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因此我们必须学习历史,并以史明鉴。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初一历史下册教案2022最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历史下册教案2022最新篇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的统治,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多媒体播放影视片断及文献资料,学生查找唐太宗、武则天相关资料,采用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唐太宗、武则天的开-想及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二、教材简析
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本课重点是“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
本课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三、课前准备
学生查找与唐太宗、武则天统治相关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学生漫谈“你所熟悉的武则天是一位怎样的皇帝?”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Ⅰ、女皇武则天
1、在课前谈话基础上展示武则天画像,简介武则天经历,强调
唐朝的武则天是我国历的女皇帝。
2、教师出示探究问题:郭沫若评价武则天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为什么如此评价?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概括出武则天的统治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教师简评并衔接新知识:武则天的统治,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她确实是个治国之才,不失为一位有作为的皇帝、女政治家。“贞观之治”的局面出现在谁统治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治世局面呢?
Ⅱ、贞观之治
1、唐朝的建立和李世民即位
引导学生回忆隋朝的繁盛,思考“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会二世而亡呢?”学生自读课文,理解隋炀帝的-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隋末农民大起义。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同年,在太原起兵反隋的李渊攻占长安,建立唐朝。学生自读楷体字辅助文,了解在唐朝的建立和统一战争中李世民功勋显赫,教师补充“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即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2、贞观之治
(1)展示唐太宗画像,简介唐太宗其人,讲清“贞观之治”这一概念。
(2)出示探究问题:你认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学生先阅读课文,分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再推选发言人全班交流。
教师在学生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因势归纳出四个方面:
A、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
多媒体展示文献资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学生讨论这段话的含义,教师小结:唐太宗亲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睹隋朝的覆亡,他以史为鉴,居安思危,深刻认识到君民关系有如舟水,贞观年间的许多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开-想而制定的。
B、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政策
学生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归纳唐太宗的治国政策,经济上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戒奢从简;政治上合并州县减轻人民负担。教师简述:这些开明的治国政策,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
C、唐太宗善于任贤纳谏学生解释“房谋杜断”。
有关最的谏臣魏征,由学生表演一段课本剧,加深印象,增强趣味性。
教师简述:这些贤才谏臣为唐朝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保证唐朝政治稳定和各种政策的施行,对治世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D、治世局面的形成
学生观察敦煌壁画“唐朝雨中耕作图”,感受经济繁荣景象,认识到治世局面的形成离不开人民的辛勤劳作。
Ⅲ、试评价唐太宗、武则天的统治。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强调评价历史人物,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唐太宗、武则天的开-想及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三)练习与探究设计表格,列出并比较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四)巩固与小结
1、复习巩固本课重要知识点。2、学生谈学完本课,知道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初一历史下册教案2022最新篇2
导入新课
“结合史料(课本)能总结出“开元之治”原因者,将获得大唐开元盛世游的机会。”
什么是开元之治?
武则天后,唐朝政局一度动荡,唐玄宗励精图治,政治局面为之一新,历称之为“开元之治”。
开元是唐朝哪个皇帝的年号?
出示唐玄宗画像
提起唐玄宗,同学们能翻译出这句话吗?
玄宗少历民间身经迍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亲庶政”
(因为唐玄宗少年时在老百姓中间生活过,经历了很多磨难,所以刚即位时,很懂得体谅老百姓的疾苦,很多涉及老百姓的政务,都亲自办理)
由此导入新课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创了”开元盛世’的良好局面.
讲授新课
为了开创繁荣昌盛的景象,唐玄宗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呢?
