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范文百科-您身边的写作助手!

失孤电影观后感800字

范文百科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失孤电影观后感800字(精选5篇)

《失孤》改编自真实的社会新闻。一次修车经历让两人结识,在了解到雷泽宽的寻子历程之后,曾帅不仅没有收取修车费用,更与雷泽宽一起踏上寻亲之旅,途中两人建立了父子般的情谊。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失孤电影观后感8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失孤电影观后感800字【篇1】

今天通过看《失孤》这部电影,整个人就像在剧情中,一直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有以下几种感悟和大家分享:

1. 在雷振宽的寻子路上,经受了种种心酸和在渔村惨遭农妇的殴打,想象到父亲是多么的想把孩子找到。所以做为我们现在父母健在的所有儿女们要感恩父母的辛苦和不容易,体贴他们,爱他们。

2. 当井博然饰演的.孤儿帮助雷父修摩托而意外找回自己的亲生父母时,我想这就是福往者,福来的道理吧,只要我们行善,我们就会有好的事情发生。

3. 电影结尾时似乎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只留下了佛家的缘起缘灭,我想接下来就应该是我们要做的,坚强,勇敢,慈爱传播给每一个,做有德行的中国人。

《失孤》——“我只有在路上,才感觉到自己还活着”

片中的父亲为寻其子,历经15年…尽管依旧没有丝毫线索,可他却从未一刻想要放弃…他可能会忘了自己是谁,来自哪里,但唯一不会也不敢忘的,就是继续这条漫长而又艰辛的寻子之路…

《失孤》虽反应了一种社会现象,但通过主人公,更加深刻的向我们诠释了父母对子女纯朴而又伟大的爱,这种爱,让人心疼…

我们希望所有孩子都能在爸爸妈妈的怀抱健康平安的长大,希望每个家庭能和谐幸福,但无奈的是,我们没办法杜绝这种现象再度发生…但我们可以竭尽所能去避免…

失孤电影观后感800字【篇2】

有了去年陈可辛执导的《亲爱的》,拐卖孩子这个社会议题在大银幕上重新被点燃起来。《失孤》同样如此。这部电影和《亲爱的》一样,都是以主角寻找自己被拐卖的儿子为主线。《亲爱的》里在后半段加入了赵薇扮演的“拐子佬妻子”的视角,把拐卖孩子的社会问题复杂化,在伦理上让观众陷入一种思考的'困境:被拐卖孩子的家庭固然值得同情,那么拐卖孩子的家庭,说不定也有难言的苦衷呢?

而到了《失孤》里,除了刘德华扮演的雷泽宽寻子的主线,也有一条副线——井柏然扮演的曾帅。他是被拐卖的孩子,买他的家庭最终说出了真相,而他也开始了自己寻找亲生父母的旅程。在这条副线里,故事为我们揭露了过去拐卖故事里不常见的一面:被拐卖的孩子如何寻找生父?

电影里,曾帅对雷泽宽说,你寻找孩子,可以大张旗鼓,到处宣扬;可我找自己的父母却不能。不能的原因有很多,和他一起被拐卖的同村青年,生活在一个物质条件优越的家庭里,他乐享其成,不愿意再去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曾帅理解他的这种做法,因为万一亲生父母有了新的孩子,过得幸福,可能这些年来从未想过寻找他;又万一父母家里条件很差,要是相认了,过得不如现在的生活好呢?

血浓于水,这是个看上去无须质疑的事实,但当生物学上的血缘关系遭遇到众多现实问题挑战时,儿女和父母的“寻找”、“抛弃”、“相认”,都成为了一个不太容易解决的棘手问题。

所以,刘德华扮演的雷泽宽寻子线,在电影里被淡化。自己的亲生骨肉被夺走,十多年来穿越整个中国不停寻找,风餐露宿,受过多少苦可想而之;但是这样的事情在中国实在太多,每年成千上万被拐卖的孩子,虽然残酷,但又不得不接受“这样的悲惨故事是在是太常见了”这个现状;再加上《亲爱的》里,黄渤与张译的那条寻子线已经足够凄惨,足够真实,足够有代表性,所以在《失孤》里,没有对雷泽宽的15年寻子故事进行写实描述,只是用了几个重点去点缀出雷泽宽在现实里遭遇到了种种痛苦折磨:车祸、被殴打、被警察追、被城管追、被渔民围攻……

