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范文百科-您身边的写作助手!

二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案

七七范文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二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案6篇

教师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二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编2、3、4的乘法口诀,理解每句口诀意义。

2.熟记2、3、4的乘法口诀,灵活运用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学会编2、3、4的乘法口诀,理解每句口诀意义。

一、预习导学

(一)课前热身

1.快速口答

3+3=(?)×( )???4+4+4=(? )?×(? )????2+2=(? )?×(? )

2.口算

5×2=5×5=5×1=3×5=5×4=

3.把口诀补充完整。

五五()三五()()得五

()二十()一十

二、问题探究

阅读教材第54页-55页的例2-4,回答下列问题。

探究一:2的乘法口诀。

探究二:3的'乘法口诀

三、课堂导学

(一)编写2的乘法口诀

1.课件出示一副乒乓球拍:一副乒乓球拍有几个?

出示相应的点子图,引导学生写出乘法算式,编口诀:一二得二

2.出示两副乒乓球拍:两副乒乓球拍有多少个?

出示相应的点子图,引导学生写出乘法算式,编口诀:二二得四

3.读、背2的乘法口诀。

4.思考:“一二得二”、 “二二得四”这句口诀是什么意思?

(二)编写3的乘法口诀

1.课件出示一束气球:一束气球有多少个?

指出一束气球我们也可以用点子图来表示。

这是几个3?1个3怎样用算式来表示?

2.出示两束、三束气球:两束气球有多少个?表示几个3相加?用点子图怎么表示?三束呢?

3.?你能看着点子图列算式和编口诀吗?

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一一()二三()四四()

三()十二()三得九()()十六

()()得四一二()二四()

2.计算并写出口诀。

3×2= 2×2=

口诀:口诀:

3.看图列出乘法算式

二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理解100以内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用竖式计算。

2.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在探索活动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运用两位数不进位加法计算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口算大赛

6+30= 60+8=

40+3= 50+7=

3+90= 20+5=

师:同学们表现得真棒,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

1.课件展示教材第11页情境图。

(1)观察情境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后可用表格的形式出示: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汇报,师选择性地板书例1的问题。

2.学习例1。

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1)学生列出算式:35+2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只要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求一共有多少人,就是把二(1)班的学生数和本班带队老师数合起来”就行,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怎样计算35+2=?借助手中的小棒和计数器分别试一试。

学生独立尝试。

组织汇报:你是怎样计算的?

生1:我先算5+2=7,再算30+7=37。

生2:我是通过摆小棒算出来的,先摆3捆和5根,再摆2根,5根和2根合起来是7根,7根与原来的3捆合起来也就是37根。

生3:我是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算出来的。

……

师:拨计数器的过程可以用一种形式展示出来,那就是竖式。

3.学习竖式。

师生拿出计数器,一边操作一边提问:

算35+2时,先在十位上拨几个珠子,个位上拨几个珠子?加2时应在哪一位上拨几个珠子?

师讲解竖式的写法:先写第一个加数35,再在35的下面左侧写上“+”,右侧写2。你们认为“2”应对着35的3还是5呢?(通过计数器,学生回答这个问题应该不困难)最后在加数下面画上一根横线,表示等号。

师:你认为应该从什么数位开始计算?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议一议。

学生说自己的看法和理由。

小结:为了以后计算进位加法的方便,我们在竖式计算时都从个位开始计算。个位上5+2=7,7应对齐个位,十位上的3要写在横线下面,对齐十位。

小组讨论加法竖式计算时,应怎样对位?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明确: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可以归纳为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

4.变式训练。

(1)二(2)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2)二(3)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三、巩固新知

1.第12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先独立尝试,再说说是怎样对位的。

六、教后反思

二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案篇3

在一年级上、下册教材的中,已经进行了估计和估算的渗透,在这一册教材中第一次正式出现估算的教学内容。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仍然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同时,《标准》提出了要加强估算的要求,要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备课时我发现课本例4是让学生判断妈妈要买三种生活用品,带100元钱够不够。这一生活场景的出现,使学生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有时需要进行精确计算,有时根据实际的需要只要估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便于学生更完整、全面、深刻地认识估算的功能。但是我认为以例4引入新课有些太唐突,对学生理解估算的含义和估算的过程没有做足铺垫。所以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先以猜价格的游戏导入,游戏时给出提示:转笔刀接近10元、书包接近30元。同学都踊跃参与,各抒己见,经过同学们的努力,都能完整的说出接接近10和30的数。至此我便抓住同学对“接近”的理解,渗透什么是大约,从而会说()大约()这样的'句式,再通过练习会找各数的最接近的整十数。