一、政治上(开元之治):
即位后,励精图治,他采取的措施有:
①任用名相(如熟悉吏治、富有改革精神的);
②重视;
③崇尚节俭,命人烧毁珠玉锦绣,表示的决心。这些措施,使开元年间政局为之一新,史称“”。
二、经济上⑴农业:
观察、比较,分析出曲辕犁的优点。(省力;翻土块,相当完善。)
观察、想象,分析出筒车比以往灌溉工具先进的地方,(水力代替了人力)听讲理解形成认识:筒车是一种利用水力转动的灌溉工具,用竹或木制成一个大型立轮,由一个横轴架起,可以自由转动,轮的周围斜装上许多竹筒,把转轮安置在溪流上,受水流冲击,自行旋转不已。
观看”开元盛世’从西域引进的蔬菜品种、陆羽《茶经》图片,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开元盛世’农业特点
①兴修工程;
②农作物种植上:水稻采用育秧移植栽培、品种增多、之风盛行;③农具改进:唐朝时发明了新的生产工具和;
④抗拒天灾的能力增强。
⑵商业方面:
观看长安平面图,引导学生了解”开元盛世’商业特点
1)明确当时唐朝繁华的都市有。
2)长安城的布局:城内分为和(长安城中的坊和市分别指和。)
3)唐代的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个的大都市
⑶手工业:
观看“唐画中身着丝绸服装的妇女形象”、“唐朝陶瓷”、“唐三彩”,引导学生了解”开元盛世’手工业特点
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
②陶瓷业:代表作有越窑、邢窑和(最的)。
老师归纳:开元之治是唐朝鼎盛的时期,也是我国封建社会少有的经济繁荣和文化昌盛的时期。
明末清初的学者王夫之比较了历代盛世之后说:“开元之盛,汉、宋莫及矣。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历称为“开元盛世”。
这里一定要注意:在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
因为在唐玄宗统治中后期,,由于宠爱杨贵妃,重用奸臣,后来爆发了安史之乱。而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我们已经知道在统治前期,为了取得良好的统治局面,唐玄宗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重用人才,发展生产,提倡节俭
但是开元盛世的取得是玄宗一人的功劳吗?哪些方面促进了开元盛世?
1、唐玄宗的努力
2、隋文帝、唐太宗、武则天奠定的基础
3、劳动人民的创造
4、中外及各民族间的交流
课堂小结:
一、开元之治
唐玄宗前期的统治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的新气象
2、手工业的成就
3、商业城市的发展
布置作业
课后“练一练”及“活动与探究”
初一历史下册教案2022最新篇3
学习目标:
1、了解唐玄宗用人和节俭的史实;盛世经济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的繁荣概况。
2、理解“开元之治”与“开元盛世”之间的内在联系。
3、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唐太宗和唐玄宗在治国措施和结果上的共同之处。
重点难点:盛世经济的繁荣;农业工具的改进。
学法指导:“读、议、展、点、练”相结合。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熟读教材,自主完成下列各题,并把有关内容标注在课本上
(一)“开元之治”
1.改革措施(1)任用等人当宰相。(2)重视地方
(3)崇尚节俭,不用物品
2.改革成效: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史称“
(二)盛世经济的繁荣
1.农业(1):大型水利工程共修建多处。
(2):技术有很大发展。
(3):有许多新品种。
(4):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5):创制新的生产工具和。
2.手工业(1)丝织品:花色品种很多,丝织技术。
(2)陶瓷业:越窑最为有名,界工艺的珍品。
3.商业(1)大都市有、和
(2)长安城内分为,分别是
(3)长安既是当时的大都市。
4.开元盛世(1)时间:统治前期。
(2)概况:充实,唐朝进入时期。
二、合作交流:根据下列问题分组讨论,教师深入学生,适时点拨。
1、材料分析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请回答:
(1)、这是唐朝那位诗人的诗句?
(2)、“开元”是指哪位皇帝的年号?当时出现的繁荣景象在历称为什么?
(3)、“开元之治”与“开元盛世”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2、假如你是唐朝的一名导游,当你领一个旅游团到达长安时,你是怎样向游客介绍长安的情况的?(就是写一篇介绍长安的导游词)
三、探究展示:根据学生展示情况适时进行点拨。
小结:唐朝建立以后,经过贞观之治、武周统治,到唐玄宗的开元盛世达到鼎盛,安史之乱后,唐朝衰落。
四、课后检测:
1.在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作“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称为()
A.文景之治B.开皇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
2.唐玄宗命人烧毁宫内一批珠玉锦绣,意在表明()
A、这些锦绣已经不可再用B.自皇帝始崇尚节俭,致力发展的决心
C、唐朝此后对丝织业进行限制D.皇帝以后决不穿丝织品
3.种茶、制茶、饮茶的发源地是()
A、中国B、日本C、朝鲜D、印度
4.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做出了不少的创造发明,其中唐朝时期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A.耧车B.翻车C.水排D.曲辕犁
5.唐朝陶瓷制品中,以黄、绿、青三种颜色加以装饰且闻名于世的艺术珍品是()
A、越窑的青瓷B、邢窑的白瓷C、唐三彩D、景德镇瓷器,
6.如果你是电视剧《唐玄宗》的导演,结合历史的发展剧情中你不会设置的场景是()
A、茶坊里饮茶的场景B、田野里用曲辕犁耕田的场景
C、大户人家摆设着唐三彩D、后堂挂着“开元之治”匾额
7.下列关于唐朝长安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长安城里可遇到身着各式服装的西域人B、长安城内街道两边有排水设施
C、长安是当时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D、在住宅区内有许多店铺,商业繁荣
8.唐朝一位皇帝在统治前期励精图治,政绩卓著,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这位皇帝是()
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
初一历史下册教案2022最新篇4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