雷泽宽在寻子路上挨过打,受过饿,摔过跤,上过当,却始终没有放弃,是冥冥中亲情的召唤,也是只有在路上,才能感受到自己是一个父亲的自我救赎,曾帅则曾在找到亲生父母后,困惑于养父和姐姐的情义,对生父的生疏,这样彼此对照,就是影片对现实的思考。从东方人的情感来讲,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血脉深情,骨肉相连。可是当亲人离散之后,怎样面对,是像雷泽宽一样苦苦寻觅,还是凭其自然,是一道没有对错的选择题,而对于那些无法从内心深处原谅自己弄丢了孩子的父母来说,也许这没有尽头的千山万水,才是一种靠岸。

失孤电影观后感800字【篇3】

看完电影《失孤》,一切的不如意,都变的那么淡然。唯有血浓于水的亲情,波涛汹涌,让人抑制不住的流出眼泪。刘德华本色出演的《失孤》把一个父亲平凡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在光影中展现出来。片尾一阵苍穹中的诵经的禅意,那是生命的救赎,声音飘过千山万水,昭示芸芸众生,人世间最大的苦难莫过于骨肉分离。

想起了去年上映由赵薇主演的电影《亲爱的》,还有那撕心裂肺的呼喊,让我有好几个晚上都难以入眠。又想起了中央电视台倪萍主持的寻亲节目《等着我》,别人吃过的那些苦,别人遭受的那些罪,一个大男人,我竟然无法平静下来。以至于这半年来,每每我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事,都会到网上搜索节目《等着我》来看,听着别人的故事,默默地留下自己的眼泪,与自己的那点挫折对比,这些不如意也就云淡风轻了。

夫得之而无以为念,遂亡矣。生生世世,突然觉得世界上最温暖的瞬间是离别后重逢的那一刻,情感穿透力是那么的强大,强大的摧毁每一颗刚强的内心。寻亲,这一有人类繁衍的那一刻起就存在的社会学行为,从未间断。

想起了老家的一个习俗,农历腊月二十六,村里的家家户户都会放爆竹庆贺,这一天隆重程度超过了除夕夜。后来,年长的前辈告诉我,传说古代村里人有一大部分人去北方修长城,到了腊月底,全村人都会在村口翘首以盼,期望家人团聚过年。可是,等了很多年,都没有乡亲回来。终于有一年,腊月二十六日,有一个乡亲死里逃生回来,全村人放爆竹来庆贺,这是一份乡情的惦念,一份亲情的寄托。于是,这个习俗一直保留了下来。

当骨肉被隐匿世界渺渺,栖身人海茫茫怕是唯一选择。当亲人被阻隔在迷茫的天地里,找寻是安放亲情的唯一神龛。爱是世上的幸福,但幸福并不是爱的全部礼遇。爱是团聚,但没有分离也就无所谓团聚。在爱的作用下,一切都凝结在快乐和赞美之中。然而,倘若没有先前的离别,就不会有眼前的团聚。感谢那些离别,让爱多了一份厚重与期盼。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世间残酷而戏剧,所以才会有那么多感天动地。天地乾坤,温情永存,活着,是最好的信仰。期待世上所有的离散与不幸,都能带来惊喜与相逢。相信“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但是我却用来寻找光明”,离散从未停止,但希望和信念也从未消逝,而是愈发澎湃,如同这春潮滚滚,拍打着岸边的孤舟。

失孤电影观后感800字【篇4】

《失孤》是我等了一个多月的电影,上映那天顶着人潮汹涌走进电影院,108分钟没有留下一滴眼泪,没有一个可以震撼我的瞬间,因此仓忙定下结论:这个电影很是让我失望。此后,也就没有对它有太多关注。直到今天,室友再提及这部电影,她们感动了,她们落泪了,她们震撼了个,我问:为什么?一位室友说:可能是你对父爱没有太多的感触。

