈心灵创伤,以及提升生命的最佳途径。在爱中,紧闭的心灵之门能够一扇扇打开。这里所指的爱不光是爱情。

虽然影片对心理分析过程表现在过于简化的诠释,《爱德华大夫》仍然是一部表现弗洛伊德理论的优秀作品。 1944 年的这部影片,已体现了某些行为主义的色彩,透射出正反辨证的思维,以及后来人本主义意识的萌芽。作为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应当注意,情感和直觉也是影响咨询成功的因素,作为每个人,也应该敢于面对爱情、亲情、友情、家乡情。

爱德华大夫观后感600字精选篇3

这是初次看着名的《爱德华大夫》。很精彩!该片讲述的是一个患有“犯罪情结”的精神病患者的经历。故事从一位着名的心理学分析家爱德华失踪为线索,引出假爱德华即男主角约翰,一个患有犯罪情结的精神官能症患者。故事中的女主角---彼德森,一个年轻的女心理学精神分析师,及其导师成功地从患者的梦中分析出爱德华的死因,找出凶手,使得约翰康复并解脱了杀人嫌疑。整个故事贯穿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

故事发生在一家心理诊所,老所长莫庆森即将退休,由年轻英俊的爱德华接任。年轻的所长如期而至引起诊所内医生一阵兴奋。就餐期间,彼德森热情与其交谈,为了能更清楚的表述,她用餐叉在洁白的桌布上划了一道曲线作比喻。不料,竟引起了年轻所长的焦虑不安,之后,在晚上,所内一个患犯罪情结的病人自杀,在抢救过程中,大家心中神圣的年轻所长,竟再次焦虑,情绪失控而昏倒。最终,他的身份引人怀疑。在之后爱德华医生的女秘书上访,使其身份暴露,而被疑为杀人凶手。

从影片中,我们可看到,患者即男主角常因白色曲线而焦虑,频繁昏倒。在逃亡期间,多是采用压抑,拒绝的方式回避女医生和治疗。这便是弗络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中的犯罪情结的常见症状:焦虑,压抑,惊恐不安。

焦虑,在很多精神分析理论学家的着作中占有主要的地位,尽管焦虑的定义有多种,但大部分的研究者都认为,它首先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结体验。当人体验到焦虑时,会感觉到担心,惊慌,害怕和恐惧。所谓压抑——精神分析理论结构的基石。是谴责的前期表现,处在逃避与谴责之间。压抑本质是将某些东西从意识中移开并持续必须的距离。在心理组织达不到这一阶段之前避开本能的冲动的任务是由本能可能的变化承担的。譬如:转向反面或曲解自我。

这正是约翰误认为自己便是爱德华,模仿他。以至于被揭开事实后,他出现恐慌,失忆的原因。从精神分析中我们还可认识到,本能在压抑下摆脱了意识的影响,在黑暗中扩散,用极端的方式表达。当它们转换成神经性的并呈现于神经症者时,透过让其看到奇异,危险的本潜力量而使患者惊恐不己。这种本能的假象源于被压抑的幻觉发展和对挫折满足的抑制结果。

所以,我们从影片中看到患者约翰多次声称:“是我杀死了他,我杀死了爱德华。”处在极度恐慌之中,使自己成为杀人嫌疑,并极度害怕警务人员。逃避追捕。

最后,是女医生和她老师透过让其自由联想,从中分析,最后成功的从其梦中分析出症结,并找出凶手。

说到释梦,是从古至今人们都比较感兴趣的一个话题。也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一亮点。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梦的资料带给了了解无意的线索。它是人的无意识经验。他把其病人所做的梦解释为理解其无意识冲突和欲望的一种努力。如今,很多心理治疗师都把释梦作为他们的治疗手段之一。

故事中的女医生和其老师正是从分析约翰的梦中了解到:约翰是在儿童时期,一次滑雪中意外将自己的弟弟撞倒至其意外死亡而长期处在深深的自责中。正是这种长期的焦虑加上儿童时期的创伤又结合他之后在部队的一次空难事故的刺激,使得约翰有了精神官能症中的“犯罪情结”。