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唐朝是我国历少有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本课的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做出恰当的评价。对于初中学,他们评价一个人物,往往会带有感情色彩,从“好”或“坏”出发,而不能客观地分析,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隋朝的繁盛,然后思考“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很快就灭亡了”,使学生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在农民起义过程中,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一、唐朝的建立(略讲)
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时间:618年 开国皇帝:唐高祖 李渊都城:长安
出示《唐朝疆域图》,强调唐朝长安城的位置。
二、贞观之治
出示材料:
[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
学生讨论这段话的含义及从中可以得到的结论:由于唐太宗对君民关系认识较为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的力量),贞观年间,他的治国政策和措施就是依据这一思想而制定的。
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归纳唐太宗采取的主要措施(突出房玄龄、杜如晦、魏征三个人物,也可以让学生讲述有关魏征的小故事,加深印象,增强趣味性。)
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3、崇尚节俭;
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是中国历的女皇帝。(强调)
展示武则天画像,边引导学生看图,边简介武则天经历。
重点介绍武则天的统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最后,引用郭沫若对其统治评价的话:“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讨论:谈谈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的看法。
小结:唐太宗、武则天都推行了比较开明的政治经济措施,促进唐朝的繁荣强盛,对他们的统治应给予肯定。
初一历史下册教案2022最新篇5
《君主集权的强化》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了解和掌握清朝的建立及其对全国的统治,了解和掌握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了解和掌握清朝制造文字狱及其危害。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分析满洲兴起及清朝建立对全国统治的历史,分析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影响,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为君主集权的强化。
本课的难点是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作用。君主集权的强化一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有利于政治安定;另一方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强化君主集权的目的与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理解。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教师也可以结合关于清朝时期的文物遗址或影视作品引出课题。如:北京的中心有一处名闻世界的博物院,它叫什么?在这里进行统治的最后一个王朝是什么王朝?(清朝)那么清朝是怎样建立的?清朝的皇帝是怎样进行统治的?通过上述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要学习的内容。
3)讲授新课:
一、清朝的建立:
1、满洲的兴起:明朝后期,建洲女真的首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并创立八旗制度。
2、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19年明朝与后金在萨尔浒激战,后金取得对明朝作战的主动权。
3、萨尔浒战役后,后金把都城迁到沈阳,以后称盛京;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族为满洲;1636年他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皇太极就是清太宗。
4、1645年,李自成牺牲;张献忠占领成都,后来牺牲。
二、朝强化君主集权:
在学习清朝强化君主集权这一重点内容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观看两组图片,并阅读有关图片的文字说明。一组图片包括乾清宫和乾清门外的军机处,另一组图片是沈阳故宫的大政殿和十王亭。文字说明指出了这几组建筑物的用途。在学生观看阅读的时候,可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说一说上述建筑不同布局的意图。北京皇宫中乾清宫与军机处的建筑突出了皇帝的至高无上地位和大臣的低下地位,说明君主权力的加强。
三、清朝制造文字狱: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大兴文字狱,有康熙“明史案”“南山集案”,乾隆“胡中藻狱”.
(在学习清朝制造文字狱的有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补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文字狱往往是一些诗歌、文章中的文字引起的,清朝
统治者为什么要小题大做,掀起文字狱?通过引导学生的讨论,分析清朝制造文字狱的目的。可以从清朝之前的明朝以及满洲贵族统治者与汉族民众的矛盾等方面进行提示。在分析文字狱的影响时,也应鼓励学生从其禁锢知识分子的思想、使人不敢过问政治等方面进行讨论。)
四、学生分组进行活动。
一组学生总结君主集权加强后,对解决当时清朝政治矛盾、减少官僚之间的扯皮、巩固清朝统治方面的作用;另一组学生总结君主集权加强后,对皇帝的独断专行、大臣的惟命是从、不利于正确决策等方面的弊端。这不仅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君主集权强化的利弊影响,而且可以起到锻炼学生思维及概括能力的作用。
4)利用多媒体进行小结:
可设计如下演示图。
皇帝
↓
↓ ↓ ↓
内阁和六部 军机处 议政王大臣会议
5)练习:问题探究------想一想,努尔哈赤同宋元时期的几位少数民族首领有哪些共同之处?