印象中爸爸总是不折不扣的赌鬼,记得高二那年寒假三十天见到爸爸的次数是一只手可以数过来的,同在一个屋檐下却落得个这个下场,因为爸爸早出晚归,和我的时间实在不符,我是不是要去关心他要他不要这么操劳呢?每天晚饭时间就可以听到妈妈对着电话那边破口大骂,然后等到万家灯火等到夜深人静等到意识模糊不清等到进入梦乡爸爸才会回家,带着牌场里的烟酒俗味,带着一个陌生的父亲回来。他们都说,父亲自己也说,他这一辈子就是被赌这个东西给毁了。

似乎爸爸也是严肃不通人情的,当我做错什么事的时候他总是会骂我什么都做不会,当弟弟考试成绩下来的时候他总是会骂弟弟是个傻子什么都不会活在世上是浪费他的钱,当和妈妈吵架的时候他总是会骂妈妈是个扫把星娶了她真实倒了大半辈子的霉,有很长一段时间对父亲我都是讨厌的,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有一个这样冷血无情的父亲。

《失孤》里井柏然饰演的男主曾帅,童年被拐,长大后也不愿意去寻找自己的亲生父母,甚至记恨着为什么父母不去找他,直到遇见替他寻亲的雷泽宽。从小就听身边的.朋友面带喜悦的谈论自己家庭生活是多么美满自己的父亲是多么和蔼,我爸爸说放假带我去旅游,我爸爸今天要亲手下厨给我做饭,我爸爸像个小孩子一样要我告诉他用电脑,一个有一个小故事,确实是人间最难得的珍贵。想起在家时连一家人也凑不齐的桌子,只能黯然。

“可能是你对父爱没有太多的感触”,这句话直刺我心,长枪直入的进入我的内心玻璃房,指着我摇摇欲坠的脆弱玩伴嘲弄着,我低头看着自己,我真的毫无父爱吗?

模模糊糊走向了那有远有近的童年。

小时候,似乎爸爸是我的偶像,才华横溢,写得一手好书法,戴着一副边框眼镜,一看就是个文化人,每次爸爸远行,回来时都会带来一大袋我最爱吃的荔枝,而我,站在家门口默默伫立着,等着盼着,我的大明星就要驾到,当然要好好等待一番。妈妈告诉我,小时候爸爸在外头打牌,我就在旁边自个玩着,等到爸爸结束了他的娱乐就抱着我让我坐在他的肩膀上,不管输赢都会去小卖部给我买一瓶荔枝罐头,那个时候荔枝罐头对我们家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爸爸是个很节约的人,对我,却从不吝啬。一条泥泞小路,一颗茁壮樟树,一束橙艳夕阳,一个连体人影,一对父女,一个家,一步一踽就走到了天涯。

父亲的单车后座已经走了很多年了,我慢慢的寻找着,想要沿着泥泞不清的小路骑回到那埋葬的童年。那是记忆中第一次进城,母亲整理好我的衣物,把我抱上爸爸的单车后座,拍一拍垫座,回过头对父亲说:要带好了。于是,我们上路了,穿过金黄的麦田,穿过还未被柏油污染的大道,穿过一排一排的红砖瓦漆小屋,穿过一丛又一丛的杨柳青草,穿过人潮穿过青山穿过车流,来到了想象中的县城。父亲用他的黑色老式单车换了一把款式较新颖的单车,到现在我都还记得那是一把蓝色单车,前面的单杠从以前的横杠变成了斜杠,幸好还有后座,我还是可以安心的坐在后座,任凭爸爸带着我往前走。记忆中第一次吃冰淇淋也是在那天,看着冰箱中五颜六色的冰淇淋,忍不住嘴馋,让爸爸给我买了一支很贵的冰淇淋,虽然很舍不得但是看到我那样的渴切,爸爸还是付了钱,冰淇淋没有想象中好吃,只是甜得发腻,最后没吃完就被我扔掉了,再然后呢,记不太清了,只知道我又坐上了那个永远的后座,看着前面魁梧的身影,穿梭于城市田野之间,一脚一踏,就到了家。