由此,使我们想起弗洛伊德的儿童经验论,即一个人的儿童时期经历对其成长及经历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片中,有句精典台词:“一个再优秀的女心理医生,一但有了感情,她自己便是一个病人。”女医生在治疗过程中所流露出优秀心理咨询师的物质,真诚的相信患者,温和耐心对待患者的断续联想。因为她坚信:爱在心理治疗过程中能使患者快速康复。也正是这点帮忙了这个在当时的心理学界都认为是“癌症”的患者,夺迹般的快速康复了。当然,这只是电影,应现实中电影市场所需求的买点。在现实心理咨询中,是忌讳患者移情的。这并不贴合一个标准的心理咨询师的要求。

由此片,我们了解到一个合格的心理咨师不光要有技巧,还得具备耐心,在治疗过程中要尊重、真诚对待患者,做至保密。看完此片收获很大!

爱德华大夫观后感600字精选篇4

片子讲述了一个有关心理分析的惊险故事。故事的主人公约翰·贝兰特因为小时候不留意从屋顶上滑落导致了弟弟死亡,以至于有了心理疾病,再加上他目睹了爱德华大夫滑雪出事死亡的场景,和他弟弟从屋顶上滑出去意外死亡的场景重合,使得他的心理疾病加重了,他忘了以前的事,他以为自己就是爱德华大夫,去了一家精神病院当院长,而这家精神病院的原院长恰好就是杀害爱德华大夫的真凶!随着故事的发展,约翰·贝兰特的记忆渐渐恢复,但是他却以为是自己杀的爱德华大夫,片中的女主角彼特森一向坚信约翰·贝兰特是清白的,所以她运用心理分析的方法,逐步引导约翰·贝兰特回想起案发的情景,为了让约翰彻底摆脱噩梦,彼特森和他来到滑雪场,约翰在两人危急关头,最后回忆起小时候的情形,摆脱了犯罪情结,也记起了爱德华出事的情形。警察按约翰带给的线索果然找到了爱德华大夫的尸体,但却从尸体中找到了子弹,约翰仍然无法摆脱谋杀的指控。彼特森为约翰多方奔走没有结果,只能回到医院。莫奇森大夫一句失言,令彼特森如梦方醒,联系约翰的梦境,整个故事最后有了结果。最终莫奇森的阴谋败露,开枪自尽。

片中的约翰·贝兰特最初是因为童年的阴影才开始有了精神上的问题,人类小时候的记忆是最深刻的,即使你以为你已经不记得你小时候发生的事了,但是在你的潜意识里还是存在的,有外在事物的刺激,如遇到了什么相似的情景的话,就会刺激到你存在脑中的那段记忆,你就会想起那些你以为已经遗忘了的事。就像约翰·贝兰特本已不记得弟弟死亡的场景,但是当受到爱德华大夫的死亡场景的刺激,使得他又想起了这段埋藏在记忆深处的记忆。再比如当约翰·贝兰特看到白色和条纹时,他会潜意识的紧张起来,并带有昏倒或犯罪的倾向,这也和他童年时因为无意识的导致了弟弟的死亡有关,在心里他认为自己必须是个凶手,谴责自己。当爱德华大夫死后,在精神防御机制的作用下,他本能的把自己幻象成爱德华大夫,而来掩饰自己错认自己是凶手的想法,这些都源于他童年是对弟弟死亡事件的一种情结。那里,平行线条象征着门前的左右两个滑台,因为这滑台与摔死人有关,所以见到条纹就会焦虑不安。还有,在约翰·贝兰特的梦里出现了21俱乐部,出现达利的大眼睛装饰,出现了带面具的俱乐部主人,包括楼顶和车轮,这些都暗示了犯罪现场和犯罪者的身份。使得彼得森最终从这个梦里找到了凶手,帮忙约翰·贝兰特恢复了清白。俗话说:

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所以我想梦境其实就是真实反映人们内心深处想法的一个途径吧。