6)作业:活动与探究-------小讨论:清朝君主集权的强化,在后来的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初一历史下册教案2022最新篇6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 了解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领土台湾,沙俄入侵我国黑龙江流域的简况;
⑵ 掌握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雅克萨之战和中
俄签订《尼布楚条约》等史实;为进一步理解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奠定基础。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对已学过的有关台湾、黑龙江流域方面的知识进行
回忆、梳理,培养学生纵向归纳、综合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⑴通过学习本课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政府抗击沙俄侵略斗争
的内容,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斗争都是维护我国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正义斗争;
⑵中华民族各族人民有着坚决反抗外敌侵略的光荣传统;郑成
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
⑶激发学生继承民族英雄的爱国主义传统,培养为捍卫国家领
土主权和民族利益英勇斗争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和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难点:中俄《尼布楚条约》。
教学过程
【导入】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提出问题:⑴清朝的建立和哪个少数民族有关?是谁统一了女真各部?他的功绩有哪些?⑵皇太极的功绩有哪些?清军入关与哪位皇帝有关?⑶清朝入关后,统治者在哪些方面加强措施实行有效的统治?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并积极举手回答问题。
回顾旧知识,为新课程的学习创造条件。
导入新课:清朝君主在政治和思想上采取的专制措施使君主集权达到了顶峰,然而明清之际,也正是西方资本主义开始兴起的时候。为掠夺财富,殖民者把侵略的魔爪伸向我国,侵占我国领土。前面我们学过,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后来,又有殖民者占领台湾,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并不断扩大侵略。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我国人民坚决反抗外敌侵略,并取了重大胜利。
初步认识明清之际西方殖民者对中国的入侵以及中国人民团结抵抗的坚决态度。(一方面巩固复习旧知识,另一方面通过问问题的方式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这样的过渡朴实、自然)
【讲授】学习篇
⑴首先简单了解一下台湾的历史
找学生读大屏幕文字,共同认识台湾这个美丽的地方。(培养学生的朗读水平及地理概念,共享资料,增加课外知识)
⑵思考问题:用所学史实证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回顾知识并回答:台湾与祖国的联系最早追朔到三国时期...(培养学生纵贯古今的能力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⑶请同学们看书103---104页找问题并说出答案:台湾在何时遭受哪国侵略者的侵略?其头目是谁? 侵略者建立了哪两个据点侵略台湾?谁于何时收复了台湾?阅读课本,概括总结,回答。(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总结能力。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使生认识到祖国的领土主权神圣不可侵犯)
⑷大屏幕播放视频: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过程。认识了解郑成功生平及作战策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⑸大屏幕显示收复台湾后,郑成功写下了《复台诗》。听读诗句并理解这首诗的大概含义。(更加直观展现历史事实,培养学习兴趣,深刻体会郑成功收复台湾后高兴的心情和励志开拓台湾的决心)。
⑹看书找问题: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将台湾纳入了自己的版图?意义是什么?看书找出答案并回答。(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⑺看地图来分析总结台湾对整个中华民族的重要性。提出问题:目前对于企图把台湾从祖国分裂出去的行为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学生分组讨论,并请出代表回答。老师强调: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任何分裂祖国的行为我们都应坚决排斥和反对,我们坚信台湾一定会回归祖国的怀抱!(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见解,合作学习,调动课堂气氛,培养学生分析总结能力,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⑻过渡:就在中国人民为巩固东南海防而斗争的同时,在东北,在清王朝的老家黑龙江流域,一只北极熊大摇大摆地闯了进来,这只北极熊就是——沙俄
⑼提出问题:用所学知识证明黑龙江流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积极思考并回答:最早在唐朝时设立黑水都督府管理黑龙江流域...