记忆中父亲的手掌是这世界上最雄劲有力又是最沧桑的手掌。小时候曾大病一场,多处寻药无果,后来只得每天躺在外婆家的床上,父母不在身边自己一个人更是感觉孤寂害怕,听到我的病情爸妈是匆忙从县城赶到外婆家的,记忆中每次生病都是母亲照料着我,而那次是父亲,坐在床头,用他的大手紧握我的小手,告诉我:没事的,会好起来的。那个眼神,足以让病魔退却让冰雪凋融;那只手掌,从多年以前温存到现在,他不说我却知道,一切都会好。那是只爬满老茧的手掌,细细纹路中撒满了时光的骨灰,处处伤疤里流泣着经年的苦痛,如今,我看见父亲的手已不再那么苍劲,更多的是一种沧桑,一种无奈,对现实奋起直追却又全面溃败的无奈。父亲,真的不再年轻了。

想起了夜里被病痛缠身的他,想起了在艰难工作赚钱的他,想起了因为我的叛逆而彻夜难眠的他,想起了在饭桌上开玩笑的他,想起了以前的偶像,我悄悄的把父亲从右心房捧到左心房去,那里,是我装着偶像的地方。

越是往回走,越是泪眼婆娑,原来是我,一直把父爱尘封在心口,尘封在了久远的童年。荔枝罐头还在,单车后座还在,坚强手掌也还在,可为何长大后我们变得如此倔强。

我要爬上你的肩膀,我要拂去你的沧桑,我忘了说,当我仔细回想,脑海中,最珍贵的一幅画,是你载着我,叮咛我,要我抓牢你身旁,安心在你背后,飞翔。

失孤电影观后感800字【篇5】

睡不着,于是半夜叫醒妹妹看了电影《失孤》,总体感觉还行,特别是刘德华的表演很到位,影片如果能把镜头伸向失孤者的家庭,写写失孤妻子生活状况,农村现状,会更丰满。

妹妹看完这部电影受教了,更了解这个世界还有很多苦难,更清楚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看完影片我问妹妹,影片写的是怎样凄惨的故事,为什么一路都是春天,满眼郁郁葱葱。她没有回答,我说是希望,那个年轻的妈妈,坚持着,在马路上不断散发着寻子的传单,在大雨中撑着伞等待,她撑起的是希望啊。但当她的孩子,正在回家的路上,她却离去了。还是希望,因为她的希望破灭了,失孤的父亲为何不让失家的男孩见那失孤的母亲?因为希望,父亲怕男孩击碎了妈妈的希望,怕她撑不下去。那男孩找了几天老家,就失望了,准备放弃。那父亲说,你只找了几天,而我已经找了十五年。那男孩儿惊醒了,最后终于找到了亲生父母。影片反复出现铁索桥,竹林,母亲的长辫子,这些都是希望的载体啊!

这说明,人要有希望,更要坚持,才能走向希望。

影片是个凄惨得有些压抑的故事,但导演还是不断放飞希望。所以影片发生在春天,满眼花开了,树绿了。春天是希望的季节,导演不希望人们太绝望。失孤父亲一路找,有被打的心酸,有更多的如偷偷给钱的交警,免费修车的小伙(后来这小伙找到了家,也印证了佛法的'舍得、报应),众多的志愿者的温情,我不认为这是导演粉饰太平,我相信这是真实的现实。

当然,人是脆弱的,向着希望爬行的路很艰辛。失孤父亲也有困惑的时候,他不理解为何丢失的是他的孩子,她也动摇他的坚持是否有意义。失孤父在问佛,其实问出了所有为希望努力的人心中的困惑。我认为影片最精彩的地方,就是失孤父亲和出家师傅的对话,“他来了,缘聚,他走了,缘散;你找他,缘起,你不找他,缘灭。”

这是个很开放的结尾,对于这段话,每人有不同的解读,也是因缘。

影片最后,父亲又上路了,因为他更坚定,他只有在路上,才感觉对得起儿子,觉得自己是父亲,他觉得他和儿子就剩一张窗户纸。

佛法讲因缘,我讲希望。我还不够成熟,有些道理需要慢慢咀嚼,但不管怎样,始终要坚信:活着就好,活着就有希望,并不断告诉自己,一步步向着希望奋进。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