爱德华大夫观后感600字精选篇5

沈老师墙裂推荐,精神分析类型影片的开山之作,心理学入门的经典教学片。

怀着朝圣之心看了这部经典,看完第一反应:之所以有这样的故事,是因为格里高利派克是个大帅哥,英格丽褒曼是个大美女。

然而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要把作品放在历史背景之下。

希区柯克(1899-1980),看他的人生经历也是传奇,机械、电力、航海,在电讯公司工作,写过小说。

此后开始拍电影,并成为悬疑片大师,若干作品在电影史上经久不衰,奉为圭臬。

《爱德华大夫》是第一部以精神分析理论为内容的影片,那个时候二战尚未结束,精神分析理论因为对希特勒人格的深刻分析而在美国享有着崇高的地位。

影片描述了一位优秀的精神科医生(英格丽褒曼)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爱上有自罪妄想的精神分裂患者(格里高利派克)——经典的反移情。随后医生在一系列的蛛丝马迹中发现了这一事实,但爱的力量使褒曼坚信派克不是杀人凶手,所谓的杀人记忆不过是他的妄想,是他童年时的遭遇使真相掩藏在潜意识中,褒曼决定用精神分析法治疗派克,查明事实真相。

随着治疗的深入,抽丝拨茧,剧情越发紧凑和紧张起来。在最紧急的关头,派克忆起童年时期弟弟的死亡是个意外,和他无关!正因为儿时的他不愿直面弟弟的死亡,深信弟弟的死亡是他造成的,所以才使自己产生了自罪妄想,导致了这后面的一系列故事。

梦境的达利风格和褒曼派克雪地滑雪那一段简直就是教科书般的情节呢。

当然,前文也说了,这个故事的开端就是男女主是一对璧人,没有这一见钟情,也就没有了“女人一旦陷入爱情就失去了理智”,没有了精神科医生舍身救治病人的美好故事。

所以,精神分析法看上去好NB的样子呢。

弗洛伊德(1856-1939),1895年提出精神分析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对后世的影响与达尔文进化论相提并论,启迪了现当代许多交叉学科的发展。但是由于19世纪20世纪初,“禁欲主义”在社会思想中的主导地位,教会批判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观点,即力比多是“泛性论”,大众并不能接受这一观点的提出,也导致弗洛伊德的许多学生离他而去,另立门派。

是的,精神分析在短期内获得大量临床科学实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所以它看上去是无法证实或证伪的。但是,它的五个重要理论观点:分区观点(潜意识、前意识、意识),结构观点(本我、自我、超我),动力学观点(性本能、营养本能),发展观点(口欲期、肛欲期、性蕾期、潜伏期、生殖期),适应观点(防御机制),概括了个体发展过程中的全部过程和解释。

精神分析一再强调要探究显性行为和障碍背后的、历史的、童年期的遭遇和问题,强调儿童五个发展阶段的重要性,就是要通过自由联想、释梦、移情、解释等技术,把埋藏在潜意识中的问题暴露出来,然后直面它,最终达到心理健康、潜能实现、人格完善、快乐生活。

另外,心理动力学理论衍生出心身疾病理论,认为心理冲突时被压抑的精神活动能量的来源,当这种能量通过生物渠道被释放时,就会对人体构成损害,从而导致心理生理疾病的产生。这一观点在现代临床医学中已被证实,例如消化性溃疡与压抑愤怒有关,支气管哮喘与分离焦虑有关等等。

相对于其他的治疗技术,如行为治疗、认知疗法、人本主义疗法,精神分析法是最具有风险性的,而愈后效果应是最佳:突破自我防御机制,暴露问题并且直面,是需要有果毅的勇气的。

并且在现实的治疗中,精神分析疗法只适合“四有病人”:有钱、有闲、有心理学头脑、有病。笑~此为后话。

个人观点认为弗洛伊德理论的核心就是“能量守恒”,前意识的力量对潜意识和意识能量的守恒,本我、自我、超我能量的守恒,力比多的守恒,五个发展阶段的顺利完成,才能形成完善的人格,造就健康的个体。此后的认知理论、存在-人本心理学、社会学习理论、新精神分析论等流派和方法,不过是在精神分析的理论基础上修改和完善,修修剪剪罢了。

精神分析是无所不包的人生哲学,是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