接着再教学例4,帮助学生理解在买东西时不需要计算出精确的结果,只进行大约的计算,学生很快能找到三种物品的价格最接近的整十数分别是多少。再结合之前学习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让估算的策略变得多样化,同样也可以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算法,但是包含了加法的估算和减法的估算。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上我有些超之过急,有些学生不理解加减法的估算,仍有学生不进行估算,还是用精确计算的方法。

在练习部分,也出现同样的情况。经过课后反思我认识到,在课上要充分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可以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集中集体的智慧,探索估算的方法,学会估算。教师根据可能出现的估算方法加以点拨,引导学生解释估算的过程,让学生之间相互补充,明确估算策略。采取的策略可以灵活多样:先估后加、先加后估、先估后减……尽量把所有的策略都展现出来,使学生体会到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只要是合理的,均应予以肯定,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激发了他们积极主动探究解决方法的愿望。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为学生了积极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对此我会朝这个方向一步步努力。

二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案篇4

教材分析

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了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1个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本册教材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和上一册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每一格代表2个单位或者多个单位。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应该比较感兴趣。

学情分析

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善于模仿,身心可塑性强。由于年龄小,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所以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多组织活动,多使用多媒体教学,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同时将所学到了理论进一步在生活中应用,从而达学以致用。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1. 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过程,体验统计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并会用统计表来表示数据整理的结果。

2. 使学生在学习统计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从统计的角度提出并解决与数据信息有关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情感和良好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设情景问题置疑,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三、联系生活实际应用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

二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和比较的过程,学会辨认对称图形。

2、经历多种感官多种形式的参与,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能找出对称轴。

3、经历剪、拼、画,发展空间观念,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对称图形的特点。

教学准备:练习纸、图形纸、剪刀、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优美的草地上有许多蝴蝶。

2、你觉得这幅画怎么样?蝴蝶怎样的?

3、我们今天要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它!(课件演示:蝴蝶翅膀合起来,又展开)

二、认识对称图形

1、老师带了很多图形,看看有哪些图形。

2、拼一拼。从上面的图形中,你能不能选两个拼成下面的.图形呢?

A、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B、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C、除了这些图形外,你们还能不能拼成同类型的其它图形?

D、学生展示。

3、小朋友拼的对不对,我们先来看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生:一样;对折会重合……

4、看看我们同学拼出的图形,有没有不是同一类的?(验证)

5、得出名称

像这样的图形,让我们给他取个名字。(对称图形)

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

6、联系生活找找对称图形。

三、动手操作,制作对称图形

师:生活中的对称图形真多。现在我们就来制作一个对称图形。我们要制作一棵小松树,有什么好办法?

生:画一画(怎么画?)画半棵/直接剪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

展示学生作品,你是怎样剪的?

只有这样剪,左右才是对称的,我们就把这条折痕叫做对称轴,对称轴的左面和右面形状是一样的。(课件展示对称轴)

你能画出这条对称轴吗?

四、判断对称图形,画对称轴

1、仔细观察,判断这些图案是不是对称图形。说一说验证的方法。

2、画出对称图形的的对称轴。

3、画正方形和圆的对称轴(机动)

五、多种形式,自主联系

1、上面的图形对折后会是下面的那一个,用线连一连。

2、上面的图形展开后是下面的那一个,用线连一连。

3、脸谱欣赏。(出示一半,让学生想象完整的脸谱,再呈现)

六、课外延伸,丰富知识。

对称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很多,古今中外,都有广泛的应用。我们一数学百花园。

二年级上册数学的教案篇6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9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平面图形——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