(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总结能力)
(10)让学生看书105—106页找问题:黑龙江流域何时遭受哪国势力的侵略? 侵略者占领了哪些地区作为侵略据点? 谁率领清军通过什么战役驱逐了侵略者?侵略者的头目谁在战争中被击毙?读书找出答案并积极举手回答(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认识到沙俄在黑龙江流域无恶不作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灾难,中国人民必须团结起来坚决反抗外敌入侵)
⑾观看视频:两次雅克萨之战过程,总结战争的时间、地点、人物及结果。创设情境,深刻体会战争的激烈性,升华爱国情感。(激发情感,落实到自身。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⑿了解中俄《尼布楚条约》,解释强调这个条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等的边界条约。看书之后请同学合书背着介绍条约签订的时间、地点、和意义。(增强学生的记忆力,巩固所学知识。理解这个条约是清政府以宽厚态度做出让步签订的,不存在武力威胁,所以是平等的。)
⒀小结:明末清初,中国军民共同反抗外敌入侵取得了两次重大胜利。但面对西方殖民势力的扩张,清王朝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最终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后来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炸的体无完肤。
认识郑成功和康熙帝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共同抗击外敌,所以是中国伟大的民族英雄。(利用板书构建知识框架,形成对这两个事件完整认识)
⒁课件出示随堂练习,巩固所学。思考并回答问题巩固所学。(帮助消化新知)
(15)课件展示从历史到现实的问题,播放MTV作品《向天再借五百年》,激励学生。欣赏歌曲,形成和升华民族情感。(升华学生的情感,自觉去维护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
板书
第18课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一 收复台湾(东南地区)
1 背景:1624年,荷兰占领台湾
2 过程:
3 清军进入台湾:1683年 郑成功后代归附清朝
4 清设台湾府:1684年 隶属福建省 意义P104
二 抗击沙俄(东北地区)
1 背景:
2 过程: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①性质:维护领土主权的正义的自卫战争
②作用:捍卫了国家主权,维护了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
3结果:沙俄败,签订《尼布楚条约》①时间: ②地点:③性质: ④意义:
初一历史下册教案2022最新篇7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即农业、手工业较前代有了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明朝中后期我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使学生了解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
通过探索明清时期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商品经济活跃与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通过研读史料,从材料入手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
通过分析、讨论“闭关锁国”政策的后果,提高学生以史为鉴、拥护改革开放政策的自觉性。
教学重难点
本课重点是清朝“闭关锁国”的政策。清朝“闭关锁国”政策是中国渐渐落后于世界而被西方列强欺辱一百多年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学生理解现实、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所以应重点掌握。
“资本主义萌芽”这一概念学生较难理解,为本课难点。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导入:出示明清时期从国外引进的农产品的图片,让学生讲出其名称。
一、明清经济的发展
1、从国外引进的农产品
原产美洲的高产粮食作物甘薯,自明中期经菲律宾传入中国后,先在广东、福建种植,稍后传入周边省份。18世纪中期以前主要在南方传播,清嘉庆以后,已成为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次,还应说明高产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引种推广的意义。甘薯“每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玉米“种一收千,其利甚大”,马铃薯的产量也很高,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不仅可以缓解人口增长压力,还能促进粮食商品化和农民转入手工业生产。经济作物的引进,则能促进农业中商品经济的发展,并为手工业生产提供更多的原料。
2、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
出示三则材料:
自元代以来,松江逐渐发展成全国棉纺织业中心;当时流传“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浙江嘉善魏塘镇)纱”的民谣;
“数年来,肃宁(河北肃宁)一邑,所出布匹,足当吾松(指松江)十分之一矣”。——徐光启《农政全书》
山东邹县“鬻布于邻”。——吕坤《实政录风宪约》
学生从中得到结论:说明到明代,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3、丝织业的发展
(1)丝织业中心:苏州、南京
(2)丝织业的规模:南京的丝织业到清代已拥有三万多台织机。
4、制瓷业中心:景德镇
5、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1)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北京、南京
(学生回忆唐宋时期我国古代商业情况,以便对比了解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较前代的空前发展。)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直接导致工商业城镇兴起。(讲解《皇都积胜图》,以说明明清两代商业发展的盛况。)
(2)明清的商人以山西的晋商和皖南的徽商最为著名。
商人数量大大增多,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活跃的又一突出表现。他们拥有庞大资本,合伙经商,往往形成地域性的商业资本集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徽商、晋商”的小字,使学生了解他们的经营范围。应特别注意他们还有人投资于手工业生产,这是一种新趋向。)
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最早出现在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这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三、“闭关锁国”的政策
1、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
(1)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为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
(2)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3)为抵制国家的领土主权受西方殖民者的侵犯
(4)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2、“闭关锁国”的措施:
(1)清初的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2)清朝统一后的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前阶段: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对出口的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的载重量作出严格的限制
后阶段:只开广州作为对外通商口岸,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3、“闭关锁国”的影响
学生讨论: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请联系当前对外开放的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闭关锁国政策的严重后果:
①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进而阻碍了资本主义因素的成长;②限制中外文化交流,妨碍了中国掌握世界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使中国落伍了;③中国由于落后,最终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局面。
②想法”的思路大致是:①从“闭关锁国”政策中汲取教训;②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
初一历史下册教案2022最新相关文章:
★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教师工作总结2022范文
★ 2022初中历史教学工作计划精选10篇
★ 初一历史知识点归纳整理2022
★ 七年级历史重要知识点2022
★ 2022七年级历史教学工作总结5篇
★ 初一历史知识点整理2022
★ 七年级历史单元知识点2022
★ 关于初一历史复习知识点归纳2022
★ 2022初中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
★ 初一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2022
初一历史下册教案2022最新
上一篇:学霸的历史学习方法技巧有哪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