2、指导学生学会用直尺画角。

3、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角是有大小的。

4、引导学生注意从数学的角度去关注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角的正确表象。

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角是有大有小的。

教学准备:

课件、小棒、直尺、活动角等。

教学过程:

一、忆形,引角。

1、回忆再现学过的几何图形

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图形,你会辩证吗?(课件依次出现: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

2、试摆小棒引入新课

你会用小棒摆三角形吗?桌上有3根小棒,看谁能最快地摆出一个三角形。

请大家在摆好的图形里任意地拿走一根小棒,然后看看桌上的这个图形,有谁认识它?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新的平面图形——角。

二、找角

1、学生寻找身边物体表面上的角。

请同学们仔细地找一找,看看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先说给同桌听听,再举手说给全班同学听。(让学生说)

2、教师示范指角方法,让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几何形状。

大家刚才找到的角究竟是物体表面上的哪一部分呢?这就需要我们注意指角的方法。

老师也找到一个角(出示一块三角板),它有许多的角,老师指的其中的一个,请认真看老师是怎么指的(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在我们数学中的角,它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大家想知道吗?

三、描角,想角

1、描角想角,体验角的抽象过程。

刚才我们在三角板上找到了角,现在老师就把这部分在黑板上描了出来。(教师描出三角板其中一个角)

现在老师把三角板移开以后,留在黑板上的会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图形呢?(移开三角板)像这样的图形,就是我们数学中的角。

2、课件演示,形成角的正确表象。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许多物体表面上某一部分形状是一个角。比如:房子的顶部,五星红旗,剪刀张开的这部分形状是一个角,钟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图形也是一个角。(课件演示实物的角到数学的角的抽象过程)。

四、学角,画角

1、观察对比,知道角的特征。

通过大家的想象和仔细观察,我们得到了许多的角,下面,老师请大家再仔细地观察课件的演示,看看这些角都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我们把这一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想想,每个角都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一个顶点,两条边)

谁来指指黑板上这个角的顶点和边?

我们指角的时候一定要把角的顶点和边准确的指出来。

完成练习:(1)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2)下面的图形是角的打“√”,不是角的打“×”

2、学习画角,强化角的特性。

我们已经知道角是个怎样的图形,为了更好地认识它,我们还需要学会把它画出来。

想想,画角的时候,要画什么?

请大家翻开书第39页看看例题2是怎么说的,想想例2那句话的意思是让我们画角的时候要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想好的,可以自己试着画一个角。

刚才同学们都画好了,现在老师也想画个角,但老师想请全班的同学一起来帮老师画好这个角,愿意吗?

(1)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2)用什么工具才能画好角的边?从哪里开始画?

(3)另一边怎么画?谁来帮老师摆尺子?

(先画顶点,再从顶点出发,画出角的两条边)

看完老师和大家画的这个角,如果觉得刚才自己在画角的过程中有什么不满意的同学,现在可以再画一个。

五、演示,摆角

1、演示角从小到大,感受角的大小。

教师演示滑动角,做一个锐角,请同学们看老师这里的这个角,请同学摆一个跟老师这个角差不多的,你会摆吗?(点击课件)

再演示滑动角,做一个直角,再让学生摆直角。(点击课件,出示直角)。

再演示滑动角,做一个钝角,让学生摆。(点击课件)。

刚才我们造出了三个角,它们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谁发现这三个角有什么不同呢?(有大有小)

你们觉得哪个角最大,哪个角最小?说说你们的理由。

:一号角最小,说明角的两条边张开得小;三号角最大,说明角的两条边张开得大。原来角是有大有小的。

2、师生操作活动角,进一步感受角的大小。

学生用活动角造角:

(1)任意造出一个角。

(2)按要求造角:老师造出一个这么大的角,你们要造一个比老师这个角要小的角。

(3)同桌互相玩玩。

3、摆角指角,深化角的认识。

请每个同学都拿出两根小棒,摆出一个有角的图形,然后在图形中找到角,并指出每个角的顶点和边。

六、议角,

现在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都学习有关角的哪些知识?

今天这节课大家表现都非常好,老师想用一个“√”来大家的表现,这个符号里有角吗?其实角就在我们身边。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